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茫茫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系,其中包含的恒星比地球上的沙子还多。星系按照形状分为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正是螺旋星系中的棒旋星系。放眼宇宙,你会发现,和那些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星系相比,我们的银河系只能算是极其普通的一员了。一顶草帽咦,天上怎么有一顶亮闪闪的"草帽"?定睛一看,原来那是位于室女座的透镜状星系M104。它的形状像极了墨西哥阔边草帽,周围有一圈黑暗的尘埃带,而由球状星团  相似文献   

2.
微聊     
<正>下期看什么?星系碰撞研究发现,距我们的银河系250万光年之遥的仙女座星系正以每秒100公里以上的速度向银河系飞来。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两个星系将不可避免地相撞。一旦发生碰撞,银河系将遭受重创而严重变形。在无边无垠的宇宙中,为什么星系会彼此相撞?在星系碰撞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无形的"幕后操纵者"——暗物质。直到今天,暗物质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过,科学家确定,它与星系的诞生、演化历程密切相关。让我们以星系碰撞为线索,一起探寻星系和宇宙的奥秘吧!  相似文献   

3.
从星系巡天的观测中可以测量宇宙中星系的分布,而这些我们观测到的可见物质只占据了宇宙组分的很小一部分.如何从观测的星系分布来联系暗物质分布,建立星系与暗晕之间的关联,从而限制宇宙学参数,一直都是星系宇宙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本文具体介绍了描述星系空间分布的暗晕占据分布模型的主要框架和参数形式,并介绍了模型的一个简单应用.这个模型被广泛用于解释观测到的星系分布的两点相关函数,通过模型构建星系和暗晕之间关联,可以从理论上获得不同星系样本所在暗晕质量分布的信息,这对于我们理解星系形成与演化模型以及限制宇宙学参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宇宙中大约有1000亿个星系。这众多的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宇宙今天这种复杂的“大尺度结构”。然而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这个宇宙中,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物质数量实在太少了。靠这样少的物质,在宇宙诞生以来的一百几十亿年间根本来不及形成这样的大尺度结构,更来不及诞生出一个个的星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科学家假设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我们眼睛看不见的“暗物质”。近年来,天文学家使用当今世界上顶尖级的望远镜正在一步步地勘查这种看不见的暗物质的分布。本文就来介绍科学家千方百计寻找这种尽管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暗物质所获得的最新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高红移Lyα发射线星系的研究是理解宇宙恒星形成历史和早期星系形成的关键.作为高红移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Lyα发射线星系是研究星系形成、宇宙恒星形成和结构形成历史以及宇宙再电离时期的重要探针.近20年随着8–10 m级地面望远镜和红外设备的发展,利用窄带测光技术和光谱观测,人们对Lyα发射线星系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由窄带测光技术选取的红移2以上的Lyα发射线星系的成团性质、恒星星族和发射线星云性质、恒星形成性质、紫外连续谱和Lyα发射线形态,与莱曼断裂星系的关系,对宇宙恒星形成率密度的贡献,以及极高红移Lyα发射线星系对宇宙再电离时期的限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波澜壮阔的银河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无数人的心,特别吸引人的是它清晰可见的、布满灰尘的、多洞穴的宇宙空间。随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面世,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个关于银河系结构和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其它星系结构令人敬畏的新视角。星系被覆盖在夜晚的遮羞布之下,宇宙尘埃的遮蔽使得我们得不到一个关于我们壮丽宇宙形状的完整的图片。  相似文献   

7.
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说,该国的“星系演化探测器”观测到了宇宙中数十个诞生不久的大型年轻星系。这些新生星系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可能只有10亿光年,这比以前发现的所有新生星系与地球间的距离都近。年轻星系的出现意味着宇宙中的某些地方仍在产生新的星系。美国发现新生星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23,(6):54-55
<正>你认为宇宙中诞生我们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是一个奇迹吗?我们生活的宇宙中,仅可观测范围(光在宇宙138亿年的年龄中抵达地球的范围)内就存在数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中都有数千亿颗恒星,而数不胜数的恒星周围又诞生了行星。既然存在如此庞大数量的星体,那么,存在像地球一样生活着智慧生命的行星似乎也不奇怪。但是,  相似文献   

9.
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旋涡,有的呈圆形。宇宙有大约137亿年的历史,并非一开始就有这些星系,它们是经过了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才演化成了今天的模样。近年来,天文学家既观测遥远的星系,也观测近旁的星系,已经根据这些观测资料从理论上勾勒出星系的一部演化历史。本文介绍的不是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结果,而是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所推测的宇宙星系在一百多亿年间所经历的变故。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疑问,人类一直在梦想着如何探寻和触摸神秘的宇宙。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是否真的有一个宇宙与我们所处的宇宙相对应而存在(平行宇宙)?是否在别的星系中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如果有外星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1.
宇宙是由许多性质不同的局部宇宙组成的,引入局部系数.在两个局部宇宙中研究银河系与类星体之间大小与质量关系.根据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转速与质量关系,找到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质量的结构组成,研究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转速与各个质量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紫外线波段观测刚形成不久的年轻星系,它们看起来是明亮的天体。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星系演化探测卫星,就是专门用来对年轻星系进行紫外线观测,探索星系演化的一座太空天文台。星系演化探测卫星对宇宙进行的观测,获得了十分宝贵的资料,甚至有助于揭示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当初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6月即将发射升空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巡视整个银河系中的X射线源,详细研究X射线双星和脉冲星,甚至还能够监测伽马射线暴。很多前所未知的宇宙奥秘,都将因调制望远镜的登场而得以揭晓。仰望星空,宇宙似乎总是以空旷、冷寂、寥落、宁静的面貌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眼前。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在日复一日斗转星移的夜空中,潜伏的其实是一个极端炽热的高能宇宙,恒星与星系在幕后不断上演着生与死的故事。有时,我们也能窥见其中的片鳞半爪,例如超新星爆  相似文献   

14.
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天体物理的前沿领域。该领域以现代宇宙学提供的大尺度结构形成和演化的成熟理论作为基本框架,通过观测和统计研究宇宙各时期星系的形态结构、星族构成、气体吸积、恒星演化、黑洞成长、化学元素、恒星和气体动力学等物理性质及其演变过程,试图阐明宇宙中各类星系的物理起源、演化关系以及它们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物理联系,从而总结出支配星系演化的普适物理规律。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星系在暗物质晕中形成和演化,其基本图  相似文献   

15.
星系家谱     
星系可以称得上是"宇宙的基石"。18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称这些看起来模糊不清的物体为"宇宙岛"。他认为,这些宇宙岛是我们银河系之外的天体。现在我们知道,若用大型的望远镜观察,它们的身姿可谓千娇百媚。那么,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16.
望星空     
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哈勃”太空望远镜新拍到了迄今可见宇宙最深处景观的照片,照片捕获到的是宇宙中首批星系所发出的光芒。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中可能包含着宇宙诞生后不久产生的最早的星系。  相似文献   

17.
现在,光学望远镜的作用几乎发挥到了极至。可宇宙中到底有多少个星系,还是说不清。这是因为很多星系离我们太远了,它们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后已经非常暗淡,光学望远镜对它们进行探测十分困难。幸好有黑洞望远镜极大地放大了它们的亮度,让我们  相似文献   

18.
近期,加州理工学院宣布,该学院天文学家小组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Keck天文台望远镜,在Abell2218星系团中,发现了离地球最远的一个星系。该星系发出的光是在宇宙诞生仅7亿年时发出的。该项发现再次表明,称之为宇宙透镜效应的技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回顾了近年来近邻宇宙星系中HI的研究进展,包括星系怎样吸积HI气体、HI在星系中的含量和分布、HI跟恒星形成率的关系以及环境对星系中HI的影响.近邻宇宙中仍然没有发现直接的证据支持HI吸积,说明这个过程很缓和.星系团、组尺度的环境以及局部星系密度环境对星系中HI含量有很明显的影响,然而我们仍不清楚实现这一过程的具体细节.不同星系内HI的分布具有很多共性,例如HI质量-直径关系,HI盘在光学盘外沿弯曲的普遍性,然而从宇宙学下的星系形成模型上理解这些共性仍然是个难题.在没有可探测的分子气体的低气体面密度区,HI与恒星形成活动有密切联系,表现在恒星形成覆盖面积比例和恒星形成面密度都与HI面密度相关.然而HI和恒星形成之间的联系怎样被激发以及被哪些物理条件约束仍然未明.相信接下来几年到几十年里,射电数据量的大爆炸会让一些未解之谜逐渐明朗.  相似文献   

20.
紫外波段是星系能谱分布中的重要部分.其包含大量原子、离子和分子的共振线以及研究重要物理过程的连续辐射,提供了理论研究重要的观测限制.在星系研究中,紫外辐射追踪大质量恒星,是测量和理解宇宙中恒星形成历史的重要工具.紫外辐射也可追踪大质量黑洞吸积盘,是理解吸积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其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宇宙正午时期的恒星形成历史与星系演化、宇宙重子物质缺失、宇宙再电离能量来源以及星系吸积和外流反馈等.本文重点阐述了紫外深场巡天观测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星系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介绍了深场仪器的基本参数、深场观测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数据及科学产出,并对国内外正在计划中的未来紫外观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