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系作者研究先秦史学史三十年的总结之作。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笔者似未见相关书评问世,笔者后学,不揣固陋,妄谈读后感受。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一书,分别讨论了"秦前"与"先秦"、史.历史、中国史学分期、秦前史学优  相似文献   

2.
文树德(Paul Ulrich Unschuld)教授,1943年生,德国人,医史学家.专攻中、欧医学及生命科学比较史,尤擅长医学思想史、伦理史研究.1969年开始研习中医药学.1984年任教授,1986年任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医学:药学史》、《中华帝国的医学伦理》、《中国医学思想史》、《什么是医学:东西方的治疗之道》.主要译著有《难经》、《黄帝内经素问译注》、《被忘却的中国古代医学传统》(即徐大椿《医学源流论》,1754年).近20年来他的医史研究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将近500年间的文物与手抄本作为重要中医史料来源,显示其非常开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冯会明(1968-),江西上高人,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现为上饶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骨干成员,《朱子学刊》编委,兼任上饶市历史学会秘书长和上饶市政协文史馆特邀馆员。主要从事于《中国古代史》《江西地方史》《江西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评为上饶师院"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上饶师院首批"课堂  相似文献   

4.
铃木虎雄在现代日本汉学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被称为中国文学研究第一人。其研究范围,从《诗经》、《文选》、《文心雕龙》、杜诗、白居易诗,一直到词曲、骈人、八股文和戏剧小说,几乎对中国文学史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都有专著或论文论及。他的《中国诗史论》出版于1925年,比我国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专著-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两年,并对后者产生直接影响。《赋史大要》开启赋史研究。在中国古典文论方面,《文心雕龙》、《文境秘府论》校勘卓有建树。铃木虎雄的多方面学术成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均可区分为1900-1923年,1924-1949年,1950-1963年,1964-1978年,1979-2000年五个阶段,本文为其中篇,即1979-2000年《金瓶梅》研究史,这一阶段的研究活动最,成果最丰富,对问题的研究也最深入。  相似文献   

6.
马疏班密     
司马迁与班固史学比较研究自汉以后便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历代对《史记》、《汉书》比较以宋代史学家所评的"马疏班密"为学界普遍认可。本文关于"史汉异同"的讨论鉴于前人研究的总结,通过汇总方式呈现出"史汉"研究的新视野,对研究方法提出及时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20,(9):80-80
主编:李丹慧ISBN:978-7-5012-6141-32019年12月出版定价:69.00元《冷战国际史研究.第28辑》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专论、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冷战国际史研讨会笔谈、档案研究信息、口述历史及档案文献等。本辑特设专栏,收录"冷战国际史研究在中国:回望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谈文章,包括杨奎松的《为什么必须重视"冷战"背后意  相似文献   

8.
石善涛 《世界知识》2013,(21):54-56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阴晴不定的战后中日关系,关于战后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研究再度成为日本国内学术界的热点,日本出版了众多的学术著作。2006年春天,日本著名的中国问题、国际问题专家,时为早稻田大学教授的毛里和子女士出版了《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一书。  相似文献   

9.
一到许昌学院,便领到了六卷本的《许昌学院学报·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文辑,尽管来开会之前已经知道学报编辑部欲出版《文辑》的消息,但当《文辑》摆在面前时,仍然为之感到震撼,为之不胜感慨.这是从1985起至2012在《许昌学院学报·魏晋史研究》专栏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文章的总辑,这部六卷三百多万字的煌煌巨著,聚集着将近三十年来魏晋南北朝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凝聚着学报编辑部所有人员的心血,昭示着他们将近三十年来孜孜不懈的坚持.翻开文辑中我们看到,其中老一代前辈学者有的已经作古,当年的小青年也已经成长为学界的中坚力量,大批新秀加入到研究大军中,随着这个变化,研究专栏也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中外历史学中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现状,并在肯定王川教授著的《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的同时,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研究的成就,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汉民族研究有三部找鼎著作。王桐龄《中国民族史》应算作汉民族研究的第一座里程碑。吴主惠《汉民族的研究》基本奠定了汉民族研究的理论架构。徐杰舜《汉民族发展史》则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名副其实的汉民族史。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是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写出了传世名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云南三村》等著作。文章通过对这两部著作的简要分析考察他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一为"社区研究范式";二为"差序格局"思想;三为"实地研究"方法;四为"类型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2000年以来对古今有关学者《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进行再度分析研究的论文,将之大致归为三类:(1)对古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2)对现当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3)近五年对《文心雕龙》研究的综述性论文。并对这三类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和总结,以期展现世纪之初"龙"学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两百年来的客家源流研究,分歧迭出,主要观点有中原移民后裔说、土著说、本地说、北方土著说、融合说等.客家源流研究之所以如此众说纷纭,源于研究取向和研究范式的根本差别.二百年来,基本的研究取向或研究范式,可概括为汉人移民史研究范式、宽泛运用"族群"概念的研究范式、区域开发史背景下的文化融合研究范式等三种.文章对有关客家源流的诸种观点及诸种重要的研究范式作了扼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对达州市基督教史的研究概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达州市民族宗教志》较为系统而全面;《达州宗教文化大观》就达州市基督教的概况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各市县区的宗教志、县志对各县市区的基督教概况都有所涉及,但因材料的限制,均十分简略,且多属介绍的性质。概言之,目前对"达州市基督教"的研究虽在不同的论著、方志中有所涉及,但过于简略,更谈不上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卷首语自2004年第8期起,《科技导报》每期邀请1位院士撰写1篇寄语性文章。"卷首语"栏目诚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就重大科技现象或事件、学科发展趋势、科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等,撰文发表评论、见解或意见。全文约2200字,同时提供作者学术简历、工作照、签名电子文档、电子信箱。封面文章《科技导报》每期遴选1篇优秀研究论文作为封面文章,期刊封面将采用与该论文报道的研究结果相关的图片,并在"封面图片说明"中介绍该研究成果及学科方向的研究背景及新近进展。欢迎博士生以上科研人员积极投稿,在《科技导报》发表  相似文献   

17.
正卷首语自2004年第8期起,《科技导报》每期邀请1位院士撰写1篇寄语性文章。"卷首语"栏目诚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就重大科技现象或事件、学科发展趋势、科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等,撰文发表评论、见解或意见。全文约2200字,同时提供作者学术简历、工作照、签名电子文档、电子信箱。封面文章《科技导报》每期遴选1篇优秀研究论文作为封面文章,期刊封面将采用与该论文报道的研究结果相关的图片,并在"封面图片说明"中介绍该研究成果及学科方向的研究背景及新近进展。欢迎博士生以上科研人员积极投稿,在《科技导报》发表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自2004年第8期起,《科技导报》每期邀请1位院士撰写1篇寄语性文章。"卷首语"栏目诚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就重大科技现象或事件、学科发展趋势、科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等,撰文发表评论、见解或意见。全文约2200字,同时提供作者学术简历、工作照、签名电子文档、电子信箱。封面文章《科技导报》每期遴选1篇优秀研究论文作为封面文章,期刊封面将采用与该论文报道的研究结果相关的图片,并在"封面图片说明"中介绍该研究成果及学科方向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修辞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史专著,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以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内容语言的丰富性为今后修辞史探索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20.
具有近70年历史的权威杂志《世界知识》(半月刊),在2000年第1期上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冯昭奎先生的文章《怎样做邻居——世纪之交中日关系的思考》,并且还在同期的“大家谈”栏日中以“我看中日关系”为题进行了讨论,首次的12位讨论者均是知识分子、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读者反应强烈,因此该杂志又在12、13、14期上继续讨论。这其中,特别引入注目的是一网友的《媚日外交的急先锋——冯昭奎》一文,其内容很能代表中国普通知识分子的感情和看法,同时冯昭奎先生与网友的商榷文章也同时登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