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通过Perkin类反应得到3个新的化合物1,2和3.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化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实验表明:化合物1,(E)-2-{2′-[3″-(1″-乙酰基-吲哚)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乙酸酯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265 66(9) nm, b=2.019 90(8) nm,c=0.794 45(3) nm,α=90°,β=90.715(2) °,γ=90°,V=3.635 4(2) nm3,Z=8,Dc=1.353 mg/m3,μ=0.091 mm-1,F(000)=1 552,R1=0.052 6 and wR2=0.140 9.化合物2,1-(1′,1′-二乙酰基)甲基苯并噻吩为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1.701 16(8) nm,b=2.001 71(8) nm,c=0.766 28(3) nm,α=90°,β=90°,γ=90°,V=2.609 36(19) nm3,Z=8,Dc=1.345 mg/m3,μ=0.251 mm-1,F(000)=1 104,R1=0.034 2 and wR2=0.098 5. 本文报道了这2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2和3的形成表明,在这类Perkin反应中,酸的存在将导致缩醛酯的形成,从而降低了缩合产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用碱催化通过Aldol缩合反应来制备丹皮酚的衍生物。常温下用碱催化使丹皮酚和4-硝基苯甲醛发生Aldol缩合反应,生成了一种新型的丹皮酚衍生物β-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基)-β-(4-硝基苯基)-1-丙酮,产率高达77.34%,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并结合核磁共振的氢谱、碳谱以及135°DEPT谱综合表征其结构。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该丹皮酚衍生物的单晶结构并确定其分子的构型和构象,β-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基)-β-(4-硝基苯基)-1-丙酮属于单斜晶系中的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4 9(15)nm、b=1.137 8(2)nm、c=1.554 0(3)nm、α=90.0°、β=106.5(8)°、γ=90°,晶胞体积为1.483 5(5)nm~3,晶胞个数为4个,密度为1.416 mg/cm~3。用碱催化可使丹皮酚和芳香醛通过Aldol缩合反应来制备丹皮酚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硫酸铁催化环己酮的缩合反应和缩醛(酮)反应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在硫酸铁水合物催化下环已酮发生缩水反应,得产物环已叉基环已酮(Ⅰ)、环已烯基环已酮(Ⅱ)及三分子缩水产物(Ⅲ);乙二醇、丙二醇与不同的醛(酮)反应得到了相应的缩醛(酮)产物(Ⅳ_(a~k)),一般产率为44~84%。  相似文献   

4.
以三聚乙醛和异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二异丁基乙缩醛.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及反应条件对此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HCl作催化剂,异丁醇:三聚乙醛为3.65,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4h时,产物中二异丁基乙缩醛的浓度可达70%(t.).  相似文献   

5.
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缩醛(酮)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考察了适度水热处理后的HZSM-5分子筛对醛(酮)和二醇缩合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非骨架铝存在明显加强催化反应,并用^27Al,^29Si MAS NMR谱讨论了非骨架铝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硫代半缩醛与对氟苯基硫脲、氨基脲及辛二胺的反应,产物的结构经红外、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7.
磷钨酸铈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制的磷钨酸铈为催化剂,通过苯甲醛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苯甲醛乙二醇缩醛,并探讨了其催化活性,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苯甲醛0.1 mol,n(苯甲醛)/n(乙二醇)=1.0/1.7,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0%,甲苯为带水剂,反应时间2.0 h.上述条件下,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产率可达79.5%.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固栽杂多酸、分子筛、树脂、碘、维生素C、硫酸盐、氯化物、高分子栽体氯化物、钒磷氧等20多种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方法和反应条件.评述了各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特点、能否重复使用等内容.结果表明:固体超强酸、固栽杂多酸、分子筛、D61和D72离子交换树脂几种环境友好催化剂是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优良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酸性介质中羟醛缩合反应是可逆的原理,对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凝胶进行再生处理,减少了原料浪费。经处理后的产品能够达到产品质量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邻、间、对苯二氧乙酰氯分别与4’-氨基苯并-15-5-缩合,制得了3种酰胺型双冠醚,得以上述3种二酰氯与6-羟基二苯并-16-冠-5缩合,得到3种双酯型双冠醚(9a,9b,9c)。上述6个双冠醚均未见献报道,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及MS进行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为脱水剂,将带氨基的茚满分子通过亚胺化反应键合至六钼酸上,得到了首个带有茚满基的六钼酸亚胺衍生物 [n-Bu4N]2[Mo6O18(C9H9N)],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这种全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信息: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8096(3) nm, b=1.5546(3) nm, c=2.0537(3) nm, β=104.778(3)°, V=5.5862(16) nm3,Z=4, DC=1.759 g/cm3. 该结果为茚满修饰的多酸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标题化合物可由氰化亚铜催化下的苯基溴化镁与2-苯基-1-对甲苯砜基乙炔的碳镁化反应得到,并用1H NMR,IR和MS对其进行了表征.其晶体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2.8256(6), b=5.8678(7),c=23.871(3)(A);α=90°,β=105.360(3)°,γ=90°,V=1732.3(4)(A)3, T=293K, Z=4, Dc=1.282g*cm-1,μ=0.196mm-1,λ=0.71073(A),F(000)704,结构偏离因子R=0.0427, wR=0.0461,共收集到10150个独立衍射点,其中I>2σ(I)的可观测点为4060个.  相似文献   

13.
载毒死蜱液晶系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载毒死蜱液晶体系形成规律,研究了有机溶剂种类、温度、正构醇碳数及无机盐对液晶相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苯(毒死蜱溶剂)环上取代基,有利于液晶“骨架”的形成及维持;高温导致液晶相形成及消失时,体系含水量均上升;随醇链的增长,体系形成液晶相所需最低含水量增加缓慢,而液晶相消失时的最高含水量则先上升后下降;添加无机盐,体系液晶相消失时所需最高含水量随阳离子水合半径降低而降低,说明液晶相结构易于破坏。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苯基氢化锡与1-乙炔基茚满醇的加成反应,得到加成物(Z)-1-[2-(三苯基锡基)乙烯基]-1-茚满醇(Ⅰ).将加成物Ⅰ与相等物质的量的溴反应后, 得到一溴代物(Z)-1-[2-(一溴二苯基锡基)乙烯基]-1-茚满醇(Ⅱ).通过元素分析、1 H NMR和IR等手段对两个新型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一溴代物Ⅱ的晶体结构.一溴代物Ⅱ具有分子内O→Sn[0.237 0(2) nm]配位键,构成以Sn为中心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一溴代物Ⅱ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n;晶胞参数a=1.189 1(2) nm,b=1.358 6(3) nm,c= 1.640 3(3) nm,β = 104.20(3)°,V = 2.568 9(9) nm-3,Z=4,Dc=1.505 mg/ m3,μ(Mo Kα)=2.567 mm-1,F(000)=1 168,最终可靠因子R1=0.033 1,wR2 =0.071 9.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环己基黄原酸铜及其与 1 ,1 0 -菲咯啉的配合物 [Cu(C6H11OCSS) 2(phen)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得到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 ,晶胞参数a =1 .2 2 80 ( 3)nm ,b =1 .86 1 0 ( 4 )nm ,c=1 .2 86 0 ( 3)nm ,β=1 0 4 .50 ( 3)° ,V =2 .84 53( 1 0 )nm3 ,Z=4。铜原子为六配位 ,分别与一个菲咯啉分子的 2个氮原子及 2个环己基黄原酸根的 4个硫原子配位。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2 环己酮 1,3 二肟,并测定了该分子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0255(2),b=0.5687(1),c=1.2953(3)nm,β=107.01(3)°,V=0.7223(2)nm3,Z=4,Dc=1.436g/cm3,F(000)=328.对于1286(I 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623,wR=0.1769.整个分子呈蝴蝶型,两翼的二面角为25.7(3)°.由于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晶体呈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埃博拉病毒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囊膜病毒。发现近40年中,埃博拉病毒给人类生命带来了极大威胁。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尤其是病毒与其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机制和膜融合机制相关信息的缺失,使得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物的设计和研发工作阻碍重重。本文综述了埃博拉病毒分类、形态、病毒蛋白和病毒生命周期,着重介绍了高福院士团队在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成果。通过结构学手段解析了埃博拉病毒激活态囊膜糖蛋白GPcl与宿主细胞受体NPC1分子的复合物结构,从原子水平上阐明了埃博拉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识别的机制,并在结构基础上对病毒的膜融合促发机制做出推测,提出以埃博拉病毒为代表的新的(第5种)囊膜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甲胺、 氯乙酸钠、 氰酸钠等为原料, 用“一锅法”合成1-甲基海因, 合成总收率为62.9%.单晶经X射线衍射方法解析, 其晶体属于单斜 晶系, P21空间群, 其中a=0.558 9(3) nm, b=1.217 6(6) nm, c=0.809 0(4) nm;β=105.330(7)°;V=0.531 0(5) nm3;Z=4, Dc=1.427 mg/m3, μ=0.116 mm-1, F(000)=2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