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秘赤豆芽     
我很喜欢吃豆芽,例如绿豆芽、黄豆芽。一天下午,妈妈给我端来一碗赤豆汤,看着碗里的赤豆,我的脑海中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2.
乐己所乐     
一位辛苦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在退休后仍不休息,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菜。天天播种栽培,锄草施肥,修剪灌溉,乐此不疲。别人问他何必吃这种苦,他一脸的释然和轻松,说:“你想,我风里来雨里行几十年了,现在要我闷在家里怎么行?而看着自己亲手培植的蔬菜长大,散发阵阵清香,在其间走着、看着,心里幸福着呢!”  相似文献   

3.
和在韩国留学回国过年的朋友T小聚,问她想吃什么,答曰:“肉!”于是我们的桌上就摆满了铁板牛肉、铁板鸡肉,还有“¨杰是¨杰耋”冒着热气的煎蛋,看着小妮子挥舞着刀叉大快朵颐,我也非常自觉的开始消灭鸡蛋。  相似文献   

4.
陈诗哥  思源 《世界博览》2023,(10):30-35
<正>认识这个世界,有很多种方式,文学和科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一个无法否定另一个。多年前,应中科院的邀请,我以童话作家的身份去给一群理工科的研究生做一场报告。讲座开始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做一张桌子,需要什么?”大概问题过于简单,研究生们面面相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过了一会儿,有一位研究生小声地说:“木头啊。”我说:“很棒!要有木头,还需要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家里的钢精锅比较大,每次汤烧多了吃不完,妈妈都要把汤倒在碗里,下次要吃时再倒回锅里热一热。为什么不能让汤一直放在钢精锅里,要吃一热就可以了,省得倒来倒去麻烦呢?  相似文献   

6.
蒋建林 《奇闻怪事》2005,(10):19-19
刚在黑板上写好“I love China.”,一个声音响起来:“China,瓷器。”我一看,是班上的“机灵鬼”丁浩。“我们在社会书上学过。”见我看着他,丁浩补充着。“是吗?大家把社会书拿出来看一看吧。”学生们纷纷拿出社会书,找着,看着,我则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China和一个china。过了一会儿,我说:“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两个词,哪个是瓷器的意思呢?”  相似文献   

7.
一碗阳春面     
<正>妈妈生病了,静静地躺在床上。看到妈妈脸色苍白,我难过极了,真希望能将妈妈身上的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爸爸中午加班回不来,照顾生病的妈妈,我责无旁贷!想到妈妈刚打完点滴一定饿了,我决定给妈妈做一碗阳春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往锅里加了些水,然后用燃气灶烧水。过了一会儿,水烧开了,我抓了一把面条丢进去,可能是下面条的动作太大,锅里的开水溅到了我的手背上。若是平  相似文献   

8.
“跟搞农业的人在一起,你要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话很容易被饿死——现在养鱼的(建议)不让你吃鱼,养鸡的不让你吃鸡,种蔬菜的不让你吃蔬菜,那你说我吃什么?”2010年1月8日,在人民大学一个倡导城乡互助的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开玩笑说。“我曾在新华社开一个会,他们整理了一个新闻稿叫《三十年来的重大变化》,总结我们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其中一条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相似文献   

9.
彭刚 《奇闻怪事》2007,(9):24-24
一次作文公开课,我上的是“作文与联想”。课上,我是这样给学生出题的:我的手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苹果好吗?”“好。”“想吃吗?”“想吃。”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我指着苹果说:“没这个‘优’字商标可能市场上只卖五角一个,  相似文献   

10.
同事告诉了我一件事: 昨天,儿子放学回来,红红的脸蛋像熟透了的苹果,跳跃的眼神里闪烁着一丝诡异以及掩饰不住的兴奋。我笑呵呵地问:“大小子,有什么好事要告诉妈吗?”儿子不说话,只是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我。他异样的表情告诉我,他正竭力抑制着自己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猫的倾听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惶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应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问、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相似文献   

12.
做蛋炒饭     
星期六的早上,妈妈说要做蛋炒饭给我吃。蛋炒饭可是妈妈的拿手绝活,所以我也想"偷师"一把,顺便一饱口福。妈妈先往锅里倒些油,等油热了之后,就把昨晚吃剩的米饭倒进锅中,用力铲。米饭团子又硬又滑,来来回回、翻翻滚滚了好一会儿才服服帖帖地"平躺"在锅里。然后,妈妈又往锅里浇了些西红柿汤。我在旁边看着,心想:别看是普通的蛋炒饭,做起来也要费点劲啊!  相似文献   

13.
老顽童     
外公今年75岁,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又圆又大的将军肚。外公特别能吃。餐桌上,我们才端碗,外公就已经狼吞虎咽地把一碗饭舔干净了,一粒都不剩,像几天没吃饭似的。他还拿起饭碗给我们瞧一瞧说道:“你看!吃得多干净呀!璐璐,不许剩一粒饭呀!”接着又对着外婆嚷道:“我的碗里怎么没有饭呀?快给我盛饭!”外婆只好嗔怪地打了他一下,又为他盛满一碗饭。平时,如果我和姐姐有什么好吃的,只要外公见了,便会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张着嘴说:“给我一点吧!”就直等着食物进入他的“虎口”了。如果我们故意戏弄一下他,不给他东西吃,他就会“死皮赖脸”地抓…  相似文献   

14.
傻爸爸吃饭     
要说我爸爸做的傻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单说吃饭吧,爸爸吃饭不论早中晚,一律一碗半,玉米则吃两穗,好像不到这个数不饱,一到这个数就正好似的,乐得妈妈笑着骂他是不知饥饱的傻瓜。爸爸吃饭的程序是先盛一碗,吃完后,再添半碗,吃完,用手一抹嘴:“好了!”样子着实滑稽。一天,我边吃饭边听广播里说书,而爸爸爬格子还没到饭桌。我为了不耽误听说书,就从妈妈给他盛的一碗饭里拨了半碗。一会儿,我的傻爸爸出来了,端起饭碗就吃,吃完半碗就走。妈妈问他:“不吃了?”他两眼一瞪:“吃饱了。”妈妈不觉笑了起来:“今天怎么这么出息?”爸爸则一梗脖子…  相似文献   

15.
我订《世界知识》有十余年了,我很珍爱它。我的同事也喜欢它。有时一期《世界知识》来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别的同事一进屋,上来一步,劈手就抢,几只手争着夺,几张嘴争着喊:“我先拿到手的,我先看。”别人以为在吵嘴,我在旁边儿看着,抿嘴儿一笑,心里很得意:“嗯,我还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有时全院开大会,我拿着这本杂志进会场,想在开会之前看一会儿,但根本看不上,开完会,我得站起来嚷一嗓儿:“我的《世界知识》传谁手里去了?”有时一个星期后,这本杂志才会回到我的办公桌上。可见,贵刊是吸引人的。北京耿立辅《世界知…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实验小学的宋宇辰同学来信问了玉米博士很多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臭氧真的有臭味儿吗?”引起了叽叽喳喳对“臭”的兴趣:臭豆腐为什么闻着臭吃着香?动物为什么要散发臭气?各处的垃圾箱为什么都有一股相同的臭味儿?世界上最臭的燃料是什么?快来加入叽叽喳喳的寻“臭”之旅吧。  相似文献   

17.
乐己所乐     
一位辛苦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在退休后仍不休息,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菜.天天播种栽培,锄草施肥,修剪灌溉,乐此不疲.别人问他何必吃这种苦,他一脸的释然和轻松,说:"你想,我风里来雨里行几十年了,现在要我闷在家里怎么行?而看着自己亲手培植的蔬菜长大,散发阵阵清香,在其间走着、看着,心里幸福着呢!"  相似文献   

18.
耍嘴皮     
一个人去吃早点,他要了一 碗豆浆,店家把豆浆端来,他又改要米粥。这个人吃罢米粥欲离开,店家见了连忙走过去收钱,但这个人却拒绝付款。店家问及缘由,他说:“米粥是刚才那碗豆浆换来的,物物交换,何须付钱?”店家说:“可刚才那碗豆浆你也没付钱呀!”这个人诡辩说:“那碗豆浆我喝了吗?我没喝为什么要付钱?”店家愣了。费心思量时,这个人脚底下抹油——溜了。耍嘴皮  相似文献   

19.
前天叫板寸昨天叫螺旋桨今天叫菜青虫而明天不知叫什么的儿子:我知道,我在家的时间里永远不可能看到醒着的你,我们两人像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一样,永远被什么东西隔阻着。我不愿意承认那东西叫“代沟”,因为这个词在我和你爷爷之间已争斗了几十年,它像沙发中的泡沫或房子的隔热层那样,使两代人不理解不了解甚至不谅解。我不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我更不可能像你爷爷那样剪我的牛仔裤那样剪掉你染得金黄的头发。我可以在网上读懂“MM”就是“美眉”就是“妹妹”就是女孩,我可以猜出在你们的字典里“粗暴”就是“初次拥抱”,而“孔子的布”就是“…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从江苏来到古城西安打拼。弹指一挥间,已有二十余年。如今,我已习惯了吃用“大老碗”盛的羊肉泡馍,习惯了吃调着鲜红油泼辣子的面条;听惯了带着浓浓秦风秦韵的老陕话,还学会了不少本地方言呢;在地理环境上,我熟悉西安的大街小巷,我的身上渗透着数不清的陕西元素,我常以自己是陕西人而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