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萌 《科技咨询导报》2013,(36):127-127
数学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课上被动听课、课下反复大量的做各种习题的这种学习方式,并且主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文从科学探究的本质、探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之一。”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探究来形成,探究才是科学最本质的内涵。因此,只有引领孩子们在“真枪实弹”式的探究过程中经历、感悟、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 论证探究式(Argument-Driven Inquiry,ADI)教学模式将论证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论证能力. 本文论述了ADI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在科学思维培养方面的意义,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通过论证引导学生提出主张、设计实验、进行推理,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期为该模式在理论课堂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探究活动,是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效率的前提。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学习能力的核心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并且主动寻求解答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善于思考、思维深刻的集中表现。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过程,是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的养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笋福鑫 《天津科技》2014,(5):15-16,19
现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激发、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小学科学课中。科技教育工作者应主动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科技教育,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魏莎 《科技信息》2010,(9):328-328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的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同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自主探究法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之一。正如教育家施瓦布所说: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浅析探究性学习中科学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积极倡导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重心是学生,特点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提高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使学生得到和偕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三维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科学探究的五个方面:巧妙设疑,提出问题与思维培养;敢于“狂想”大胆假设与思维培养;制订计划。进行探究与思维培养;收集证据,做出结论与思维培养;反思评价,做出报告与思维培养,分别举实例阐述思维培养的过程。总结出科学探究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最佳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欧阳陆明 《科技信息》2008,(19):273-27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保证。然而,现实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弊端:教学就认知而认知,教学严重脱离社会与实际生活;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学生探索与创新;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参与,学生只是被视为一个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等等,  相似文献   

10.
金冬香  金武江 《科技资讯》2006,(17):186-18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科学教学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最终价值追求,课程橱隹明确强调了新课程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均要以探究为主要特征,而探究是一个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活动,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源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良好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1.
提出科学意识的培养源自于现实生活。只有学生自己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才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它。在科学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时引导,让学生多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用神秘性吸引学生,用实践促进科学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环。“科学猜想”应注重实证、形成猜想意识;循序渐进、养成猜想习惯;悉心引导,掌握猜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和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数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探索则是教学的生命线,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做数学”,让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利用“暴风雪”这一“五十年一遇”的教学资源,设计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引导中职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就要爱生如子,树立中职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个人学习”为“合作发展”,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7.
王天锋 《科技信息》2008,(21):283-283
科学课的开设给我们提供了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广阔空间.要求我们教育者在引导学生从事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及科学操作技能,逐步提高中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科学的几个核心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与广大教师共勉。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科学课教师,面对纷繁复杂和充满神奇的科学世界,如何有效开发课内外校内外课程资源,引导课程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魏志成 《科技资讯》2010,(7):191-191
义务制阶段的小学科学教育不应局限于学生科学知识方面的获得,而是要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关注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努力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扩展到课堂以外,使课堂、课外、生活、社会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知识,探究科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