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毒蛇咬伤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广东省德庆县人民医院、广西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气功体育研究治疗中心三个单位,历时十年完成了《毒蛇咬伤的鉴定诊断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该研究包括了毒蛇咬伤、无毒蛇咬伤与非蛇类毒素动物咬伤的鉴别诊断;蛇伤后精神性休克、蛇毒中毒性休克的鉴别诊断;对临床病情进行分型;将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被毒蛇咬伤病例明显增多 ,成为常见的急症之一。眼镜蛇属于蛇类中毒性强的一种蛇 ,被其咬伤的病人病情发展迅猛 ,一般在咬伤后 0 .5~ 3h出现全身症状 ,可因呼吸麻痹、急性循环衰竭或缺血性脑病而致死[1] 。为提高对毒蛇咬伤的救治及护理水平 ,现将我科 1例眼镜蛇咬伤致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2 8岁 ,因捉蛇时不慎被咬伤左手食指 ,当时未行处理 ,1h后自觉头晕、视物不清、舌头发硬、言语不清 ,伴四肢疼痛、伤肢肿胀由家人送来急诊。来诊时患者呈嗜睡状 ,呼之能应 ,双瞳对光反射存在 ,…  相似文献   

3.
白唇竹叶青 眼镜王蛇 圆斑蝰 4.白眉蛇 5.尖吻蝮 6.金环蛇中国著名毒蛇~~  相似文献   

4.
有经验的农民在上山时,口袋里经常备一种叫做滴水珠的植物,在被毒蛇咬伤时可以咀嚼其球茎,以防止蛇毒攻心,赢得时间进一步救治。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具球形块茎,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植物,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林下溪旁、潮湿草地、岩石边、岩隙中或岩壁上。块茎入药,有小毒,能解毒止痛,散结消肿,主治毒蛇咬伤。治疗毒蛇咬伤的植物还有:蛇葡萄(Ampelopsissinica),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落叶木质藤本,生于山坡林边灌丛和山脚路边及溪边,根部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之功效。三裂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  相似文献   

5.
<正>毒蛇是利用毒素捕杀猎物的,那么它吃下含有毒素的猎物后,为什么不会被毒死呢?A:毒蛇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动物,因此,尽管大多数蛇是无毒的,人们还是会"淡蛇色变"。毒蛇的毒液储存在牙齿根部的毒囊中,当它的牙齿咬到猎物时,会把毒液喷入猎物的血液循环系统,使猎物中毒身亡。然而,当毒蛇吞食下被毒杀的猎物后,由于其肠胃能够分解自己制造的毒液,所以它自己并不会中毒。可是,如果毒蛇是被其他的毒蛇咬伤,或是攻击猎物时不小心咬到自己,那  相似文献   

6.
王方辰 《科技潮》2001,(8):35-36
进入夏季,北京市接连不断发生被毒蛇咬伤案例。去年仅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就接纳了150多人入院急救。据该医院负责人介绍,该院今年救冶的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人数仍呈上升趋势,仅6月一个月就收治了30多名,最多时一天就有五六名。在提醒大家提高警惕的同时,有必要分析一下近年来被毒蛇咬伤事件不断上升的种种原因。1 生活小区向郊区扩散,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中与蛇类接触的可能性。2 生活水平提高后,双休日到山区或森林旅游度假的人数猛增,与蛇接触的机会增加。3 鼠类的天敌减少,住宅区老鼠数量增加,吸引蛇类靠近居民生活区。4 近年来非法贩运、销售毒蛇事件有所上升,高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武夷山保护区分布较广的尖吻蝮、眼镜蛇、竹叶青和山烙铁头等四种毒蛇的食性,分析它们的益害关系,并为饲养尖吻蝮等毒蛇提供食性参考资料。方法和结果 1981年3月,在建阳大竹岚蛇伤防治研究所,选择近年来采集的4种毒蛇标本286号,进行剖胃,分析它们的食性。解剖时,从蛇的生殖肛孔沿腹壁中线剪一纵口,使胃露出(胃位于胆的右边)。小心将胃壁剪开,取出内容物,进行检查。对不易鉴别的小食物及食糜,需  相似文献   

8.
“以貌取蛇”:无毒蛇的头部是椭圆形的,尾部细长,体表花纹一般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体表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9.
有个人如是说:“凡是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能让他重新站起来。”这“大言不惭”的话出自一位身材瘦小,默言寡语的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就是全国蛇伤防治协会理事、福建省蛇协理事长、三明市蛇类开发研究所所长、瑞云蛇园的董事陈秀纶。 说来说长。1988年陈秀纶高考落第,失意、迷惘接踵而来。他回到了尤溪的崇山峻岭之中。当他开门望着那烟雾弥漫的大山,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强烈的不服:难道当今时代就没有愚公?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润育着家乡的龙。天无绝人之路,他决心操起祖传世业:特技捕蛇。  相似文献   

10.
汪阗  马莉  刘磊  周静 《大自然》2014,(1):42-43
北京地区有野生的毒蛇吗?在怀柔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见到的赤峰锦蛇和哈里斯蝮,在延庆松山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性情更加凶猛的短尾蝮,寻觅的艰难和发现的惊喜,都在提醒人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它们赖以栖息繁衍的天然森林。说到毒蛇,大家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能从管牙中喷射毒液的喷毒眼镜蛇,也许是能片刻夺人性命的黑曼巴蛇,又或是体色与生活环境巧妙融合,因而仿佛突然岀现的竹叶青蛇。对于生活在中国北方的  相似文献   

11.
《科技知识动漫》2008,(4):43-43
被毒蛇、昆虫咬伤:一旦遇到毒蛇咬伤,必须马上用布条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一小口,必要时用嘴将毒液吸出,口腔溃疡者不能用口吸血,并尽快到医院救治。被昆虫咬伤或者蜇伤时,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处后,再在伤口上抹些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就用镊子将蜂刺拔出,再在伤口上涂些牛奶。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知识动漫》2013,(4):50-51
正竹叶青蛇又名青竹蛇,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像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它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捕食鸟、蛙、鼠类,有冬眠习性。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  相似文献   

13.
变毒为宝     
在巴西的圣保罗市北郊公园里,有一个闻名世界的毒蛇研究院,名叫布坦登研究院。在毒蛇研究领域里,它走在世界的前列。院内有一个用水泥浇铸的圆形养蛇池,池深三米,池中有一个个小土堆,小土堆上有许多毒蛇出入的洞口,这就是蛇的住处。据说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半个月取一次毒蛇的毒液,取出后要经化验、过滤,制成针剂打进马身上,再提制出抗毒素,用来治疗毒蛇咬伤和作为注射用的预防血清。巴西政府十分重视这所研究院,每年从科研和卫生经费中专门拨款资助。研究院同世界学者交流经验,既选派专家出国学习,参加国际会议,也邀请其他国家学者来讲学。布坦登毒蛇研究院设备齐全,拥有各种新式的实验仪器。化验室内存放着各类毒蛇液,以供逐一进行化验、分析成分,加  相似文献   

14.
如果人被毒蛇咬伤,又不及时抢救就会致死,而毒蛇咬伤毒蛇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研究证实:这是毒蛇血液中有一种蛇毒“保护因子”的缘故。这一发现有助于制造一种“通用的”抗蛇毒血清,给人类带来福音。因为现有的抗蛇毒血清具有特异性,只对一种特定的蛇毒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蛇王”是他的绰号。他是远近闻名的蛇伤专家,曾经救人无数,在当地几乎没他解不了的蛇毒。为了研究蛇药,他把毒蛇当成了宠物,可是那些危险的小家伙并不领情,常常令他险象环生。一天,他路过农贸市场,无意中发现一条怪蛇:长不过1尺,绿身白尾,头呈三角铁状。以前从未见过,经验告诉他,这种蛇是尚未被发现的新物种。他如获至宝,当即从蛇贩手中把它买下。他把这条怪蛇带回了家,还给它起了个  相似文献   

16.
蛇晰     
生活在欧洲的蛇蜥,长40厘米左右,没有脚,行动时很像蛇,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毒蛇而遭残杀。它们捕食蜗牛和昆虫,大的蛇蜥还捕食鼠类。区别蛇蜥和蛇,主要是看有没有眼睑。蛇  相似文献   

17.
武汉“广广蛇府”一名员工,为顾客宰蛇时被剧毒的五步蛇咬伤;在当地找不到抗蛇毒血清救治时,蛇府老板果断决定:救人最要紧,花10万元包一架飞机,快速送到广州治疗!这位老板的行动再一次告诉人们——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银环蛇咬伤的方法,现将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救治的银环蛇咬伤患者1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82例中,男143例,女39例;农民139例,蛇贩37例,其它6例;年龄5~71岁;咬伤时间多为6~9月份;咬伤部位:下肢128例,上肢44例,其它部位10例;伤后就诊最早15min,最晚3天。  相似文献   

19.
蛇蜥     
田禾 《小学科技》2013,(2):17-17
生活在欧洲的蛇蜥,长40厘米左右,没有脚,行动时很像蛇,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毒蛇而遭残杀。它们捕食蜗牛和昆虫,大的蛇蜥还捕食鼠类。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江门市大东洋蛇类研究中心的养蛇场里,包括眼镜蛇在内的多种毒蛇和无毒蛇源源不断地繁殖出来。其中,眼镜蛇已繁殖到第四代,其他种类的蛇已繁殖到第三代。2005年2月2日,由广东省科技厅主持,在该养蛇场进行了养蛇技术成果鉴定会。专家们经过认真的讨论,认定其技术成熟,生产的蛇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部分需求,对某些珍稀蛇种的繁育也能有所助益。为什么要人工养蛇?随着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野生动物,尤其是蛇的栖息地被不断压缩,而多年以来蛇类被不断猎捕,数量已经很少了。我国民间对蛇有相当大的需求,即使不提对蛇的食用,光是医用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