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海军潜射弹道导弹部队(包括配备洛克希德三叉戟Ⅰ导弹的海神潜艇)的作战准备能力与在作战试验过程中确定发射导弹精度的遥测数据有关。Interstate Electronics公司是武器系统鉴定测量设备和飞行试验支援设备的主承包商。由这家公司提供的测量  相似文献   

2.
美空军国会联络办公室主任 James P.McCarthy少将5月23日给国会的信中报告说,红外成象(IIR)型“幼畜”导弹的可靠性明显提高,可满足要求。 McCarthy在信中写道,1982年8月IIR型“幼畜”导弹的初始作战试验鉴定结束时,空军认为该导弹的“作战效果令人满意,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尚有不足之处”。空军就鉴定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通过飞行试验证明80%的修改是正确的。空军接着进行了一项可靠性可维修性检验计划(RMVP),即将所有经鉴定的修改措施(仅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白沙导弹靶场试射1枚“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拦截导弹,标志着THAAD系统研制阶段的新一轮飞行试验启动。此次试验是THAAD Block04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对导弹发射情况进行评估,进行导弹控制演示并收集数据。试验的具体目标包括评估导弹如何飞出储箱、助推器和杀伤器的分离、杀伤器控制以及“转向与姿态控制系统”(DACS)的工作情况等。此次试验没有发射靶弹,导弹发射后飞向一个模拟的拦截点,初步数据表明所有试验目标都已实现。20世纪90年代,THAAD系统进行的11次飞行试验中有6次…  相似文献   

4.
2005年末,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成功发射一枚实战配置型地基拦截弹,该拦截弹可保护美国免遭远程弹道导弹的攻击。导弹防御局称,试验迹象表明,火箭发动机系统以及杀伤飞行器运行良好,这次飞行试验的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和改进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性能。在本次飞行试验中,拦截弹从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罗纳德·里根试验地发射,目标弹则是导弹防御局利用以前的试验数据模拟成从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发射的模拟靶弹,而非实际发射的靶弹。这次试验主要是为了评估拦截器火箭发动机以及外大气层杀伤飞行器(EKV)的性能。EKV通过直接与靶弹弹间相…  相似文献   

5.
乔治亚州亚特兰大毫米波技术公司研制了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毫米波目标仿真器。这种仿真器可以用于半实物仿真系统,以便对毫米波导引头进行研制性试验。这种目标仿真器为导弹的制导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试验研究的方法。在试验中,通过模拟空-空和空-地作战情景,进行反复的模拟飞行,如同导弹系统在进行飞行一样。  相似文献   

6.
以系统仿真技术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方案论证、优化设计、飞行试验预测、作战效能评估等方面中的应用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Xsim平台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仿真平台设计方法。论述了该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模型设计以及仿真流程设计,给出了设计思路。完成了某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仿真平台的应用开发,实践表明该平台可以较好的开展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过程仿真,可用于支撑防空武器装备各阶段的仿真工作,提升复杂战场环境下防空武器装备研发论证及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开发八十年代导弹推进技术的主要突破口是:强调提高远射能力,躲避防御武器系统所需的作战灵活性,继续开发更有效、更负担得起的导弹。 助推—滑翔弹道(boost-glide trajec-tory)是空军正在鉴定的一种能显著提高空射导弹射程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首先把导弹射入抛物弹道,而后在接近抛物弹道曲线顶点附近按滑翔方式飞行。  相似文献   

8.
对挂载导弹的作战飞机系统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物理光学法和等效电磁流法,对外挂导弹的三代作战飞机系统和内埋导弹的隐身作战飞机系统的RCS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应用CATIA软件和Matlab软件,数值模拟了作战飞机系统的RCS特性,并且分析了不同目标的RCS值对雷达发现概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雷达波段对内埋导弹的作战飞机系统的发现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埋导弹的隐身作战飞机在RCS特性及被雷达探测的距离方面的性能均明显优于外挂导弹的三代战机。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一年内 ,美以在弹道导弹防御 (BMD)方面共成功地进行了 7次动能拦截试验 ,其中战区导弹防御 (TMD)试验成功 6次。美国国家导弹防御 (NMD)试验成功 1次。这些成功的试验表明 ,BMD动能杀伤技术确实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BMD取得进展和要求部署日程的临近 ,尤其是今年美国政府对NMD系统的部署问题要作出决定 ,美国BMD计划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向系统总体性能 ,压缩产品成本 ,尤其是关键技术 ,如传感器、导引头的成本 ,以及强化作战管理等方面转移。目前研制的重点是优先保证即将要投入部署的项目。技术要求过高 ,风险…  相似文献   

10.
超视距目标信息仿真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士龙  张佳忠  顾浩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8):1701-1703,1707
超视距导弹武器系统是集远程目标指示,通讯与指挥,武器控制于一体的作战系统,如何构造仿真测试系统对超视距导弹武器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对其作战效能进行分析评估是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描述了超视距导弹武器系统仿真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以及建立仿真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超视距目标信息仿真。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海军和通用动力公司的普通地面攻击型战斧巡航导弹,已于3月28日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潜射飞行试验,几次模拟地面攻击时都路经目标上空。 这也是战斧导弹用其新型数字景象匹配区域相关(DSMAC)改进的终端制导系统进行的第一次潜射飞行试验。2月15日,战斧导弹用DSMAC系统进行了首次飞行,但  相似文献   

12.
导弹协同作战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具有3个回路的导弹协同作战编队飞行控制系统,分别对3个回路进行设计分析,并重点分析导弹的四维制导控制外回路和编队控制回路。面向具有过载自动驾驶仪内回路的增广飞控系统,设计了基于总能量控制理论的高度/速度解耦控制器,能够实现导弹制导控制外回路的高度/速度解耦。基于导弹编队队形的位置偏差关系设计了导弹编队控制器,最后综合3个回路构成了导弹编队飞行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各回路以及导弹编队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能够快速、稳定地完成导弹编队的队形调整动作,进而实现任务规划系统对导弹编队提出的作战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Agent的网络化防空导弹体系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化防空导弹体系是未来防空导弹作战体系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全新的复杂作战体系,采用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BMS)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是支持其论证工作的有效途径。以分布式无中心节点网络化结构为基础,分析了该体系的结构和新型作战特点;设计了基于Agent的网络化防空导弹体系仿真框架,包括仿真实体类型及关系、实体交互框架、Agent内部结构以及行为规则;通过一个作战想定,详细分析了网络化结构下防空导弹体系的信息优势、决策优势和作战优势,并在相关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急作战下导弹技术测试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作战条件下,技术测试流程的优化对于提高导弹快速反应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提出了技术测试可靠性指标,并基于技术测试特点,运用一种新的可靠性分析方法——Go法对技术测试可靠性进行评定。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GERT网络技术进行优化方案的论证。基于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考虑了技术测试过程中的随机因素。最后,给出了仿真示例。优化方法的提出,给作战决策部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单发命中概率是导弹最核心的战术技术指标,我们研究它的目的在于,在复杂的作战条件下如何能够获得最大的战斗效果。 单发命中概率与导弹的作战使用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目标距离r_0、目标类型、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新型作战舰艇为典型,以高技术条件下海上机动作战为背景,阐述导弹攻击作战模拟训练系统的网络开发过程及意义,着重介绍了在不同平台环境下进行局域网点对点实时通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作战条件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是该类武器装备作战使用的关键,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针对该系统中某一作战分系统的效能开展研究,不能充分反映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构建反坦克导弹武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了指标集与评估集,并根据不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优化该指标体系;然后结合组合赋权的思想,将熵权算法与分层赋权算法所得权值加权组合构成最终权值并赋予各评价指标,从而降低评估时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最后在自寻的反坦克导弹半实物仿真平台下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81财年预算意见听取会期间,美国空军向国会报告说,正在研制一种MX导弹飞行试验中用来鉴定该导弹性能的Navstar全球定位系统(GSP)接收机,又称MX导弹精度鉴定器(MAE),如果实战MX系统需用MAE时,不必作大的改动,价格也很低。 空军弹道导弹局局长John W.Hepper少将指出,设计中的MAE线路能承受规定的辐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舰载导弹发射时的环境条件,对导弹自控飞行终点散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载舰及导弹在轨上的运动、大气温度及常值风等环境条件的研究,得到它们对导弹自控飞行终点散布影响的一般规律。对舰载导弹发射时,导弹随载舰一起运动的各种情况对导弹自控飞行终点散布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主动雷达导引头接收信号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导引头是主动寻式战术导弹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对目标进行探测,并引导导弹飞向目标,对导弹的作战性能有重大影响。主动雷达导引头大多采用脉冲多普勒单脉冲体制,因此研究该类型雷达导引头的建模和仿真有重要意义。经典的对雷达导引头的仿真主要是对制导控制系统的仿真,对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则没有涉及。从各种干扰条件下主动雷达导引头的仿真与评估问题出发,采用相干视频信号仿真方法对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进行了建模与动态仿真研究,并进行了仿真试验。最后给出了典型战情下的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