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唾液酸(Sialic acid SA)又名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ANA),是神经氨酸N-乙酰化,N-羟乙酰化或O-乙酰化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分子量为309.3,除极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外,多以唾液酸结合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TSA测定试剂盒测定了正常人、颅内良、恶性肿瘤和脑外伤患者4组血清总唾液酸(TSA)含量,结果分别为:580.0±38.0mg╱L、679.3±41.6mg╱L、797.8±43.5mg╱L、825.5±27.8mg╱L、766.5±46.5mg╱L。结果表明:颅内良性肿瘤组TSA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恶性颅内肿瘤组与正常人组和颅内良性肿瘤相比,TSA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转移瘤TSA含量最高。其顺序为:正常人<良性脑瘤组<恶性脑瘤组<转移瘤组,相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指出的是我们首次发现脑外伤组TSA显著高于正常人,与颅内恶性肿瘤组TSA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果提示:血清TSA的测定可作为鉴别诊断颅内良、恶性肿瘤的生化指标,但应与脑外伤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血清唾液酸的测定方法很多,但是需要水解、氧化、去蛋白等步骤。本文在方法学上进行了改进,加入溶蛋白试剂tritonx-100使显色更充分,并减少了离心去蛋白的步骤,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对各类肿瘤患者阳性率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唾液酸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Ⅱ型糖尿病人的血清唾液酸浓度增高,阳性率为71.1%,与正常人及炎症病人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结果低于恶性肿瘤病人,糖尿病人的病情与血清唾液酸浓度成正相关。结果表明,糖尿病与血清唾液酸有着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健康人66例,胃癌、肺癌、肝癌病人共64例的红细胞膜唾液酸和岩藻糖含量。发现健康人上述两项指标没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与健康组比较,各癌症组红细胞膜唾液酸显著增多(p<0.001),而岩藻糖显著减少(p<0.001),但含量较分散、与健康者重叠较大。红细胞膜唾液酸与岩藻糖之比、各癌症组都高于健康组(p<0.001);以高于健康组M+2SD 者为阳性,则胃癌组、肺癌组和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9.2%,95.0%和80.0%,对肿瘤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晓兰 《广东科技》2003,(7):21-22
长期的疾病困扰,迫使人们开始思考疾病的来源。通过对流行病致病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研究,分子生物学家指出传染病病原及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细菌和病毒,居然是在家畜和宠物中流行!中国古代也认为病与动物有很密切的关系,如认为肺结核是“痨虫”引起,疥是疥虫引起的等等。 据统计,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常见的有几十种,人类有1/3的传染病是与动物的共患疾病。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竟然由于疾病又找到一个佐  相似文献   

7.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及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了正常人及癌症病人血清样品中的6个元素,将所得数据送入计算机.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反向传播(BP)算法综合分析血清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预报识别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诊断与其他血液学指标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与同时期健康体检者(73例)血清TXNIP水平(ELISA法)、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血液学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TXNIP与唾液酸(S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XNIP与SA单独诊断2型糖尿病的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6(敏感度0.815,特异性0.438,约登指数0.253,P=0.003)与0.646(敏感度0.632,特异性0.616,约登指数0.248,P=0.000).TXNIP联合S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等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的线下面积AUC=0.749(敏感度0.494,特异性0.903,约登指数0.3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血清TXNIP检测可对2型糖尿病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靶点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姜黄素对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水平和封闭度的影响.建立小鼠H22肿瘤模型,方法采用对照比色法测定H22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水平和封闭度.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水平和封闭度,且差异显著(P0.05).姜黄素可能是通过提高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膜SA水平和封闭度,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抗肿瘤目的.  相似文献   

10.
ST8SiaⅡ(STX)和ST8SiaⅣ(PST)是两个来源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多聚唾液酸酶,它们已经被克隆,基因序列也已被测定。这两个酶能催化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多聚唾液酸化。NCAM是多聚唾液酸(polySlA)的主要载体。在NCAM多聚唾液酸化过程中,STX和PST能将活化的胞苷-磷酸-乙酰神经氨酸(CMP-Neu5Ac)传送到NCAM糖蛋白受体的N-和O-型寡聚糖链上,从而合成α-2,8-多唾液酸聚糖(polySA)。近来我们使用Phyre 2软件构建了多聚唾液酸ST8SiaⅡ酶的三维结构模型,给出了该酶中多聚唾液酸转移酶结构域(PSTD)和多聚碱性氨基酸区域(PBR)两个功能域的结构特征,认为在这两个区域中有几个氨基酸残基在引起多聚唾液酸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研究ST8SiaⅡ酶催化NCAM多聚唾液酸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结构信息,也为和该酶所联系的肿瘤细胞转移的抑制机制和抑制物/药物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72例原发性癌(PHC)、27例转移性肝癌(MHC),以及50例肝硬变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PHC、MHC 唾液酸含量分别为7.5±1.6mg/dm~3,8.29±0.89mg/dm~3,明显高于肝硬变组(4.73±0.92mg/dm~3)。前者阳性率分别为75.0%和92.6%,与肝硬变组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01),故血清唾液酸测定不仅在诊断肝癌上有一定意义,而且对肝癌与肝硬变的鉴别也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唾液酸是自然界存在量最大的带负电的碳水化合物,母体结构为9个碳原子组成的内环氨基糖,为研究唾液酸单体与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唾液酸的相关性,寻找唾液酸的新生物途径,作者使用纯唾液酸单体5-乙酰神经氨酸,5-羟乙酰神经氨酸和唾液酸酶研究红细胞钙调蛋白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这二个唾液酸单体能抑制兔红细胞中的钙调蛋白和促进兔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二个唾液酸单体生物活性呈现浓度效应相关性,在等摩尔浓度下,5-羟 酰神经氨酸的作用较5-乙酰神经氨酸强2-4倍,相应地,用唾液酸酶降解兔红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大分子到单体也使抑制钙调蛋白活性,因此,作者认为唾液酸单体在机体中也有生物活性,它们从生物大分子中游离下来能改变生物活性,唾液酸5(N()位置可能与其生物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唾液酸(sialic acid)是广泛存在于生命系统中的一类蛋白类物质,近年来因其在生物学研究及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价值成为了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唾液酸的特性、唾液酸识别蛋白的种类、唾液酸与唾液酸识别蛋白结合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黄粉虫对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二酯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粉虫的幼虫含较多亚油酸成分,喂正常迪卡公鸡,并对它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进行研究.试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为黄粉虫幼虫组,6g/d,Ⅲ组为复方亚油酸乙酯丸组,1丸(含亚油酸乙酯300mg)/d,实验期18d.结果表明,血清总胆固醇,Ⅱ组为(2.73±0.26)mmol/L,Ⅲ组为(2.83±0.31)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6)mmol/L,P<0.01).血清甘油三酯,Ⅱ组为(0.40±0.13)mmol/L,Ⅲ组为(0.36±0.11)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9±0.3)mmol/L,P<0.01).试验说明用黄粉虫的幼虫喂迪卡公鸡有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磺基水杨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法研究了5磺基水杨酸(SS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SSA可以猝灭BSA的荧光,同时自身的荧光敏化增强,表明两者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能量转移的机理是BSA与SSA结合形成了复合物.SSA在BSA212位色氨酸残基附近的结合数为1,结合常数为6.5×105.疏水力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基于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SSA与BSA212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1.55nm.研究了实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pH4.0~8.0之间,BSASSA复合物基本稳定,离子强度对复合物形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香豆素-3-羧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香豆素-3-羧酸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香豆素-3-羧酸与BSA 1∶1结合形成复合物,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分别为3.21×104L·mo L-1,0.974 6(298 K)和2.00×104L·mo L-1,0.949 5(310 K),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香豆素-3-羧酸与色氨酸残基发生了作用,从而使其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阿魏酸与牛血清蛋白(BSA)在1∶1甲醇水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阿魏酸与BSA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根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阿魏酸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4.41nm.进一步考察金属离子对此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存在时,BSA荧光猝灭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与叶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人血清白蛋白与叶酸共存时会发生相互作用;叶酸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且在发生荧光淬灭的同时生成了蛋白质与药物的复合物;人血清白蛋白是通过疏水性作用力与叶酸发生相互作用的,叶酸在血清白蛋白中仅有一个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9.
荧光法研究3-羟基-2-萘甲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7.4、0.05 m o l.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 ris-HC l)缓冲液及室温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3-羟基-2-萘甲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3-羟基-2-萘甲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二者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其条件稳定常数logK=4.60±0.06.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色氨酸残基)与受体(3-羟基-2-萘甲酸)间距离r为3.72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