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努力探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就显得格外重要。将意识形态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并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最重要的资源,青年大学生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教育的重要工程,是丰富党的政治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工程,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依托创业教育,从建设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社团活动、占领创业网络舆论阵地等方面努力,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进而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新时空境遇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新变化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挑战。高校必须根据时空境遇的新变化,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遵循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律,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积极应对挑战,以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和动态性这样一些新的特点。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作为根本宗旨和原则,主动及时地进行教育机制和教育模式的自我调整与变革。  相似文献   

7.
宣传网络平台的科学构建,是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如何将丰富而多变的平台要素积极协调起来,既平台要素围绕主题各尽所能、各施所长,规避相互间无谓的竞争和抵消,又使它们紧密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宣传网络平台1+1〉2的整体性功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桂晓骏 《科技信息》2009,(33):140-141
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来看,接受主体的功能性系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要适应大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功能性系统的要求,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变幻和国内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境下,考察了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一些新挑战,通过调查研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积极引导和推进大众化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对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只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众化"之依据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所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阐释,也要做好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宣传,并善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理论斗争;同时还应通过价值事实来确证"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使人民群众真正从马克思主义这一"普照之光"中得到福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两大战略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这种统一性具体体现为:历史境遇的共存性、指导思想的同一性、价值旨趣的一致性、实现主体的交融性、文化品性的相通性和途径方法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3.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为广大群众理解、接受、掌握并运用,在解读、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语言艺术魅力的运用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艺术魅力集中表现为:科学性与人民性紧密结合的向心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说服力,民族性与时代性高度统一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实际上毛泽东在这里不仅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而且也提出了"马克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同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形成了他丰富而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上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的选择非常重要。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群众经验的关系来判断,应当选择如下路径:首先,在坚持原有的组织路径、文本路径、传播路径,巩固直接路径的前提下,实现宣传创新;其次,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社会心理影响、制度建设、公共政策影响、价值观建设等途径来进一步加强间接路径的作用;其三,直接路径与间接路径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前者解决"真懂"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管用"的问题,共同解决"真信"的问题。要使两者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充分发挥两者的综合效用,就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文化建设与文化改革促使直接路径与间接路径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史,一部不断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学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高校学风的好坏决定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更决定着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水平。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本质要求,十八大再次重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战略任务。中国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就开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产生了诸如阐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阶级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好经验;也有大众化的传播主体比较局限、理论具有不完整性、渠道单一的不足。这给予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重视并创新大众传播方式、促进理论内容的大众化、用通俗的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