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仍在我国各类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进展也始终为结构工程师所关注。结合新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约束砌体中构造柱间距的设置原则及其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各种砌体结构抗震措施的基本要求等。  相似文献   

2.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仍在各类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砌体结构的抗震问题始终是设计的重点.结合新的抗震规范.介绍了约束砌体中构造柱间距的设置原则及其抗震承载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仍在我国广大中西部县域城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进展也始终为结构工程师所关注。结合新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介绍了约束砌体中构造柱间距的设置原则及其抗震承载力的计算;配筋砌体结构抗剪承栽力的影响因素及抗剪设计应满足的条件;各种砌体结构抗震措施的基本要求等。探讨、交流和运用新的抗震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4.
以汶川地震解读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新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各类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材料明显的脆性性质,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差.因此,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进展也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结合汶川地震,分析了新规范中关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修改要点.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中砌体建筑的破坏最为严重,但灾后重建的大量农村民居仍将以砌体结构为主.为此对我国为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所采取的抗震构造方法以及抗震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应对砌体结构的构造细节、倒塌机制、鲁棒性、垂直地震力、弯曲影响等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建议有关部门形成和推广标准设计、标准技术,推广已有的成熟经验.  相似文献   

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志勇 《甘肃科技》2009,25(14):129-130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传统建筑业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多次震害表明,传统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差,没有合理的设防措施,破坏比较严重;根据现行规范,本结合自身设计经验,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板墙加固砌体结构老旧建筑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其抗震承载力,容易达到结构抗震构造要求.本论述通过对某砌体结构综合楼的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工程实践,提出了对于砌体抗震承载力有较多欠缺,且结构构造又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厂矿企业老旧建筑的加固方法,对类似工程的加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崔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3):3307-3310
对城市中近20多年来未经正规设计建造的低层砌体结构房屋进行调查研究,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01)。对一栋典型二层砖砌体结构房屋进行抗震验算。根据调研和单体房屋抗震验算的结果,评价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指出这类单体房屋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还从抗震防灾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我国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砌体结构的抗震研究主要历程 ,认为混凝土砌块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砌体结构主要材料之一 ,同时认为砌体结构抗震研究应注重砌体基本性质等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海江 《科技促进发展》2010,(8):187-187,180
砖砌体结构是我国村镇地区一种量大面广的房屋结构形式,其自重和脆性大、抗震性能差,在地震作用下极易遭受破坏。论文首先分析了砖砌体房屋的建筑结构特点,并重点对新建房屋及加固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自保温榫式砌块砌体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自保温榫式砌块砌体组合结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验,获得了自保温榫式砌块砌体组合结构的水平承载能力、耗能性能、延性、刚度退化等特征.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关参数分析,自保温榫式砌块组合砌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结果可供自保温榫式砌块砌体组合结构的墙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个单开间带圈梁构造柱的砖混结构足尺模型,应用拟动力试验技术,模拟了一个单层十开间砖混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观测了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编制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程序进行结构位移反应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采用现有的一些理论公式计算结构极限承载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增设圈梁构造柱的该类单层砖混结构具有非常强的抗震性能,可以抵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6g的地震作用;设置圈梁构造柱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比未设置圈梁构造柱结构的提高了20%~50%;增设抗震构造可以明显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多层砖房设计中的抗震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层砖房由于其构件组成和连接方式的内在原因 ,抗震性能较差 .但抗震分析研究和震害调查表明 ,只要在多层砖房的设计中 ,进行合理的抗震设防 ,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经过必要的抗震验算 ,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则多层砖房仍可满足抗震的要求 .结合学习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在分析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实践 ,对多层砌体房屋设计的抗震概念进行了论述 .  相似文献   

14.
层间隔震底层框架砌体房屋动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框剪结构多层砖房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2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但是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为此,提出把隔震橡胶垫放置在上部砌体与底层框架结构之间的隔震措施,它依靠隔震层较大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大大削弱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由于上部砖房的刚度比隔震垫与底层框架的刚度大得多,因此可以将隔震房屋模拟成具有2个自由度的系统.并分析了此类房屋的动力特性,与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相比,非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非常小,隔震振型控制了系统的反应,得到了用来求解此类房屋动力计算的实用方法.为建立实用设计方法、推广层间隔震结构的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内外对砌体受压本构关系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砌体受压本构关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反映上述主要因素的砌体受压本构关系统一模式.该模型适用于各类砌体、不同受力状态、加载方式、加载方向以及加载速率、是否存在横向水平约束等不同情形,具有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后学校砌体建筑结构破坏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的结果,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学校砌体建筑物的破坏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将调查的房屋破坏类型分为主体结构破坏、局部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另外,为便于分析和查找原因,将主体结构的破坏程度划分为整体倒塌、严重破坏但不倒塌以及中等损坏等几种类型.分析了造成结构出现这些不同程度破坏的原因,指出房屋所在地的地震烈度、是否符合抗震设计要求以及结构是否存在多道抗震防线是造成结构出现不同破坏程度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学校砌体结构建筑物建议从建筑设计的规则性、多道抗震防线等方面提高抗震设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底层为框架一剪力墙的底框砖层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而在这类结构中,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低剪力墙,高宽比较小,破坏为剪切型,延性较差。为了改善其抗震性能,可以在低剪力墙中设置型钢骨架,从而形成劲性RC低剪力墙,使其抗震性能和抗震能力得到提高。本文根据试验研究结果,介绍了劲性RC低剪力墙在底框砖房中的应用,可供底框砖房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优化情况,选用四层砖砌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工程应用软件完成对研究工程的建模。利用SOLID45对地基土进行模拟;利用Drucker-Prager模式对土体进行模拟,给出约束条件并施加荷载。输入地震波选择汶川地震中卧龙岗地震采集部门采集的地震波,将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作为砌体建筑结构破坏准则。通过法向与切向弹簧把介质体连接在一起,将介质体间的节理面当成块体的边界,依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介质体能量聚集及分散过程中的力学问题,实现能量分析。设计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提出四种布桩方式。分析加固后对结构纵墙的影响和加固后对基础的影响,发现第一种布桩方式最佳。在地震作用下,比较不同技术下结构从基础开始变形至完全破坏的过程,完成能量分析和逆动力分析,发现所提技术对多层专题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性能好。  相似文献   

19.
对砌体剪-压破坏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国内外剪压砌体破坏准则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基于力学原理,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建立了剪-压砌体破坏准则.相对而言,该破坏准则不仅能反映剪-压砌体可能出现的各种破坏形式,而且不同破坏形式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力学概念明确,适用于各类砌体.由该准则推得的砌体抗剪强度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现行规范取值吻合较好,形式简单,便于计算,可供砌体结构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