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第一代认知科学向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转型,"具身认知"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教育的现实意义更加凸现,其潜在价值亟须深入研究。在哲学层面探讨了从笛卡尔的离身二元论到梅洛-庞蒂、海德格尔等的身心统一观,具身性的由来;从认知科学理论发展的视角,阐释第一代代认知科学"离身"向第二代认知"具身"的转型。论文指出,"离身———具身"为一连续统,亟须整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语言的隐喻"、"技能———身体的空间性"和"情感———身体的情境性"三个维度探讨具身认知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国内的英语教学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激发、重概念记忆、轻经验操作,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了英语教学的效能.语言认知科学表明,个体的内在演练对其实现语言理解、语言构思和语言表达发挥着异常重要的同化作用.具身认知原理有助于改善英语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白马藏族文化以某种"具身"的艺术叙事方式代际相传,塑造个体的民族认知方式与概念的形成.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去观察,高职院校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浓郁的认知情景中学习,亲身体验特色鲜明的民族技艺,将传统课堂转变为以操作性为主的体验课堂,充分发挥具身认知的涉身性特点,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多样化、互动式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该文以白马藏族文化为研究对象,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对白马藏族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一核两翼课程实践,并通过分层回归等方法,检验了课程的有效性,以期为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9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标注重量:10公斤、20公斤)×3(单词结构:左右结构汉字、上下结构汉字、三音节英文单词)×2(认知需要:高、低)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不同认知需要大学生对具身单词识记效果的眼动特点.结果:不同的认知需要水平对具身单词识记正确率影响不大,附着10公斤标注时左右结构汉字在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均显著大于上下结构汉字,具身汉字与具身英文单词的加工各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具身学习是认知科学在信息化时期发展转向的产物,可以增强学习临场感、沉浸感。项目组对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以下简称ESP)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后,基于国内某高职院校开展商科专业ESP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挖掘产业群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重新开发课程教学内容,革新了课程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引进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开展VR虚拟仿真学习情境中的项目化语言交往活动;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打造绿色生态的具身学习社区和多样化具身活动,以期为高职院校ESP课程的深入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的认知发展的高阶内容即是自我理念;同时,自我理念又是人们据以认知客观世界的内在坐标.自我理念的主要作用乃是引领、规划和调节主体的自我认知活动:其发生机制包括感性化、知性化和理性化的自我意象廓出及具身价值体验;其运作方式在于以本体工作记忆为核心的具身映射-镜像投射.自我理念预演的神经机制在于,位于前运动区和“布罗卡区”的身体型镜像神经元与符号型镜像神经元能够将主体的自我理念(意象)转化为身体意象、符号表象、动作表象和物体表象;主体实现自我理念的三种具身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内在返输入、由内而外的身体输出、左右互动的局部自励式循环.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工作的职业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面临人与人之间、人与情境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而以往的社会工作教学更为强调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理论性,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实践需要。本研究提出面向职业实践的社会工作具身化教学新路径,并从具身体验、具身认知、具身实践三个维度阐释具体的教学方式。具身体验是让教学回归学生和服务对象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教学过程的知与学;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作为认知的主体,内化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具身实践是强调“身心一体”的跨学科社会工作服务。具身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全人”的教学模式,对于促进社会工作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高校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之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性、多样性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作为认知研究的工具,西方经典哲学中的"范畴"和"概念"体现了哲学家们探索世界、语言、心智的视角和方法,相对容易把握;现代认知科学中的"范畴"和"概念"既反映了学者们的各自取向,也掺杂着研究中的思维混乱,情况非常复杂。从认知本身的多个维度,在同一平面内对"范畴"和"概念"进行考察是个新的思路,也呈现出了一幅较为清晰的图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将认知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相融合,形成了对空间认知(Spatial Cognition)的研究,此研究亦已成为解决目前GIS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新一代GIS设计、实施和使用的重要环节.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空间,在结构布局上往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城市中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认知习惯.这种习惯将影响人们对于城市中目标实体的定位和路径寻找.本文在空间认知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以ComGIs(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研究符合人类认知习惯的北京城市定位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Agent的虚拟人情感交互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虚拟人及其和谐交互技术是当前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情感信息处理是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研究一直关注,但是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实现和谐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使虚拟人具有人的情感认知、情感响应和情感表达的能力。从计算机信息科学和工程学角度,在分析感觉、知觉两面性、二重构造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混合Agent的虚拟人情感交互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符合人类感性信息处理和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重要性,提出将工作记忆、认知技巧、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作为度量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3个维度,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信息加工能力对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影响.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技能型任务中认知技巧是影响交互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规则型任务中工作记忆是影响交互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知识型任务中工作记忆对交互效率有影响,但并不显著;在总体任务中工作记忆、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交互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戴维·赫尔曼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先锋。他致力于将叙事学与认知科学更彻底地结合,从认知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经典叙事学的主要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吸取了经典叙事学的精华,推动了叙事理论的发展。他的假定聚焦理论、故事逻辑理论、模糊时间概念理论等在西方都颇有影响。在认知叙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中,他的理论成果最为丰硕,不愧为西方认知叙事学的领军者。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是第一个用"现象学"来表示一种严格规定的哲学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哲学家。现象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现象"的学说。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实事本身",即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把所有哲学概念回溯到它们在直观中的最初源泉上去,把认识的客体限定为具有绝对"自身被给予性"的对象,否定认识超越的可靠性,彻彻底底地将研究范围严格限定在绝对内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情境语义学为外在世界与内在心理状态提出一个情境认知框架,并依此发展了一个意义理论,自然语言语义在这个意义理论中得到合理解释。从其理论源头、理论视角及其应用等角度来看,情境语义学与当代认知科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认知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情境语义学所确立的信息认知框架、相关认知词的情境语义解释与情境逻辑分析以及自然语言中隐喻表达的情境语义刻画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当代科学对人类认识的研究逐渐显示出,人的生物特性是个人意识的根基所在,人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涉及到生命整体的体验.这一结果带来了对"科学方法"的质疑,即科学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是否真的可以获得对世界的客观理解.事实上,对真实的认识是一种"缘身认知",人在通往知识的进程中已把生命的整体投入其中,而不是独立于其之外.由此,人类认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艰苦旅程.只有扩展意识,才可能体验到更真实的世界.而这种深奥的认识正是中国圣贤老子和孔子的智慧核心.  相似文献   

16.
Agent的主观世界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认知科学更多地被运用到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当中.基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Agent主观世界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是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索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这既是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也是生命科学中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基本心理过程,是人类各种复杂认知活动(如学习、言语、自适应调节等)的基础。近50年中,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运用信息加工观点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在实验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很多描述人类认知活动的模型,如物理符号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未来的研究趋势是,一方面,强调把认知过程放在真实的背景下进行综合性研究,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效度;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制造业人-信息系统(H-IS)交互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从任务-人-信息系统匹配的角度来优化交互效率,构建了人、任务、信息系统和交互环境匹配优度的概念模型.分析了任务与人、任务与信息系统、人与信息系统匹配对交互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任务与人的匹配、人与信息系统的匹配通过认知负荷、心理负荷影响人的认知效率和信息加工效率,进而影响人的自我效能感、焦虑程度和操作错误数;任务与信息系统的匹配通过员工的焦虑和信息系统功能的合理性要求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觉醒水平和认知效率,最终影响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Interaction"成为设计各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空间设计应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与设计理论来建构其交互体验设计理论和方法,以认知科学、环境心理学为工具,分析人对空间的需求与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设计师以此为基础,分割和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创造不仅能够容纳人的行为而且能够与人的自我认同相契合的空间,从而让空间绽现人自身的感觉、情感和经验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际商务活动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科技信息》2007,(4):29-29
国际商务活动的认知分析不仅要以一般认知科学如认知语用学和认知心理学所阐明的原理为基础,而且更应着重于从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探索如何有效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本文通过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认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合理运用非语言交际、积极适应对方的文化环境、提高对信息的认识,将对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