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通过线型三核络合物特征电子吸收光谱的变化,研究新发现的、对固氮酶活力有特殊作用的某些双齿配体对MoS2-4-nFeCl_2-DMF体系形成立方烷型Mo-Fe-S簇合物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下,用UV-2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各种pH值的缓冲液对Fe_4S_4簇合物中μ_3-S的破坏程度,藉此考察FeMo-co中μ_3-S的酸不稳定性.结果表明Fe_4S_4簇合物中的μ_3-S在pH2~3时最不稳定,极易受酸破坏;pH3~4时,Fe_4S_4簇中的μ_3-S受酸影响较pH2~3时小;pH4~5时,Fe_4S_4簇基本稳定,其中的μ_3-S基本不受破坏.结合蛋白环境对金属中心有巨大保护作用,在生物提取FeMo-co的过程中酸解对蛋白键合的FeMo-co骨架μ_3-S的破坏是很微弱的,但对裸露的或外围蛋白受到破坏的FeMo-co骨架μ_3-S的破坏却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CO_2(CO)_8、Fc_2(CO)_9、PPh_3为原料,合成了铁钴五核羰基簇碳化物Co_3Fc_2(μ-(μ-co)(co)_(10),并对其进行了IR、 ̄1HNMR、ICP、元素分析、MS等表征,指认该化合物为八面体结构,Co、Fe构成四方锥形骨架Co_3Fe_2。  相似文献   

4.
用Co2(CO)8与含硫含磷杂环配体ClPSCH2CH2CH2S反应,合成得到含有半填隙μ6-P原子的新的六核簇Co6(μ6-P)(μ-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21,同时,得到三核簇Co3(μ-PSCH2CH2CH2S)3(CO)62,通过元素分析和波谱表征确定了二个簇合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LanL2DZ基组,对簇合物「M6S8(PEt3)6」^n模型「M6S8(PH3)6」^n(M=Cr,Mo,W;n=-1,0,+1)进行从头计算研究,探讨该类簇合物的电子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研究不同金属原子对该类簇合物结构的影响、各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对形成簇骼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Co2(CO)8与前配体PRS2)2(R=C6H4Cph,C6H4OEt)反应,合成得到含前配体劈开的S与SPR分子片的新颖六核钴羰合簇Co6(μ3-S)2(CO)14(μ4-η^2-SPC6H4Oph)(I)和Co6(μ3-S)2(CO)14(μ4-η^2-SPC6H4OEt)(Ⅱ),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HNMR〈^31PNMR和MS表征,该类簇合物有一个与四个金属原子相联的罕见的联硫磷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Fe—Ni—MoS2复合镀层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磨性。  相似文献   

8.
用乙酸、硫氰化铵与氨基酸反应,得到4个2-硫代乙内酰脲配体,它们分别与Co2(CO)8反应,合成出两类4个三核钴羰基硫簇合衍生物。对4个族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HNMR和MS表征,并推测出它们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下,用UV-2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各种pH值的缓冲液对Fe4S4簇合物中μ3-S的破坏程度,藉此考察FeMo-co中μ3-S的酸不稳定性,结果表明Fe4S4簇合物中的μ3-S在pH2~3时最不稳定,极易受酸破坏:pH3~4时,Fe4S4簇中的μ3-S受酸影响较pH2~3时小;pH4~5时。Fe4S4簇基本稳定,其中μ3-S基本不受破坏,结合蛋白环境对金属中心有巨大保护作用,在生物提  相似文献   

10.
(N(P(C6H5)3)2(HFe3(CO)11)与异氰酸苯酯反应,酸化后给出了簇合物Fe6(CO)14(μ-CO)3-(μ-η^2-OOCNC6H11)异氰酸苯酯的C=O双键劈开加氧,以(μ-η^2-OOCNC6H11)形式配位于2个铁原子,异氰酸苯酯的苯加氢还原子为环己烷,同时表征了产物的IR,^1HNMR和MS谱。  相似文献   

11.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配位催化原理和化学探针思路,推断了野生菌固氮酶在酶促固氮反应中(Mo)位直接参与结合分子氮(N=N);论证了固氮酶钼铁蛋白M-簇(Kim-Ress模型)必须是活口的钼-铁-硫原子簇笼,对底物和抑制剂有人子识别能力,只有N=N才能作为底物络合在(Mo-3Fe,3Fe)七核活性中心,而且必须有一条质子(和电子)接力传递链到达(Mo)位,N=N才能排去氢基配体而进到(Mo)位,(否则就只能象HC=C  相似文献   

13.
用ab initio研究了元素簇合物CBHe^n+(n=0,1,2)基态的三种平衡几何构型,即线型C-B-He^n+,B-C-He^n+和T型CBHe(T)^n+,讨论了其成键性质,势能曲线和稳定性。计算中采用了6-31G**,6-311G**和6-311G(3df,2pd)基组。所采用的方法有MP2(FULL),MP4(SDTQ)和ST4CCD。研究结果表明,在元素簇合物CBHe^n+中,He与  相似文献   

14.
用Co_2(CO)_8与2,4-二硫代乙内酰脲S=CNHC(R_1)(R_2)C(S)NH反应,得到两类6个新的可能具有手征性的三核钴羰基硫簇合物CO_3(CO)_7(μ_3-S)[μ,η ̄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和 ̄1HNMR谱表征,证明它们的分子骨架为四面体构型,前期配体2,4-二硫代乙内酰脲在反应过程中至少破碎成四种不同分子片,通过C、N、S原子与簇骨架Co原子键合。  相似文献   

15.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摩性。  相似文献   

16.
Fe(CO)12与双(二烷基氨基硫代甲酰基二硫)R2NC(S)S2C(S)NR2(R=Me,Et,i-Pr,NR2=NC5H5)反应,得到四个新的含前配体劈开的S,SCNR2和NR2配位分子的三核铁羰基族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1HNMR和MS谱学表征。它们是Fe3(CO)6(μ3-S)2(μ,η^2-SCNR2)2(μ-NR2)(Ⅰ:R=CH3,Ⅱ:C2H5);Fe3(CO)8(μ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Ni-P为基质,MoS2为分散剂的Ni-P-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P-MoS2复合镀层有较优异的减摩性能,MoS2颗粒的含量及镀时对其减摩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Ni-P为基质,MoS2为分散剂的Ni-P-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P-MoS2复合镀层有较优异的减摩性能,MoS2颗粒的含量及镀时对其减摩性有很大的影响。镀层经过400℃的热处理后,减摩性略有下降,但其抗胶合能力和寿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蛋白键合FeMo-co的K-R模型,合成了两个FeMo-co模拟物的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可见光谱和Mo/Fe/S组成都接近于天然分离的FeMo-co。模拟物体系经柠檬酸盐缓冲液稀释后再与UW45的组份Ⅰ组合,都表现出高乙炔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的Sm-FeM-N磁性合金薄膜,研究少量Co部分取代Fe对薄膜磁性能的影响,探索研究SmFeM-N磁性材料的新途径,实验发现Co^+注入使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加,Sm-FeM-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是Sm-Fe-N薄膜的1.6倍。经TEM分析,Co^+没有与Sm或Fe形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