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空间机动平台是新型军事平台,将成为联合作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弥补军用航天器和航空器的不足,提高武器装备联合应用能力,增强整体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空间机动平台中近地空间飞行器的概念;依近地空间飞行器的方式、原理,归纳了近地空间飞行器类型及特点,并对近地空间飞行器的军事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与天文学的关系,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近地空间大气的监测、卫星的姿态控制等几方面简述天文学的应用.针对高校大地测量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对天文学知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各种航天卫星、航天飞机、宇宙空间站将大量进入太空,人类活动也将从空中扩大到近地空间、远地空间以至整个地月空间。在新的世纪里,太空争夺将日趋激烈,为了满足太空争夺的军事需要,一种与陆、海、空并列的新军种——天军,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作战部队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地空间环境(如热层、电离层)对空间系统的危害很大。航天器电源系统必须在从发射到寿命终结的整个任务阶段经受住空间环境的考验,达到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为达到此目的,空间研究机构如NASA等已对通用设计准则进行研究并形成了文件。太阳电池阵直接暴露在空间环境中,故极易损坏。事实上,多数情况下,太阳电池阵的损坏情况决定了航天器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低矮房屋屋面实测峰值风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作者研制的一套可移动实验房及测试系统对近地登陆台风风速和房屋表面风压进行同步观测,研究登陆台风近地边界层风场和低矮房屋风效应.基于0801"浣熊"台风实测数据,分析了实验房屋面角部区域局部峰值负压分布特征和相关性,探讨了角部区域峰值压力时间和空间的平均拆减效应.结果发现,峰值负压系数大于现行规范规定值;并运用广义极值概率模型极值III型对角部测点峰值负压进行极值分析,角部测点峰值负压系数与其实测峰值负压相比要大26.4%.相对良态天气条件,在台风天气作用下低矮房屋屋面角部区域局部易形成较高吸力远大于现行规范推荐值.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首次遨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9,(6)
也许您还记得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惊人事件;也许1998年上演的《天地大碰撞》影片还刻在您的脑海中:一颗彗星撞击到地球,引起排山倒海的巨浪,摧毁了高楼大厦,吞食了都市和乡村……您可能会问:天地真的会大碰撞吗?地球真的会被毁灭吗?当此世纪之交,各航天大国掀起一股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空间探测热,其目的是要彻底揭开这些有可能引起麻烦的小天体之谜,更好地把握我们人类自己的命运。这股小天体空间探测热投入最多的是美国。在此世界之末,美国已发射了3艘空间探测器,即1996年发射的"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NEAR)、1998年发射的"深空1号"(Deep Space 1)和今年2月发射的"星尘"(STARDUST)号。有关"星尘"号的情况,已在今年4月的《科技潮》杂志上介绍过(见该刊1999年第4期),这次专讲"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至于"深空1号"则将在以后介绍。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了两端点起爆对炸药爆炸近地冲击波场分布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两端点起爆爆轰波在炸药中心形成汇聚叠加,初始冲击波场在汇聚中心形成耦合增强,并在中心汇聚位置向周向水平传播,显著增强了冲击波在近地场的传播距离和超压威力. 对比上端点起爆、下端点起爆和两端点起爆方式,炸药在比例距离1.5 m·kg?1/3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FlightGear的近地警告系统飞行仿真测试环境搭建方法。该测试环境主要由主控系统、飞行仿真系统、视景系统以及机载设备激励系统组成。其中主控系统用于人机接口控制,视景系统用于营造真实的飞行视景环境,飞行仿真系统用于产生近地警告仿真数据源,机载设备激励系统用于仿真数据源与近地警告系统间的数据类型匹配。  相似文献   

10.
下击暴流作用下高层建筑物表面风压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AARC(英联邦航空咨询理事会)高层建筑物标准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下击暴流作用下高层建筑物的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并将结果同大气边界层近地风作用下的风压分布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下击暴流作用下建筑物模型迎风面风压力最大值位于建筑物的中下部约1/3高度处,不同于近地风作用下的最大值位于建筑物中上部靠近顶部附近;在背风面,下击暴流作用下负压力分布呈下小上大、中间小两侧大的特征,不同于近地风作用下的负压力分布较为均匀、上下端和两侧较大、中间小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近地空间伪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针对其中对定位精度影响较大的浮空器布站方式,采用了数值仿真方法进行了分析.仿真模型将浮空器布设成正方型和"Y"型,分别布设在不同的高度和距离上,从而得到不同的GDOP(几何精度因子)和PDOP(空间位置误差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浮空器以正方形布设,地面用户定位的GDOP值的...  相似文献   

12.
对近地空间复杂的电磁干扰变化进行具体的细致研究,借助计算机作作出的波形分析新结论,本文得到如下结果:在线性作用不造成误码的电磁扰动,在非线性作用仍可造成误码;本文采用IEEE有关研究之1μA/m电平标准对我国实测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与IEEE发表的美国近期研究结果的量级可达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敏感器件部针对航天海洋领域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器的特殊应用需求,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的NTC热敏电阻产品在国家重要航天海洋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在航天领域,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卫星、嫦娥探月工程、神舟系列飞船、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等;在海洋领域,应用于国产XBT仪、国产CTD仪等海洋环境监测仪表的研制,为国家建设航天海洋强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世界各航天大国陆续实施了小行星探测计划.近地小行星也是我国下一步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国内航天相关单位正在积极开展近地小行星探测的前期任务论证与规划工作.以此为背景,研究了电推进方式探测近地小行星的目标选择与轨道设计问题.首先分析了近地小行星探测的科学和技术目标,结合我国技术水平的发展现状,给出了6颗适合作为探测目标的近地小行星.搜索了2016年至2020年之间探测每颗可能目标的发射窗口.为了增加探测任务的科学回报,特别关注了多目标、多任务的近地小行星探测,推荐了一次探测多个有价值目标的可行多任务探测方案:Earth出发-Nereus飞越-Apophis飞越-1999JU3交会.基于脉冲估算结果设计电推进轨道,将中途多任务探测作为内点约束整体优化小推力转移轨道,采用间接法求解燃料最优控制问题得到了小推力的最优轨迹.最后给出了推荐方案的详细飞行程序.  相似文献   

15.
兰顺正 《世界知识》2023,(10):72-73
<正>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CSC2023)于4月23~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空间碎片移除与小行星防御论坛作为本次大会的分论坛也于4月25日召开,再次唤起了各界对于小行星防御问题的关注。一般而言,轨道在离太阳1.3AU(1AU等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范围内,离地球轨道距离小于0.3AU的小行星统一被称为近地小行星,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分析研究了各类典型天地基光学监测系统的短期预警能力.提出了短期预警圈的概念,利用太阳系内天体光学反射模型,仿真计算了以LSST为代表的大口径地基望远镜,以日-地L1点、类金星轨道和大幅值逆行轨道三种典型轨道为代表的天基光学监测系统的短期预警能力,并比较了三种天基系统对太阳方向来袭的近地小行星的预警能力.结果表明,L1点预警覆盖稍好但可提供的预警时间较短;类金星轨道星座预警时间长、天区覆盖广,但存在相位间隙会导致漏警;大幅值逆行轨道针对太阳方向具有覆盖率高、预警时间长等优势.可见,通过部署若干天基系统监测节点,可以为地基监测系统提供有力补充,解决太阳方向的覆盖盲区问题,全方位预警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近地警告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EGPWS的新增功能,并对其原理和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GPWS、EGPWS和TAWS之间的比较,阐述了近地警告系统的发展历程,并对EGPWS在这一领域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GPS作为第二代全球无线电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测量、导航定位和时间传递服务,十几年来在军事和民用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该系统采用了通过高轨道卫星发射无线电波来进行精密定位的原理,因此,从GPS卫星到GPS接收机的整个系统都会受到空间环境变化及空间天气灾害事件的影响。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是指那些能够对空间或者地面应用系统造成大的影响的太阳爆发及近地空间环境的响应事件。从GPS系统的定位机理和系统定位精度方面的设计要求来看,这些影响会制约GPS系统的可靠性,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GPS用户在地球部分区域不能有效地实施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大、中城市的高层商住小区鳞次栉比.在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随城市现代化而产生的各种城市病也随之产生.高楼风的负面影响即是其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利用风动模拟结果对高楼风的产生条件、格局、尤其是近地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高楼风对小区环境质量(如沙尘、热岛效应、污染、噪音)、人居舒适度的影响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利用景观建筑设计和植物设计技术缓解高层小区近地高楼强风进行初步尝试.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具体地区不同季节高层建筑对近地风环境,在相对于建筑的不同地方,进行乔灌草植物、常绿与落叶植物的合理配置,或必要的地貌调整,能够有效地缓解近地高楼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以粒突箱鲀为仿生原型的近地鱼形钝体气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近地鱼形钝体确为气动低阻形体,其尾部大收缩角的形态特征及尾迹区相对简单的流场结构共同决定了该形体的气动低阻特性;从气动阻力系数、表面压力系数及尾迹区流场结构三方面对比分析,SST湍流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