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段鹏 《创新科技》2014,(16):22-23
随着气候暖干化和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豫北地区干旱气象频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通过节约用水,特别是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豫北区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后的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投入产出效益,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投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04—2013年中国玉米主产区12个省(自治区)166个地级市(区、盟、自治州)的统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及应对策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条件改善和玉米技术进步作为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适应性策略对稳定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灌溉条件、玉米技术进步和气候变化的联合检验结果显示,上述缓解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法致使中国玉米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作为支撑玉米有效应对干旱的灌溉手段是不断扩张的机井数量,这将增加农业灌溉水资源短缺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风险。未来在平衡粮食生产和环境资源的双重目标时,有必要缩减灌溉水资源负荷过重地区的粮食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3.
粮食不仅是一种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特殊商品,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战略物资。四川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中国西部粮食生产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消费大省。因此,对四川省的粮食生产的研究有着典型意义。本文对四川三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了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北省怀来县1954—2012年月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倾向率法,距平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揭示了当地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库来水量和粮食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怀来县气候倾向率为0.36℃·(10a)-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从季节来看,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四季中以夏季暖干化趋势最明显.2)研究区年和四季年代均温都在1980—1989年开始变暖;年降水自1980—1989年开始减少,四季降水量的年代变化差异较大.3)研究区小区域尺度上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北方较大区域和全国尺度上的结果较为一致,并且暖干化趋势更加明显.4)气候要素与水库来水量和粮食单产显著相关,气候暖干化将加剧研究区水库来水锐减和粮食单产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区域,稳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有效供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区域发展的现状,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素4个角度,研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陈礼亲 《科技信息》2009,(19):106-107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贸易一体化要求中国不断向世界开放粮食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以及国际粮食发展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黑龙江粮食生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黑龙江粮食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对黑龙江粮食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时观测试验、数值模拟和数值试验的方法,开展对矿井水资源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问题的研究,能够避免煤矿区水资源二次流失、保证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矿井水资源化所诱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样式,进一步明确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阐述灾害样式与样式发生的时空尺度的关系和矿井水资源化极限值及其衡量标志。  相似文献   

8.
矿井水资源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矿井水资源化是解决矿区水问题的最佳选择,针对目前矿井水的综合处理利用率低且处理成本很高这一现实以及阜新矿区严重缺水的状况,进行矿井水资源化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矿区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设施,并根据“优质水优用,低质水低用”的原则,推荐最优方案,确定最佳工艺流程,可供生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典型缺水地区——河北省为例,将DDEPM模型作为技术支撑,分析该省自2015年及以后年份的水资源平衡关系。Matlab软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5年间,该省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严峻。针对河北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提出虚拟水战略,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分析四种情境下粮食进口量对河北省水资源供求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进口粮食量为本地区当年粮食产量的20%时,虚拟水战略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满足当代人对粮食和纤维不断增长的需要、消除饥饿,本文评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粮食危机,最后,作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粮食生产持续发展若干新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划分血吸虫病流行区与非流行区的较好气温指标,并用其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对血吸虫病空间分布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若钉螺扩散,且适宜钉螺孳生的其他条件满足,则存在钉螺北移的风险。若干年后,全球气候变暖对钉螺的分布和血吸虫病的防治将带来挑战,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确保中国水资源安全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中国OFDI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市场寻求型OFDI,资源寻求型OFDI对中国水资源安全的负面影响更大,而技术寻求型OFDI则提高了中国水资源安全程度;顺梯度OFDI与逆梯度OFDI对中国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前者降低了中国水资源安全程度,后者提高了中国水资源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气温不断增高,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明显高于全球;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年代际波动较大,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计中国北方增温幅度高于南方,青藏高原增温最明显,年降水量增加显著区域为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沿岸及其以南地区有小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使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有利于棉花生产,能提高北方棉花产量和品质;三熟区面积将扩大约22.4%,一熟区面积约缩小23.1%,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的布局将发生变化;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呈加重趋势;对温带和寒带的家畜生长是有利的,对热带和亚热带家畜和牧草生长不利;中国四大海区主要经济鱼种的产量和渔获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各类自然植被发生明显北移,土地荒漠化危害范围加大,土壤肥力下降,并增加农业灌溉的需水量,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应减缓和适应并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农业所面临的供水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节水农业的研究和开发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节水农业,在自然降水利用、农业布局、水土资源管理以及技术产业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我国也开发了有自己特色的节水模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不仅要加强现有技术的推广应用,还要更新观念,加强节水和用水的管理,实现节水农业组织和管理形式的转变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耕地撂荒及其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二十多年来,耕地的弃耕撂荒现象在我国已多次出现,国内一些学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耕地撂荒的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等进行了一些具体的研究工作,但耕地撂荒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见。本文对耕地撂荒的概念、类型和耕地撂荒的定量描述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撂荒是指耕地处于一种未知性的荒芜或未充分利用时的状态。(2)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耕地撂荒进行不同的类型划分。(3)耕地撂荒的定量描述的研究,为农地撂荒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口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CO2、CH4、N2O等气体的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预期本世纪的全球变暖较20世纪更为强烈.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本世纪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将可能导致我国北方干旱趋势仍将延续.南方雨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和台风的增加,会使洪涝灾害扩大加剧.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带灾害主要是风暴潮呈现加剧趋势、农林病虫害、滑坡与泥石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灾害也将发展,唯寒冻灾害可能大幅度减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及科学界应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青海省三江源上游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丰富的水资源和高原独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保护区内的优势资源和目前可利用资源,同时认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而在认真分析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今后应针对性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权重测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用水按性质划分为生活、农业、产业、生态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资源的区域权配置模型.为使该模型更具有操作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模型的关键因子——生活、农业、产业、生态四类不同性质用水的权重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七大区域的农业部门为研究对象, 引入水足迹–碳足迹–土地足迹为代表的环境足迹来表征其资源环境影响, 从溢出–反馈的新视角分析区域间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首先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分解出溢出–反馈效应模型, 并将其拓展至资源环境领域, 构建耦合环境足迹的溢出–反馈效应模型, 从区际双向影响的角度评价农业部门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研究结果表明, 2007—2012年七大区域的农业部门区际水足迹–碳足迹–土地足迹的溢出–反馈效应空间差别较大; 反馈效应较为显著, 不应忽略。在各区域农业部门反馈占溢出的比例中, 华北区域最大, 均大于31.3%; 华东、华南和中南区域的比例也较大, 均大于10.7%。考虑到我国农业部门现有的区际资源可使用量和需求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 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贸易结构, 建立区域一体化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20.
Marcellus页岩气开采的水资源挑战与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美国Marcellus页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常规天然气田,地质储量高达42.47万亿m3,最大可开采量约14万亿m3,可供其20余年的天然气消费。然而,2008年以来Marcellus页岩气田的开采,因其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及潜在的环境危害,引发了美国全国性的关于页岩气开采的环境影响大讨论。本文主要以美国Marcellus页岩气田为例,简述其开采现状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针对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的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总结了美国页岩气开发的资源环境效应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