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佳芩 《科技信息》2012,(35):I0161-I016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当他们了解了成人世界的虚假后,他们决定和这个丑陋肮脏的世界断绝联系.却又无法逃离这个世界。作为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青少年的一个缩影,主人翁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内心充满孤独、矛盾、压抑和彷徨。在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他感到迷茫和疏离,主要原因包括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霍尔顿与父母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以及学校的氛围和老师让他感到的虚假。霍尔顿经历了成长路上的种种阵痛,但由于他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他眼中仅存的一些美好事物,他最终再一次在成长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和这个社会达成了一定的妥协。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在故事的叙述中提到三十多次他的"寂寞"事实上霍尔顿是一个充满爱心并渴望爱的青少年,但他却生活在一个缺失爱和温暖,并且处处被背叛的世界.正是这样的环境导致了他的寂寞、学业上的失败甚至精神上的崩溃.  相似文献   

3.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抛出了一部石破天惊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没有什么现代派的写作技巧,但它刻画了一个不愿随波逐流,希望能过一种自然、真诚生活的少年,从而再现了五十年代美国青少年的迷惆,触击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向社会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因此该书风靡美国,对我国一些青年作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家塞林格对该书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在书中成功的语言运用,使霍尔顿成为一代青年的崇拜者,因此,本文对塞林格塑造霍尔顿所用的语言作一扫描,…  相似文献   

4.
“虚假”一词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出现差不多五十次,也是该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最常用的词语之一。事实上,还是一个中学生的主人公霍尔顿无论在校内、校外还是在他接触的成人世界里,他总处在一种“虚假”的环境之中。尽管霍尔顿是一个充满爱,渴望爱的青少年,但他的心理世界已变得矛盾、苦闷、彷徨、孤独、绝望甚至还想到自杀,这种心理的扭曲与他生活的那个虚假世界是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塞林格以及他笔下的霍尔顿之所以在西方引起巨大的社会效应,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种潮流的产生点是根源于人们身边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强迫人们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创造性冲动,这种冲动形成之后,却又开始改造人们身边的环境,改造人们被局限的认知视野.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霍尔顿的叛逆精神就是这种深刻的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同时又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鲁滨孙和霍尔顿分别是《鲁滨孙漂流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他们都是孤独者,但二者的孤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鲁滨孙的孤独是一种客观状态,霍尔顿的孤独则是一种主观感受。本文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就这两个孤独者形象进行对比,他们的对比体现了18世纪到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对真善美的关爱是霍尔顿、贾宝玉、梅思金三人的共同选择和行为的终极目的,但他们的选择、行为的契机并不相同。霍尔顿基于成人世界中恶的力量对小孩世界的吞噬,想去守望只有小孩在玩的“麦田”;贾宝玉基于对女儿先验的超越于肉欲之上的友爱、崇敬、怜悯的感情,产生了保护的愿望并付诸行动;梅思金基于基督教的上帝之爱,去拯救恶的世界。但他们都无可避免地失败了,他们自己的结局分别是精神分裂、遁入空门和精神毁灭。  相似文献   

8.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的运用上除了从青少年视觉的第一人称直接叙述外,叙述者也即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大量使用了松散结构及粗俗言语,通过违背常规语言试图表达他对他眼中的虚假世界的抗争。  相似文献   

9.
本文动态地分析了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文章认为,霍尔顿心理矛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外在表现与潜在愿望的矛盾,此种矛盾经历了孤独中渴求理解、厌恶中寻求美好、反叛中索求生命意义等三个方面的历程。通过分析,文章揭示了霍尔顿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理想形成的心理轨迹。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当代工业革命后期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从古至今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它是身体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对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减轻学习压力、活跃校园、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篮球运动会对正进行篮球运动的青少年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考察我国青少年罪犯的公正世界信念特点,并比较了青少年罪犯与未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差异。采用一般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量表调查了97名男性青少年罪犯和88名未犯罪青少年。结果发现,犯罪与否与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有着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存在显著负相关;公正世界信念(个人公正和一般公正)与犯罪与否、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存在显著负相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不论青少年犯罪与否,他们的一般公正世界信念都显著高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且未犯罪青少年的公正世界信念显著高于犯罪青少年。从青少年罪犯与未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差异入手,探讨了培养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重庆市1079名中学生参与学校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其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测定,发现:学生们对学校体育课和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与他们的营养状况分布有关,喜欢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营养状况好于不喜欢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这一方面揭示出学校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目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尚有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戴倩倩 《科技信息》2010,(28):I0156-I0156
由于胆小懦弱的本性,面对丑陋畸形的社会,《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不愿同流合污,选择了对教育制度、主流文化的反抗。最后,遭到社会的拒绝和排斥,霍尔顿只得选择从现实世界中逃离。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对将来能否成为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建设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仅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其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更具有长期性。如何利用世界最高形式和影响最广的体育运动——奥运会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挑战。  相似文献   

15.
杨新慧  欧丽 《世界博览》2014,(18):84-84
正冷战时期,美国中情局喜欢文学,苏联和东欧禁什么,这些图书就会成为宣传品。毫无疑问《日瓦戈医生》在西方文坛乃至世界文学界都备受推崇,然而围绕这本书的出版、推广以及作者的遭遇也受到世界各界的广为关注,众说纷纭。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彼得·芬恩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讲师佩特拉·库韦,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给大家《日瓦戈事件》这本书。两人通过对苏联官方档案的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1991,(1)
唐锡阳同志所著《自然保护区探胜》,出版以来,深受各界欢迎,1988年荣获第一届全国地理科普读物优秀奖,并列入了向全国青少年的推荐书目.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为了推动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特为这本书的再版提供了资助.再版本除保持  相似文献   

17.
在逝去的青少年岁月,人人都怀有一个文学的梦想.年龄的增长使这个梦想逐渐退色,但记忆永存.(美国现代诗歌鉴赏>这本书勾起了这些回忆,也使笔者相信本书的编译者是从学习者的角度选择了这些诗,从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和易学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文本整体出发,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特征:徘徊于成人与儿童之间,成熟与幼稚交织,各个方面都无法确定自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巨大分离。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矛盾。通过对这一形象塑造过程的文本分析,推导出隐含作者的意图:展现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迷茫和彷徨,让更多正在青春沼泽地跋涉的迷茫者意识到这种状况是成长的必然。因此,总体而言,它是一部客观展现青少年艰难成长历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作家J.D.赛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口语化叙述是小说的鲜明特色,而其叙述中的一重要现象——谎言一直为评论界所忽视。霍尔顿的谎言表现出一种有趣的悖论性:作为青春期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特点,霍尔顿的谎言既蕴涵一定的反叛性能量,是叛逆和自卫,同时又因其自身的缺陷而只能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姿态。霍尔顿谎言的悖论性特点也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从事篮球运动能够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欢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现今家长对青少年从事篮球运动缺乏正确认识,而青少年自身思想也存在误区,加之各中小学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有限、器材老旧,影响了青少年篮球运动的良性发展,对此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新时期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