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零树小波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编码方法——改进的自适应算术编码.将图像进行零树小波编码后的小波系数符号流采用改进的自适用算术编码方法进行二次编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编码效率高于传统的嵌入零树小波算法.  相似文献   

2.
小波图像压缩EZW编码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于多媒体的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和视频应用的增加,图像压缩在最近几年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EZW)不仅具有高的压缩比,还能实现渐进编解码、从有损压缩到无损压缩等。因此奠定了它在图象编码中的地位。分析了其算法原理,探讨了嵌入式图象编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嵌入零树小波编码算法(EZW)中不同阈值下相同系数被多次扫描编码的不足,通过对小波变换后系数幅值的变换调整,减少孤立零点,增加零树的数量,从而提高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幅值变换的嵌入零树小波编码算法在信噪比、编/解码时间、图像恢复质量等方面都高于EZW算法,在恢复质量方面,比特率较低时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EZW图像编码算法的改进及仿真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嵌入式零树小波(EZW:Embedded Zerotree Wavelet)编码算法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几年来出现的对EZW的改进,包括改变能量排序算法、引入频率优先性原则、修改嵌入式编码等具有代表性的算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剖析,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性能和特点.力图以较全的视角审视零树小波编码技术,以便更好地利用零树小波技术对视频图像进行压缩编码.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三个算法,即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EZW)、等级树编码(SPIHT)、内嵌块编码(EBCOT),提出了并行自适应码流图像编码算法.在通道内部,采用了块间剪裁算法,对于通道内小波系数的编码,加入了游程编码的思想.模拟实验证明,该算法并行性较高,在码流长度较小的情况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梁建华  罗新曼 《科技资讯》2012,(2):10-10,1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视频信息在人们生活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为了提高图像数据量传输,必须对图像进行有效地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嵌入零树小波编码算法,可以在给定的压缩比下,按照选择阈值、主扫描、辅扫描、重新排序、输出编码信号等过程,对码流进行截取,然后恢复图像,本文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算法的良好的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7.
图像工程与嵌入式零树小波图像编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图像工程领域里新颖有效的嵌入式零树小波EZW图像编码方法。首先叙述从子带编码到小波编码的演变历程,包括正交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和滤波器组等内容。接着阐述小波分解图像方法和EZW编码原理。重点对EZW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描述,包括零树及其扫描方法,以及EZW算法的实现步骤。最后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基于整型零树小波变换的编码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嵌入式零树小波(EZW)系数的统计特性,提出了整型零树小波变换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小波变换的整数可逆矩阵分解,得到可以整数实现的可逆矩阵变换;再利用得到的分解矩阵依次对图像样本进行变换;最终将变换得到的系数用EZW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整型零树小波在低比特率下明显优于其他压缩编码,使变换后的图像数据能够保持原图像在各种分辨率下的精细结构,在编解码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停止编解码过程,得到不同精度和不同码率的恢复图像,适合并行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要:新的嵌入零树小波ECG信号编码算法能够通过合理分配比特、改进零树集合、完善分类策略等措施进一步提高SPIHT算法的工作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是一种高效的ECG信号编码算法,其压缩速度、信号复原质量等关键性技术指标均明显优于SPIHT算法.  相似文献   

10.
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图像编码方法之一,仍然有不足之处,其中之一是该算法在编“孤立零”码时会造成比特位冗余,因此在分析了零树编码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零树小波编码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小波系数进行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标量量化,然后再进行零树编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恢复图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具有高容错能力的视频小波编码方法,把非平衡保护多描述技术引入提升小波视频编码.利用多描述编码的良好抗干扰性和差错掩盖能力,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运动估计3D提升小波的多描述视频编码,以适应在不可靠网络中传输视频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在网络干扰严重以至于一个描述完全丢失时,本方法仍可获得较理想的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分形和小波混合编码方法-基于方向剖分的小波域分形图象压缩方法:在将图象分解到小波域后,对各子图象,根据其所占能量的大小和所代表的方向纹理信息,采用不同大小、形状与类别的定义域块和值域块进行分形编码,经实验证明,这种基于方向剖分的小波域分形编码方法,在保证一定的还原图象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分形编码的速度,如果结合多层小波分解的分形压缩编码的预测法和零树法,还能进一步提高压缩率,从而使分形图象编码向实时应用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形图像编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小波变换后系数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形图像编码算法.根据小波变换后能量集中于低频的特性,在传统的Jaquin分形编码方案的基础上,引入局部Harr小波变换,以低频子图代替原图进行值块、域块间的匹配计算以加快搜索过程,从而提高编码速度.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峰值信噪比下降很少的情况下。编码速度提高了100多倍,证明了其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小波与分形混合图像压缩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琪  唐元刚 《科技信息》2007,(35):52-52,54
传统的分形图像编码方法,由于编码时间长,严重影响其广泛应用。提高分形图像压缩的编码速度是目前分形图像编码研究的重点。文章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方差的小波和分形混合编码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在重构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略有下降的情况下,编码时间减少了98.67%和压缩比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小波变换和分形编码相结合的图象压缩方法,即对小波域(传统发形编码在空间域进行)图象进行分形编码,解决了传统分形编码收敛条件苛刻,解码步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同时又提出了类似四叉树分割的变长小波树的分形压缩算法,结合小波系数的分层量化算术编码,几乎可以准确地控制压缩倍数,解决了传统发形压缩倍数难以控制的问题,并且通过自动调整阈值的大小,找到小波域图象的最佳小波树分割,也也就是找到了小波系数和分形系数的最佳折衷,最后对DCT,传统分形编码和新方法进行比较,哪现新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和特点,尤其在压缩比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从小波变换和其他应用于视频压缩编码的变换的对比出发,阐述了小波变换的优势所在并给出了小波变换的原理和特性。然后,提出了两种在小波变换编码中起重要作用的技术。一种是基于零树的编码技术,另一种是具有比特平面技术的信源划分编码技术。它们能够产生较低的视频编码速率和可嵌入式的视频流,同时,给出了这两种编码算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形与小波变换的图像编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基于分形与小波变换的图像编码方案 .探讨了图像编码中使用的小波基的性能 .采用快速PCC聚类算法 ,利用近距离自相关特性并设定匹配误差阈值 ,大大缩短分形编码时间 .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类的小波域分形图像编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小波分解作为分形图像编码预分解的有效性和小波域内仿射变换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分类的小波域内的分形图像编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化了编码参数,在保持图像质量(PSNR)的条件下提高了压缩效率,同时结合小波域图像的自动分类特征,显著地减少了编码时间。  相似文献   

19.
智绪龙  张冬梅 《科技信息》2010,(35):J0064-J0065
由于受无线信道带宽的限制,现有编码技术不能很好的实现实时传输。在分析现有编码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质量的小波变换分级编码算法。该方法通过实时监测信道质量,采用小波变换的分级编码技术进行视频编码,在传输时自适应的改变视频传输编码层,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实时视频传输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将小波理论应用于视频和图像的压缩是目前国内外十分重视的图像压缩技术。小波分析技术和多分辨分析理论改善了基于分块DCT变换的压缩编码技术的方块效应和飞蚊噪声的不足。小波理论将是未来视频和图像压缩标准的一项核心技术。目前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算法主要可以分为基于空域运动补偿的小波视频编码(MGDWT)、基于变换域运动补偿的小波视频编码(DWT—MC)和含运动补偿的三维小波视频编码(MC-3DWC),小波视频和图像压缩的发展及研究热点主要为小波图像压缩新技术的研究、运动补偿技术的研究、利用人的视觉生理特性进行小波视频和图像压缩的应用研究,以及小波视频压缩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