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在BIM技术中面向数据提取与应用研究相对较少现状下,提出一套完整高效率的BIM数据提取与应用技术方案,解决建筑行业中各专业之间在施工过程中数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通过对BIM模型数据需求的分析,利用Revit API外部功能扩展方式,研究Revit对象的访问、过滤、编辑与创建,形成了基于构件的数据提取方案;结合SQL Server,对BIM模型构件图元实现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储存,并创建形成构件拓扑关系;利用OpenGL三维图形库,采用完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的研究.结果笔者所提方案实现了BIM模型的数据提取至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的关联查询,模型重建,构件查找.结论数据提取与应用技术具有可行性,在建筑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解决模型与信息相互独立、模型抽象、信息断层等问题,实现模型与信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塑料管道行业的生产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塑料管道全自动生产是一个逐渐趋于完善的形势,形成一套越来越完整的体系。该文就塑料管道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塑料管道的全自动生产体系的基础和意义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概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质量偏低问题,研制了一套完整的地质预报技术体系.它不只是各种仪器探测,还包括大量的工程地质预报手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隧道所在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预报,隧道的洞身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超前钻探和施工地质灾害临近警报,共四个组成部分,即四大技术步骤.这一技术体系的准确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水平.提出的技术路线,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BIM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对国内外的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现阶段国际、国内BIM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不同阶段的应用情况、国内外BIM标准的进化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提出了在未来的建筑工程领域BIM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阐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集成体系中的设计机理和技术特点.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装饰集成体系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介绍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集成体系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依托案例对提高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途径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此项技术优势在更大范围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激光扫描的装配式体系建造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目前装配式建造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配式体系BIM建造管理系统,梳理了其主要模块,同时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BIM信息化管理和激光扫描质量控制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数字化装配式体系建造方法。最终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案例中成功应用,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陈悦  林原 《创新科技》2022,22(2):1-10
人类社会的进步源于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其中,现代工程技术科学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已经被认可和重视.钱学森基于科学与技术互动而提出的技术科学思想,对于科技体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技术科学作为现代科技体系中的"桥梁",是推进工程技术进步、带动基础科学发展的重要纽带.一套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孕育和支撑颠覆性科技...  相似文献   

8.
信息安全是全世界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Internet上的应用和普及,网络攻与防的较量日趋胶着,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防御体系,特别是如何从法律和技术上建立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网络安全体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道路桥梁建设的预应力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可靠的体系,其中涉及到理论计算、检测试验、设备材料以及施工工艺流程、技术措施等方面,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该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BIM技术的工程应用是建筑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给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如何引入BIM技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借助BIM平台进行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创新的方案,让学生了解并运用BIM技术完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推动知识体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11.
BIM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内一些省市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BIM技术在江西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以问卷报告的形式对江西200名工程师和领导就江西BIM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BIM在江西发展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调查显示江西BIM发展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对BIM认知不够和BIM人才的缺少。企业和政府应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从企业内部、培训机构、高校几个方面入手培养更多的BIM人才;同时,政府应细化相应的措施并加大宣传,才能推动BIM在江西真正的落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BIM技术在园林绿化项目中的应用,景观BIM的大时代已经来临.依托BIM技术,项目工程运作情况可以得到更科学、更安全、更准确、更直观地展现.本文基于BIM相关技术应用,总结BIM技术对于市政园林景观工程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分析在市政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阶段中,BIM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管控技术在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成本控...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是国内最早应用BIM技术的城市之一,BIM技术的应用研究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部分重大工程如世博园区、迪士尼乐园等项目中进行了BIM技术的应用,初步形成了利用BIM提高设计品质,提高建设管理效率的实践体系。正在建设的工程中,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北横通道等工程,目前也正在进行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工程项目工程范围内,如果把CAD的应用比作工程设计的首  相似文献   

14.
BIM是土木工程领域一项符合新工科要求的新技术,正引导建筑行业发生深层次改革和发展.如何实现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新工科背景下BIM技术发展与应用出发,分析了BIM技术平台的四个阶段,探索了课程体系优化在实现土木工程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近年来新兴起的先进的BIM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不仅介绍了BIM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还介绍了各个企业对BIM技术的态度、BIM相对于建筑工程传统建设方法的优势等,同时文章还对BIM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包括建立BIM大数据库与标准体系、结合"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建设智慧城市等。BIM技术在未来将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必将给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一次翻天覆地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BIM协同设计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M是目前全世界建筑业最为关注的信息化技术,欧美发达国家正在强力推动BIM的研究和应用。BIM被认为是能够突破生产效率低和资源浪费等诸多建筑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技术。纵观世界,BIM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就BIM在中国协同设计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崔蓉 《华东科技》2022,(1):83-85
现阶段,在现代化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中,并且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BIM技术具有可视化与可优化的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集成化水平。BIM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地下车库中的管线综合问题,从而提高地下车库空间的利用率。基于此,本文以某地下车库工程项目为研究案例,分析了BIM技术在地下车库管线综合中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前,建筑行业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是建筑业的风向标.BIM技术趋向成熟的同时,如果能够融入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将更加有利于建筑工程全过程的管理.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主要利用BIM和VR相融合的技术手段,结合行业主流软件技术应用平台,通过PC+QRCODE+便携式终端,对该工程全过程的工程管理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方法,还应用在虚拟看房上,促进工程项目的全流程竣工,为建筑工程BIM和VR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BIM已经成为建设行业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一种工具,但由于我国BIM的应用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是推动BIM在我国发展,把BIM真正落实到位的必要条件.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BIM管理流程,文章在分析现行二维项目管理框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并分别从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这3个项目参与方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各参与方的BIM应用流程,试图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BIM项目管理框架,为BIM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