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正经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加剧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趋势.本文采用重庆市不同经济区巴南区和荣昌县2009年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数据,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不同经济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均严重失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低素质化,外出劳动力职业结构失衡等问题突出,这将对农村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农民工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应积极应对,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之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快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使培训成为农民增加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创新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立并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政策,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就业.取得了一定建设性的经验,但整体的效果和进程并不明显。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所得资料和三个村微观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江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面临的宏观约束以及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微观意愿的因素.为推进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体制,束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为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当前财政政策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为已经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劳动力及其家庭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在继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省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甘肃转移劳动力与西北省区就业行业结构进行比较,找出我省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加强我省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女性遇到比男性更多的障碍,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传统观念、女性的自身素质、性剐特点和就业歧视等都成为她们实现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约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是促进性别平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实现城乡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劳动力转移途径的视角出发,揭示农地流转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005—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地流转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大于就地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散效应。城乡差距的缩小不仅需要推进以增收为目标的农地流转;还需要政府从财政和制度两个方面,为就地就业的农地流转和农业产业注入财政推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大量需求,以此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做好技术及思想储备,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推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浙江省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996—2010年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从初级产品贸易、工业品贸易、服务贸易等三方面考察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产品出口、工业品进口、以及服务贸易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性:①近年来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增速不断下降,农民工3-资上涨,同时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结构劣化,进一步转移劳动力困难;②转移劳动力出现区域重新配置的迹象,然而这种迹象受东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同步上升等因素阻碍;③“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普遍偏低,可能成为城市的隐患。因此应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待遇,建立农民工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提高农民工整体的技能水平来抵消由于工资水平上涨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效应。要逐渐将服务业作为吸收劳动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目前山东省乃至全国都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通过运用历史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并运用推拉理论,以城市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引力,同时指出城市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的推力.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要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健全法律规范。做好公共服务,保障流动农村劳动力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城市住房机制,促使流动劳动力扎根城市。完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劳动力培训,做好市场服务,防范劳动力流动风险,做好中年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国际流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的高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知识欠缺、专业技术缺失等人力资本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增加政府投入与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为顺利实现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种转移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究竟表现出何种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该文将CGE(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引入到这一问题的研究中,综合劳动力数量、农户消费、农户收入、农业GDP等多种要素构建了CGE模型.针对东、中、西3大地区的实际情况设定实证研究假设条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带动了农业GDP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地区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业、旅游业及其他产业都有促进作用,并且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牛艳华  黄向球  李赛 《河南科学》2013,(12):2269-227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为探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利用近几年来河南省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抽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县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特征、发展趋势及促动因素,并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应重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及城乡就业制度创新,同时提升各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立城乡互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县域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真正融入城镇,进而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是解决培训后的就业问题,其研究要点是培训的动力机制和长效机制。对于芜湖市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坚持"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分类培训,服务产业"的原则,探索"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新途径,做好这项利国惠民的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