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看过小说《哈利.波特》的读者一定知道,书中出现了许多猫头鹰信使,比如乌林鸮、角鸮、雪鸮、灰林鸮、雕鸮、仓鸮等,它们肩负着连接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纽带作用。其中,哈利.波特的信使艾罗尔是一只乌林鸮。在魔法世界里,乌林鸮拥有法力,不仅能听懂魔法师用英语发出的指令,甚至还能读懂文字——魔法师只须把收件人的名字写在信封面上,它们就知道该往哪儿送。不过,我们在电影《哈利.波特》中看到的艾罗尔有点滑稽,因为它每次出场时总是伴随着混乱的场面——它不是撞上玻璃就是撞上桌子,跌跌撞撞的,好像一个披着羽毛的不倒翁……那么,真实世界里的乌林鸮也这么笨拙吗?以下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曾近距离地观察过乌林鸮,且听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们的印象里,猫头鹰是体形庞大的夜行性食肉动物。然而,有一种猫头鹰只有咖啡杯那么大,它们甚至会受到啮齿类的欺负。科学家经过多年的野外跟踪研究,逐步揭示了微型猫头鹰——花彩角鸮的繁殖习性和生存现状。在美国西南部的某个地方,一只体形很小的猫头鹰正扇动翅膀,穿过夜空,朝西北方向飞去。这是一只花彩角鸮——丛林中体形最小的猫头鹰,因其羽毛呈现火焰般的色彩(橙色)而得名。此时,也许出于本能,  相似文献   

3.
正在山西博物院的"夏商踪迹"展厅,有一件造型非常呆萌可爱的商代青铜器,它的名字叫鸮卣。整体造型像两只小猫头鹰背靠背站在一起,瞪着两只大眼睛,正张开翅膀,跃跃欲飞。因为酷似前几年风靡一时的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深受大家喜爱。其实它的作用同上期栏目中为大家介绍的鸟尊类似,是一件典型的祭祀礼器。那么,什么是卣、什么又是鸮呢?从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说起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记载:早在4 000多年前的夏代,有一个叫仪狄的人造出了香甜的美酒,而部落首领大禹在品尝之后,虽然大赞是美味,但他却疏远了仪狄。因为他认为酒会让人迷失自我,不利  相似文献   

4.
<正>雪鸮们竟然开始往南飞了!这些原本生活在北极的鸟儿,在南方将会度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呢?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雪鸮入侵"是在2013年的冬天。大量的雪鸮从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涌入美国东部的宾夕法尼亚州。雪鸮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主要是因为那只为哈利·波特送信的"海德薇",就是以雪鸮为原型而塑造的。如今,雪鸮可算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鸟类之一啦!其实,大多数人都很难在野外观  相似文献   

5.
猫头鹰学名鸮,有许多品种. 研究人员把一个手机放在树林里,给那里的野生猫头鹰"打电话",然后,猫头鹰"回电话".这种手机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工程师戴尔·卓阿基姆设计,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统计全国范围内的鸟类数量,对稀有鸟类进行定位,保护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6.
拍摄乌林鸮     
观鸟拍鸟很多年了,若要问什么鸟是我最喜欢的,无疑就是乌林鸮。乌林鸮那奇特的面盘和依靠超凡听力捕捉雪下田鼠的特技,实在让我感受到了乌林鸮的神奇。  相似文献   

7.
2012年2月11日(腊月二十八),我接到大庆鸟友探索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说:在林甸发现了雪鸮。这个消息让我好兴奋,都有点不敢相信:“真的吗,看清了是雪鸮吗?”我连问了好几遍。  相似文献   

8.
长须小鸮(Xenoglaux loweryi)这一小鸮发现在秘鲁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东面斜坡的高耸森林里,它的头部边缘生有长的细丝状羽毛,鸟嘴的基部和两只眼睛之间也生着长的须状羽毛,形成一把扇形的冠羽。经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学家约翰·奥尼尔和加里·格雷夫斯的鉴定,认为此小鸮具有独有的特征,不仅是一新种,还是一个新属,隶属于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华丽大雨蛙(Litoria Splendida)这一新雨蛙于1977年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金伯利地区和阿盖尔湖发现的。它的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身体特别大,从吻部至肛门大约有100毫米,比北美和欧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7,(3):18
科学研究认为,猫头鹰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视力,是因为它能感觉到猎物体表散发出来的热量,也就是说,猫头鹰的眼睛能捕捉到种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相似文献   

10.
"哈佩"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原指一种半人(女人)半鸟且嗜杀成性的妖怪,早期到达美洲的西方探险家见到哈佩雕的威猛彪悍就为它取了这个名字.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猛禽,哈佩雕确实名副其实,它头具双冠,羽毛整体呈黑白两色,头部为浅灰色,后面还竖立着分成两列的白色硬羽,仿佛是古代武士英武的头饰;浅灰之下,前胸有一圈黑色的饰羽,而紧接其下的胸腹则是一片纯白.乍一看,哈佩雕有些类似猫头鹰,但只要稍加辨认,就会发现它少的是鸮的阴险,而焕然生辉的是群鹰之尊的一派王者之相,以及那种无可抗拒的尊贵和威严.  相似文献   

11.
猫头鹰的眼睛 猫头鹰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的眼睛又圆又大,而且已经大到不能在眼眶里自由转动.为了观看一个移动的物体,它必须转动它的整个头部.猫头鹰的眼睛非常敏锐,在离地2m的高度上飞行时,能在微弱光线下看到地面上的老鼠.它的两眼都长在头部的前面,靠得又近,所以能得到立体感很强的图像.从猫头鹰的案例是否能推断夜间活动的动物眼睛就大,而白天活动的动物眼睛就小呢?恐怕不能这么说,因为,眼睛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草鸮(Tyto capansis chinensis)属鸮形目草鸮科。脸盘鸡心形,附蹠部被羽毛,体重约800克,体长约403毫米.在国内过去仅分布于福建、广东及浙江、安徽等地,且极为罕见.1984年11月23日,在山东省日照县陈瞳村水库岸边的荻草丛中发现一对草鹗,正在巢中喂食四只全身披白色绒羽、似绒球的幼鸟.巢由荻草压伏而成,巢底沙质地清晰可见,巢呈圆盆形,直径约1米.这是在山东首次发现的草鸮科鸟类,且为留鸟.这次发现表明它在国内的分布区到达北纬36°30'.  相似文献   

13.
正屎壳郎的学名是蜣螂。一些种类的屎壳郎一夜间可埋藏相当于自身体重250倍的粪便。许多屎壳郎把动物粪便推成球状,作为食物或繁殖场所。另有一些屎壳郎把粪便埋在自己能找到的任何地方。还有一些屎壳郎干脆就生活在粪堆中,它们通常受穴鸮(打洞猫头鹰)收集的粪堆吸引。世界上最大的屎壳郎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屎壳郎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屎壳郎在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07,(2):18-18
科学研究认为,猫头鹰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视力,是因为它能感觉到猎物体表散发出来的热量,也就是说,猫头鹰的眼睛能捕捉到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相似文献   

15.
唐·默顿也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过去的28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挽救鸮(读xiāo)鹦——一种产于新西兰的奇特而又体型巨大的鹦鹉。经过多年努力,默顿已经取得了值得注意的成果。1995年,当鸮鹦的数量下降到50只时,这种古老的鸟看起来就要灭绝了。但是,今年鸮鹦的数量恢复得令人惊奇。最后一批幸存者已孵出了26只幼鸟——比过去整整20年孵出的数量还多。看来,鸮鹦不再是全然没有希望了,而是突然有了很好的前景。默顿,这名留在新西兰国家鸮鹦保护队中时间最长的队员说;“真是个传奇。毕竟,经历多年的心血、汗水和眼泪,我们知道了鸮鹦不会很快就灭绝,事实上它们现在有了非常好的生存机遇。”  相似文献   

16.
猫头鹰是老鼠的天敌,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名城市青年情系猫头鹰,10年内解救、放飞猫头鹰193只。他与猫头鹰相知相融,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人与动物的真情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不,你先请     
猫头鹰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它们常常在夜间出击,捕食猎物。所以猫头鹰以犀利的目光和强劲有力的鹰爪为人知晓,总给人阴森、凶猛的感觉。但最新的研究却发现:有一种叫白鸭的猫头鹰,它们的幼仔行事总是彬彬有礼,显得非常有礼貌。推仓鹃很少打扰自己的父母,也从不为争夺食物与兄弟姐妹发生冲突。在进食时,它们常常互相谦让,总让最饿的伙伴先吃,颇有绅士风度。在以前,绝大多数科学家一般都认为:刚孵出的雏鸟发出叽喳叫声纯粹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以便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但事实上很多种类的雏鸟们整夜都在不断地啼叫,甚至即使父…  相似文献   

18.
蔡浩然 《科学通报》1980,25(21):1000-1000
一般认为猫头鹰具有高度的暗视功能,因此对猫头鹰微光视觉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早年有人认为猫头鹰的眼睛能觉察红外线,Hecht等否定了这种看法。Dice用行为实验的方法,也证明了猫头鹰在微光环境下,是通过一般视觉而不是对红外线敏感来找到食物的。Fite观察到,在猫头鹰的视网膜内,视杆细胞的密度很高,甚至在中央凹也有大量的视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城市一直被视为“物种沙漠”,除了鸟和松鼠之外,人们似乎很少会在城市里发现其他野生动物。但随着雪鸮、水獭和山猫等动物渐渐出现在城镇地区,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在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遭到人类活动破坏的情况下,城市也许将成为许多动物的庇护所,城市可以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与动物如何和谐共存、共建城市新生态,城市如何帮助解决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小猫头鹰     
圣诞夜,月下的老猫头鹰正在为走失的小猫头鹰担心哩!你能指引一条老小会合的通道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