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Seldinge敲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主干,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脾栓塞。结果:患者行脾栓塞术后随访1个月,脾功能亢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吴憬  郭俊  吴军  刘同英  赵亮 《甘肃科技》2004,20(4):141-142
目的:对39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PHT)、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39例肝硬化井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治疗:22例行脾下极动脉部分栓塞,17例行脾门处部分栓塞。结果:①39例PHT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经术前筛选,对脾门处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及超选脾下极动脉脾栓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②经随访6个月-2年采用B超观察门静脉宽度。术前为平均14.5m,降至为术后平均13.2m。③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较术前好转。④术后白细胞总数、血小板、红细胞均上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损失小、安全程度高、副反应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尤其脾下极动脉部分栓塞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无水乙醇作为栓塞材料行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并发症。方法:使用无水乙醇作为栓塞材料行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32例,分别试用无水乙醇2.0 m L 4例、2.5 m L 4例、3.0 m L 3例,之后21例全部采用2.5 m L,分析疗效、并发症、质控效果。结果:32例PSE一次成功,使用无水乙醇2.5 m L栓塞范围较适宜(栓塞部分平均513 m L,约61%)、不良反应较轻、并发症较少,无脾感染发生;随访期无复发病例。结论:PSE使用无水乙醇2.5 m L固定量栓塞法治疗脾亢效果满意、副反应轻,并发症较少,方法简单、费用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脾功能亢进病人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 ,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32例脾功能亢进病人 ,在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前后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外周血中 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D3 、CD4 、CD8 阳性细胞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 ,NK细胞在术后 1周升高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部分性脾栓塞术对脾功能亢进病人的细胞免疫无明显影响 ,NK细胞在术后 1周升高 ,可能与术后 1周脾无菌性坏死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较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伴有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8例患者行DSA下经皮肝穿刺、插管进入门脉,用弹簧栓、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食管胃底静脉,再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 18例病人(致出血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及脾动脉插管、栓塞均获成功.16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1~16个月.其中2例于1~2周时再呕血,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术后3周死亡,余13例病情稳定,未再出血.结论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德宏地区血红蛋白病在贫血病人中所占比例及在各民族间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确定是否贫血,经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A2测定、1min碱变性等实验判断是否为血红蛋白病。结果:本组血红蛋白病例占总贫血病例的57.96%,其中傣族占43.17%,汉族占10.46%,景颇族占2.57%,阿昌族占0.88%,德昂族占0.88%,傈僳族、白族、回族则无病例发现。结论:本组病例提示德宏地区血红蛋白病所致贫血占各类贫血首位,以傣族病例占的百分率最高。 5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例临床观察 部分脾栓塞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目的: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主干,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脾栓塞。结果:患者行脾栓塞术后随访1个月,脾功能亢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大部栓塞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脾大部栓塞治疗,术后1周、1月、3月、半年、1年、2年复查血象,观察疗效。结果46例中,术后显效32例(70%),良好7例(15%),进步3例(7%),无效4例(9%)。结论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扳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林安 《甘肃科技》2003,19(2):58-58,50
目的:观察脾主动脉干栓塞对肝硬化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方法:选择1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其中9例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3例于出血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3例伴有顽固性腹水;2例伴有轻度脾大,钡餐透视部分食道静脉略有曲张。以上14例均行脾主动脉干栓塞。结果:9例出血患者于脾动脉主干栓塞后立即止血,一年内无任何再发出血,其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于止血后症状明显减轻消失;3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腹水消退明显,而且一年内无腹水再发生;2例轻度脾大患者3个月B超显示,脾脏体积逐渐正常,其中疗效有待时间验定。以上患者栓塞后无其它并发症,所有栓塞治疗比较安全。结论:通过脉干栓塞可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处理及疗效。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91例门脉高压症并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回顾性总结和随访,探讨脾切除断流手术方式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食管下段与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和并发症治疗及疗效。用脾切除断流术治疗90例,单纯脾切除术1例。在随访的84例中再出血2例;静脉曲张消失78例;门静脉血栓6例,给予抗凝治疗治愈;肠系膜下动脉血栓1例,介入溶栓治疗治愈;1例术后一月出院再入院死亡。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后随访,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正确地治疗并发症,脾切除断流术的手术方式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一系或多系减少,其直接后果是凝血机制紊乱和机体免疫力下降.目前关于脾亢模型的制备主要存在结扎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腹腔内注射甲基纤维(Methy1.cellulose)或明胶海绵,门静脉主干缩窄法,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等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注射与脾大部栓塞两种方法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15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皮下注射血小板生成素,用药期问和用药后1月、3月、半年、1年、2年分别复查血常规,观察疗效。与我科之前报道的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作一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相当,血小板生成素注射副作用少,脾大部栓塞则疗效持续时间长。结论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首选血小板生成素,无效时再选择脾大部栓塞。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小儿外伤脾切除网膜移植术后移植脾组织存活状况与效果,对采用自体脾组织大网膜移植法治疗外伤脾切除的47例患儿进行随访,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血常规正常、免疫功能基本恢复正常,B超提示移植脾组织成活.说明脾切除网膜移植术是治疗外伤脾破裂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因外伤后脾破裂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巨脾症患者术中采用脾动脉结扎、脾动脉快速输液等方法.结果自体脾血回输后术中输血量减少,术后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结论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具有方法实用、操作简单、无副作用、节约血源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巨脾症患者术中采用脾动脉结扎、脾动脉快速输液等方法.结果自体脾血回输后术中输血量减少,术后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结论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具有方法实用、操作简单、无副作用、节约血源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振亚  刘德运 《甘肃科技》2010,26(8):144-145
总结和分析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对肝硬件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间庄浪县人民医院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亢病人采用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资料,探讨其疗效;全组并发症发生率46%(13/28),1例死于全身感染及呼吸衰竭,其余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并发症少,是县级基层医院外科开展的最佳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30例手术治疗,其中脾切除20例,保脾10例,非手术疗法10例,全部治愈.结论:脾切除为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方法,情况允许时可考虑非手术疗法和手术保脾.但应遵循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分析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体会.方法:总结2014年8月~2016年8月行腹腔镜脾切除术58例.其中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38例,外伤性脾破裂出血11例,脾囊肿5例,脾血管瘤4例.结果:55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3例行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0~270min,平均(140±40)min,术中失血量150~500mL,平均(240±95)mL,术后住院7~18d,平均9.5d,3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囡出血较多;止血困难而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术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实施脾切除术只要术者技术熟练.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极早期肝癌(BCLC-0期)合并脾功能亢进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同期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的极早期肝癌伴脾功能患者共23例收入腹腔镜组,对照组根据腹腔镜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数目及大小等为配对原则,按照1∶1的比例收集同时期接受开腹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BCLC 0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1,2,5 a总生存率为95.7%,91.1%,56.1%,对照组1,2,5 a总生存率为95.7%,90.3%,77.3%(P=0.710);腹腔镜组患者的1,2,5 a无肿瘤生存率为91.1%,81.5%,42.8%,对照组患者的1,2,5a无肿瘤生存率为95.7%,86.1%,70.6%(P=0.341);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3.91±128.86),(406.95±143.12)mL(P0.01);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日为(6.78±3.49),(9.52±5.29)d(P=0.04);腹腔镜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23.47±54.40),(268.91±51.27)min(P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极早期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症与开腹手术具有相似的远期预后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更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少、住院日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左上腹隐痛5月余,劳累时加重.先后多次于多家医院就诊,行CT检查初步诊断为脾梗死;穿刺活检发现坏死组织细胞,未见肿瘤细胞.另一家医院CT诊断:脾内囊实性占位,考虑脾脏恶性肿瘤(图1).我院B超检查显示:脾脏稍大,脾内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团,部分突出包膜外,大小约88 mm×83 mm边界清楚,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内见少许血流信号,性质待查(图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温下部分脾脏切除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自1988年以来,外科尝试开展脾脏部分切除术81例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及病理性脾脏疾病,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行脾上极切除25例,脾下极切除36例,半脾切除20例;术中出血量约150ml.手术后有2例因再次出血行残余脾脏切除,1例因发生脾坏死再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