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审美”的总体陈述,引出了“科学审美”与“文学审美”在“审美”这个舞台上的争议,根据审美的主要本质特征论证科学与审美的距离,进而从系统性、功用性、情感性三个方面根本否定科学的审美动机与目的,从而证明了文学的审美地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们关注文学与科技之间差异和对立的惯常做法,本文提出,文学与科技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发生学意义上,文学与科学具有共生性和互通性;从文化史的角度,文学与科学技术互相促进,特别是科技对文学有较大的冲击和推动作用;在当代,文学与科技存在种种复杂情况,文学在向高科技致敬的同时也有担忧和反思。研究和把握文学与科技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文学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作为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第一部理论与实践著作,19世纪末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所提倡和建构的方法论特点是极具历史意义的。由于主张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学并受到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为核心的科学思潮影响,波氏比较文学研究强调文学对社会历史与自然环境的依赖,并集中于对文学发展进化历程的梳理和建构。其追求宏观演进与综合比较的史学思维模式和科学原则方法在发生学意义上独成开创性学术渊源,而所奠定的方法论原则也为其后的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学科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文学史家朗松对于如何进行文学史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文学史研究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历史地处理文学作品的来源和影响问题。在艺术的真实与科学的真实的关系方面,朗松对把科学的方法强加于文学,企图让文学追求科学的理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勇敢地捍卫了文学的人文价值,肯定了文学的伟大使命和社会作用。因此,朗松的文学史观和批评理论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虚构作为文学创作的手段,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同时也规定了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是非认知的;文学的真实是主观愿望的真实,是关于人的存在的真理;文学的世界不仅是一个虚构和想象的世界,也是一个价值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学与宗教面对同一世界之谜、人生之谜。所以文学并不向人们提供科学真理,文学只是人类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史上,佛教曾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与分析这一历史事实,并给予科学的阐述,是摆在古典文学研究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简单地加以否定,从而绕过这一历史事实,这绝不是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郑振铎先生说得好:中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便是佛教文学的输入.……假如没有中印的这个文学上的结婚,我们中世纪文学当决不会是现在所见的那个样子的.(引自《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188—189页)  相似文献   

7.
隐喻往往被认为是文学的装饰品 ,而不包含科学抽象概念。然而 ,作者认为此观点需重新评价。因为科学概念充满着隐喻。本文 ,正是基于这一点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说明隐喻与科学抽象思维存在着联系。在分析隐喻与科学抽象思维关系过程中 ,证明了科学抽象思维离不开隐喻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危机根源于文学承载量及其社会值域的历史性陷落,这是人类文明与科学文化发展变迁的必然,这种变迁使文学在全部人文体系中的正典地位已不复存在,适应人们审美需求和阅读方式的变化,文学的表现形式将日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生态文学在范畴、定义上的混淆和模糊等现象,通过梳理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从狭义角度定义了生态文学的概念,并对生态与文学融合方面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中西方生态文学研究中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认为我国生态文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文学作品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性还有待提高,与西方相对完整的生态文学发展历程相比,我国急需建立自己的生态文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文学性”与“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语流派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是“文学性”,是文学与一切非文学比较所具有的差异性,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那种东西;而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给后起的文学流以深刻的启迪,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由玄幻到奇幻:《庄子》、《法华经》幻想思维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庄子》是以“玄幻”为其表达方式的,这种中国本土的幻想思维和《法华经》的奇幻表现相融合,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叙事文学幻想因素的发展。通过对这二者的比较,可以从中清理出中国本土想象在和外来想象结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式幻想文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焦明甲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1-1363
伴随技术时代来临,人们思维发生变化,海德格尔所说的"计算—表象思维"开始侵蚀文学艺术;文化工业化导致文学走向复制,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正在弱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图像时代来临,崭新美学观念——消费主义美学诞生,对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一个"文学终结"时代,文学应该怎样?作家何为?黑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论告诉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学会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奇幻文学的叙事时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奇幻文学在当下的流行,与其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佛教思维的吸取,奇幻在叙事上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叙事范式,对叙事的延展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报应思想和心态的应用又使得奇幻在叙事上统一了时空的内在逻辑,奇幻对佛教思维的吸取,不但成就了自身的文学魅力,对叙事时空也进行了一次有力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是最富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对作家思想的自由与思维方式的独特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对于文学院的大学生来说,想要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必须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大学中讲授文学课的老师应该在明晰这个道理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独特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主体的对象化与对象的主体化是两个互动、互补的动态化过程,前强调历史主体性和实践基础,其理论渊源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则强调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此基础上还深入研究了一种“主体间性”理论。在历史主体性和实践论基础上,“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美学艺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两个动态化过程中产生的超越性的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美学艺学的思维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文论对文学功用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西方对文学功用的认识是多元的,向纵探挺进的;而中国则是一元的,封闭型的。其原因在于: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思维方式及文论本身的差异对人们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震文学是文学样式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之后,它与巨灾所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高度契合形成了汶川地震文学特有的应激样式,同时,通过对生与死这一极端命题的思考,汶川地震文学表现出折射人性光辉、探索生存价值、融注和谐期盼等永恒深远的叙事主题,它将打破当下的文学格局,对一般题材的作品形成巨大冲击和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日本人思维方式形成的历时性分析,对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日语、日本文学的影响以及日语和日本文学中一些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有关英美文学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英语文学课与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指出文学知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儿童"以己度物"和具象性的思维特征、强烈的游戏精神和探究内驱力,是儿童之所以成为"天生诗人"的奥秘所在。但儿童的文学能力还不能与成人的文学能力相提并论,其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审美情感以自然情感为主,语言尚处于口语表达阶段。儿童文学能力的发展主要靠环境和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培养。童话是儿童文学能力发展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