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江苏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江苏旅游度假区发展概况,全面分析了江苏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规划特点、客源市场构成和旅游消费特点,并指出了目前旅游度假区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旅游度假区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龚新  张德振 《河南科学》2014,(9):1909-1914
随着度假旅游的不断升温,河南省的旅游度假区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依托不同资源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度假区灿若繁星.在度假区建设中也出现了游客需求不明、建设内容不清、建设重点不突出等多种问题.因此,对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主要因子进行科学辨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以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和游客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选取河南宝天曼生态旅游区为研究标本,对度假客源进行调查取样,同时,结合《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10),对旅游度假区建设因子重要度进行分析,以期尝试对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因子重要度进行科学辨识,从而达到促进旅游度假区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旅游市场已基本处于买方市场阶段。旅游供给主体只有通过产品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业态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主要方面,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供给主体越来越关注业态的创新.尤其是旅游新业态不断受到多方面的关注。中国旅游度假区发展历史较短,很多旅游度假区在发展中往往度假产品特色不明显.最终成为观光型的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有其独特的特点,其旅游业态也与其他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参考旅游业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度假区的业态类型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万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例,具体分析了该度假区的旅游业态构成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和统计学作为理论基础,选取现有旅游度假区进行客户调查,通过对相关数据处理,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判别,从而构建影响旅游度假区建设因子的类型和等级,以及影响旅游度假区发展的主要因子权重度,进而尝试对河南省旅游度假区建设基本条件进行辨识,确定基本条件中各级各类因子的重要度.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资源、区位、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太白山地区建立旅游度假区的有利条件,并进一步对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客源市场、基础设施、景点建设,客源组织和人才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苏南科技开发》2006,(4):64-64,F0003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城西,面积160平方公里,是国务院首批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太白山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军吨  张东阳 《陕西师大学报》1997,25(1):103-106,12
从旅游资源,区位,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太白山地区建立旅游度假区的有利条件,并进一步对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客源市场,基础设施,景点建设,客源组织和人才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周翀燕 《海峡科学》2007,(11):6-7,18
该文依据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归纳出旅游度假区选址的一般原则,并对国外关于旅游度假区选址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及评价,总结出当前在旅游度假地开发中通用的两种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康体休闲与康复养生是现代旅游时尚和消费需求。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这一需求,旅游度假区应开发康体休闲与康体养生项目,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温泉旅游度假区接待服务娱乐设施的现状,具体设计了八种斯吧天地,并进行了相应的CI和CS策划。  相似文献   

10.
刘霞 《科技资讯》2006,(18):238-238
1.我国度假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1.1发展现状 我国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这标志着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和城郊旅游度假带三级度假体系。截至2001年,我国已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家,省市级旅游度假区200多家,城郊旅游度假村上千家。度假旅游产品在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度假休闲游占总量的比重从1999年的8.6%上升到2001的17.7%。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高收入阶层选择的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11.
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到微观共分三个层次,概述了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并进行了区位优势评价;从地表结构、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因素论述了度假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保护与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连地方旅游度假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是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大连建设地方旅游度假区具有优越的资源和区位诸 的心理需求。地高谈阔论工假区的建设应独具特色,开发规模适度;营造富有文化内不中化优质服务,提高反客为主的管理;加强宣传力度,注重形象逆造和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到微观共分三个层次,概述了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并进行了区位优势评价,从地表结构,气候,水文,生物土产化述了度假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保护与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特点和功能,结合福地湖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的特点,分析了GIS在其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处理;建立了GIS在福地湖旅游度假区中的应用模型。最后,分析了GIS在福地湖旅游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地理科学发展和完善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选用2016年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湄洲岛旅游度假区景观斑块数量、面积、周长等数据,剖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7项指标分析、评价湄洲岛旅游度假区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湄洲岛旅游度假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和海滩,虽然草地和耕地的景观板块数量较多,但面积小、破碎化程度高,影响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54,优势度指数为0.46,均匀度指数为0.81,呈现多样性不高、优势度较大、均匀度较小等特点;提出多样性调控、优势度调控、均匀度调控、破碎度调控等调控措施,以促使景观格局达到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6.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客流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洲岛是中国最有名的海岛风景旅游区之一,但波动的客流影响到海岛风景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实地访谈、调查与相关统计资料的收集,分析了湄洲岛接待的游客。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客流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波动,当地政府应采取措施消除客流的大幅波动,如发展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完善海岛功能区规划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东壁岛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东壁岛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提出了总体设想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苏彬彬 《海峡科学》2011,(6):122-123
通过对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度假区酸雨现状,并结合酸雨现状展开酸雨成因分析,得出结论: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pH均值4.66,电导率均值18.2us/cm,酸雨频率84.8%;NH4+是主要的阳离子,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降水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Ca2+、SO42-和NO3-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NH4+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外来源的煤烟型污染溶入降水,较少的颗粒物参与中和作用且颗粒物的缓冲能力低,以及长年过大的湿度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如何介入中国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意图开创中国休闲经济新篇章,休闲经济时代的大型项目世界休闲博览园,今年起在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开土动工。  相似文献   

20.
蓬莱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海,是我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发源地,自新石器时代蓬莱一直是大陆联系海洋,与海外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资源,为开发建设文化型旅游度假区创造了良好的必要先决条件。旅游的主旨是文化的交流传播,旅游从其本质上看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蓬莱市,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和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开发建设文化型旅游度假区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