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介绍:谢家荣,字季骅,上海人,中国通才式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1942至1944年曾在贵州开展地质工作;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计划处处长、地质部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2.
1913~1916年农商部在北京创办的地质研究所,实际上是一所高等地质专科学校,主要创始人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共结业22位同学.他们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人才,其中很多人后来成长为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并做出杰出的贡献.文章概述了地质研究所的创建过程、师生的生平与主要业绩,首次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并提供了许多图片资料等.  相似文献   

3.
在1922年-1946年之间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的名单上,常常看到葛利普的名字.不熟悉中国地质学的人,很容易误认他是一位中国人,实际上他是美籍的、誉满全球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他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六年,为发展中国的地质古生物事业沤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有人说他是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先生在晚年回忆我国地质事业初期的一些工作,涉及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的教学情况,与丁文江、章鸿钊等人对地质学名词的汉译、地质报告的印发、古生物学研究如何开展及相关图书设备等问题的思考和工作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5.
引言中国地质学会是1922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在这六十年中,陕西古生物地层工作由过去外国人越俎代庖转为中国地质工作者自行研究与勘查,而且从小到大。特别是解放后,不仅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还和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所以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后的六十年是我国地质事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陕西古生物地层工作不断进步的时期。在这喜庆中国地质学会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把陕西古生物地层的工作情况加以回顾和展望,是有一定意义和教益的。  相似文献   

6.
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地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江先生早年留学英国,他是西方近代地理学传入中国的桥梁,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章鸿钊、翁文灏等人一起,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是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七十周年暨当代地质科学进展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20~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地质、石油、冶金、化工、中科院的代表和来自台湾、法国、澳大利亚的专家近500人参加了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地产矿产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朱训作了“为地质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等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将于2010年12月1日在广州市举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于1986年9月2日至9月8日在青岛联合召开碳酸盐岩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0余名。会议选定64篇论文摘要汇集成册,提供学习交流,其中13篇在大会、18篇在小组会上发言.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为会议举办了西沙群岛碳酸盐比较沉积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科史中国地质学会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定价:71.00元论述了中国地质学的学科前史、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孕育、近代地质学学科在中国的初创,阐述了中国地质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拓展与深化、特点及展望,展示了中国地质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及面貌。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田地质局、北京石油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会议于1990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与会代表来自地矿、石油、中科院等七个系统计221人,大会收到论  相似文献   

12.
正7月10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学会联合体(暂定名)筹备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会议。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  相似文献   

13.
根据《政府公报》等原始资料挖掘出大量新史料;以丁文江、章鸿钊、张轶欧、翁文灏和地质研究所毕业生为线索,对其史实进行考辨,并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协办的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将于2009年10月1日在青岛举行。本届大会主题是:"当代中国沉积学,海陆并重,古今结合"。会议现面向相关科技工作者征文,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话说水晶     
水晶,我国古代称其为水精、水玉、千年冰等.它在自然界三千余种矿物中,透明度最高,多为无色,冰清玉洁,因此古人一直以为它与冰有关.我国现代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说:"以冰拟水晶,后世犹如此,则其说深入人心也久矣."欧洲人最早从阿尔单斯山拣到水晶,也认为它是"上帝用冰创造的,水晶是冰的化石".水晶的英文名称Rockcrystaliyeigf源于希腊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面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拟在2009年6月11~18日联合组织召开第3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7.
杜国云教授     
杜国云,男,1962年10月生,山东招远人。烟台师范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于地质系任教。1986年调入烟台师范学院,在地理系任教,并参与了地理系的筹建工作。199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聘为教授,2003年取得硕士生导师资格。现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17,(4)
正杨钟健先生(1897年6月1日—1979年1月15日)是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历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校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首任馆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等。2017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办了杨钟健先生诞辰120周  相似文献   

19.
国际矿床沉积学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Sympasium on SedimentologyRelated to Mineral Deposits简称ISSRMD)于1988年7月31日至8月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国际沉积学家学会(IAS)等单位发起,得到了国际沉积学家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金属学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学会定于2009年10月在北京召开2009年学术年会。围绕主题“地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交流近年来地质科研、生产领域的科技新成果,探讨如何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