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9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将临床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突出贡献。Strauss在介绍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事迹时曾概括评述:“她首创了造福千万人的抗疟治疗的新探索,今后还会长久有益于人类社会。她应用现代科技并严格汲取中医师5000年提供的经验,对21世纪做出了卓越贡献。”[1]获得该奖,令人对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拭目以待。时隔3载,不负众望,屠呦呦终于摘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桂冠。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2.
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领域是物理学.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干1949年园提出介子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日本科学家先后多次获诺贝尔物理奖,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在8年中5次获得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医学生理学奖的诺贝尔科学奖,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  相似文献   

3.
围绕历届美国拉斯克医学奖获奖人员,以美国拉斯克医学奖官网、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万方数据库为信息源,采集获奖人员的相关信息。经过甄别、对比、筛选,建立了美国拉斯克医学奖得主的基本数据库。对美国拉斯克医学奖得主的基础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历年美国拉斯克医学奖获奖人数、获奖人员国籍、获奖人员所在研究机构以及拉斯克医学奖中的诺贝尔奖获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宛菊 《创新科技》2011,(10):34-37
<正>9月12日,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犹如一股清新的风,给渴望实现创新突破的中国带来一阵喜悦,也因此荡起无数的涟漪。综而观之,屠呦呦获奖让国人补上了一堂科技创新的大课,不仅认识了青蒿素、拉斯克奖及原创性研究等陌生内容,也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了新的期待和遐想。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Samuelson)1970年在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曾语重心长地说 :“我可以告诉你们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金 ,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这是萨缪尔森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耐人寻味 ,给人启迪。今天 ,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100周年之际 ,回顾和反思1901~200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百年历程和走势时 ,我们对萨缪尔森这句名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 ,名师指导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重要作用 ,远超过人们通常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夏晓风 《科技信息》2010,(30):185-185
截至到2010年共有18位日本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7人获物理学奖;7人获化学奖;1人获医学或生理学奖;2人获文学奖;1人获和平奖。他们是:  相似文献   

7.
9月23日,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 1年临床研究奖颁给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最高世界级大奖。尽管对于这项荣誉学界内仍存在争议,但我们看看81岁高龄屠呦呦教授简历,会看到虽然她不是两院院士,没有留过学、没有在国外顶级杂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中国人多年来有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屠呦呦的获奖终于让国人松了口气。作为常年生活在瑞典的人,我也想谈谈我的诺贝尔奖"情结"和认识。1诺贝尔奖与对人类的贡献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则笑话:"话说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瑞典人用不太标准的英文读获奖者名字时,全世界都晕了:The winner is you,you,too!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到底这个奖是要颁给谁的……"笑过之后,更有顿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奖评选工作,近年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自2000年以来,生理学和医学、物理学、化学这三项奖大都是由三人分享。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这些奖项最多也只能由三人获得。一些专家认为,这种迹象表明,诺贝尔奖的评选规则已经落后于现代科学研究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10月份,随着诺贝尔各项奖的陆续揭晓,国人的"诺奖情结"再次燃烧起,有人说是因为我们"不会"申请"诺奖"而导致与其无缘,也有人说"诺奖"评选本身就带有偏见,因此有与没有无所谓,还有人愤曰学术腐败导致"诺奖"在中国难产……为此,记者专访了科学史及诺贝尔奖研究者、华中科技大学杨建邺教授。杨是"诺贝尔奖史话丛书"和和《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辞典》的主编。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奖是件大事儿。怎么知道的?因为诺贝尔总是被用来表现其他奖项有多重要:图灵奖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而"地理学界的诺贝尔奖"则是瓦特林·路德奖——是这家伙用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之名命名了一个大洲。在数学界,阿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总在为谁更衬得上诺贝尔级别而较劲。诺贝尔奖也许该被称为"诺贝尔映衬其他奖项奖"。  相似文献   

12.
编哲 《创新科技》2012,(11):12-13
<正>又一届诺贝尔奖落下帷幕。虽然莫言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令国人振奋,但含金量更高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却仍与中国无缘。"中国人距离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问题再一次唤起人们心中的期待……在日前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几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预测,中国人距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但缺乏原创、缺乏认真和执著是中国人尚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是科技界举世公认的科学荣誉,诺贝尔奖的颁发史生动而又具体地记录了世界上科学技术的主要发明和创造,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许多国家都以本国的科学家能获得此奖为荣,获奖人数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颁发给在物理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是物理学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Samuelson)1970年在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曾语重心长地说 :“我可以告诉你们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金 ,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这是萨缪尔森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耐人寻味 ,给人启迪。今天 ,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100周年之际 ,回顾和反思1901~200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百年历程和走势时 ,我们对萨缪尔森这句名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 ,名师指导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重要作用 ,远超过人们通常的理解和认识。翻开诺贝尔自然…  相似文献   

15.
周末的一个下午,我和老婆一起上街,迎面并排走来4个人,他们神采飞扬地说着些什么,后面又跟过来6个人。我问老婆认识这些人吗?老婆给了我非常坚定的答案,不认识。是啊,在曼哈顿的大街上随便走过来的10个人她怎么会认识呢,她怎么知道这10个人里面有6个是诺贝尔奖得主。另外4个人是拉斯克医学奖得主呢?她怎么又会知道,  相似文献   

16.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5-11-01至2015-11-15)1屠呦呦将参加201 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9/30]13日,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同意参加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此外,和屠呦呦在相同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陈启军将应邀出席颁奖活动并作会议报告。2 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揭晓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奖[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9日,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相似文献   

17.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4,(7):78-79
<正>法国数学家塔拉格朗获“数学届诺贝尔奖”3月20日,2024年“阿贝尔奖”公布,法国数学家米歇尔·塔拉格朗因“对概率论和泛函分析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在数学物理和统计学中的杰出应用”获得该奖。阿贝尔奖也被称为“数学届的诺贝尔奖”,被认为是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由挪威科学和文学学院任命的委员会负责筛选提名和决定获奖者。  相似文献   

18.
 2015 年10 月5 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颁奖词强调,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在翻阅大量医书的基础上,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屠呦呦,实际上也是对参与“523 任务”的全体科研人员在寻找抗疟新药取得的突破性创新成果的肯定。从4年前的拉斯克奖到2015年的诺贝尔奖,诸多有关青蒿素发现的历史秘辛不乏广泛深入的报道,使我们可以从细节中一窥科学发现之艰难;同时,其中所涉及的复杂的协作关系特别是优先权之争,更使这一重大集体创新的真实过程得以充分展现。毋庸置疑,青蒿素的发现已成为中国科学发现与创新的经典案例,但如果想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具有恒久价值的内涵,对其历史的回顾,既要追溯细节,又必须超越回忆中模糊的具体。鉴于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方法,从方法论层面反思这一过程将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诺贝尔奖已全部揭开谜底,但是你知道诺贝尔奖11 4年的漫长历史中还暗藏着哪些秘密吗?例如哪些国家是摘金霸主,要活到几岁才有机会跨过诺奖的门槛,女性得到一个诺贝尔奖到底有多难,出生在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真的只有黄皮肤吗……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了近代炸药,获得巨大财富的同时,他又对炸药的破坏性感到震惊。于是他立下遗嘱,用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成立基金会,并每年把基金的利息用于"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据此,1901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开始奖励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  相似文献   

20.
本年度诺贝尔奖结果从10月7日(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至10月15日(宣布诺贝尔和平奖)全部揭晓。除了和平奖由南非非国大主席曼德拉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获得以外,北美人囊括了余下的全部奖项(一名加拿大人,其余都是美国人)。美国人继续保特了诺贝尔奖大户得主的气势。在今年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中,美国人占了10位(其中两位是外国移民)。而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更是出尽了风头;该大学中有三位教授荣膺今年的诺贝尔奖(拉塞尔·赫尔斯和约毖夫·泰勒获物理奖,托尼·莫里森获文学奖)。在医学界,基因研究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高度评价。今年诺贝尔医学奖和化学奖都授予了基因技术领域中的科学家。除了文学奖以外,其余的诺贝尔奖均是两人共享。今年的诺贝尔奖金每项为670万克朗(约合83.75万美元),若是两人同获某项奖,就将分享这笔奖金。正式颁奖仪式定于12月10日在奥斯陆(仅颁和平奖)和斯德哥尔摩同时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