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浩瀚的海洋,瞬息万变,神秘莫测,在科学技术日臻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困惑着人们的谜团,在等待着解开……铁塔1964年8月29日,“艾尔塔宁”号科学考察船航行至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千米左右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工作。他们把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至4.5千米的海底进行水下拍摄工作。一天,考察结束后,当技术人员对当天拍摄的胶片进行显影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9,(9):38-38
浩瀚的海洋,瞬息万变、神秘莫测,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困惑着人们的谜团,在等待解开。 铁塔 1964年8月29日,“艾尔塔宁号”科学考察船航行至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km左右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工作,他们把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至4.5km的海底进行水下拍摄工作。一天,考察结束后,当技术人员对当天拍摄的胶片进行显影处理时,在一张胶片上发现奇特的东西,当胶片放大洗成照片后,清晰地看到一个顶端呈针状的水下“铁塔”,  相似文献   

3.
1964年8月29日,"艾尔塔宁号"科学考察船航行至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 km左右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工作,他们把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至4.5 km的海底进行水下拍摄工作.  相似文献   

4.
图1这幅照片是在水下2000多米处拍摄到的.怎么像个烟囱?是的,科学家们正是这么叫它的.但那里冒出来的不是烟,而是滚烫的水,所以实际上是海底的一股热泉.海底热泉现象最早是在1977年发现的.在这一年,一组美国科学家乘坐著名的"阿尔文"号潜水器,在离厄瓜多尔海岸不远的科隆群岛附近作深海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奇异的海底生物群落,从而揭示了这个奇特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5.
发现海底火山 地球上80%的火山活动都发生在大海中,但是由于人类难以到达深海,而对海底火山了解很少.研究人员为了证实深海火山爆发现象,已经花费了25年时间.以前,曾经有潜水者和科学仪器观测到海底火山爆发后的遗迹,而美国发射的"杰森号"水下机器人则是首次拍摄到海底火山正在爆发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6.
初冬的早晨,和煦的阳光照在我国南海西沙群岛附近的海面上,微波荡漾,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一艘海洋科研考察船在这碧波万倾的大海之上停机随波逐流,轻浪拍击着船上水下机器人研究专家们的喜悦心情。我国第一台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成功地下潜到水下1000米深处,并在海底世界漫游了数小时,成为我国到达深海底的先驱者。这是中国人民值得自豪和庆贺的大事,我国各新闻媒介都纷纷对此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7.
近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将随"大洋一号"出征太平洋,进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勘查工作。1995年10月,中国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依靠特种水下机器人,在水深6000米以下的太平洋海底,拍摄了100多张高质量的照片及20小时的录像。由此,中国人看到了由自己拍摄的海底宝藏,"多金属结核",像一层鹅卵石密集地铺在海底。早在1873年2月18日,土豆般大小的多金属结核首先在大西洋被英国海洋考察船发现,但当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初,又有一艘叫"信天翁"号的考察船,在东太平洋海域的海底发现了这种金属结核,经分析测定,它的成分以锰和铁为主,还含有铜、钴、镍、钛等几十种稀有元  相似文献   

8.
说来您也许不太相信,科学家对地球表面的认识远没有对金星表面的了解多。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地球表面的70%是被海洋覆盖着的,所以海底世界的大部分尚待考察。海底的许多具体特征长期以来无法观察。 现在,由于水下探测设备和卫星技术的发展,科学考察人员可以对海底进行深入的探索了,他们甚至能够看到海底最幽暗的角落。最近,考察人员发现了可与美国著名的大峡谷媲美的海底深渊,以及生活在喷出炽热熔岩的火山口附近的蠕虫。下面我们逐一简单介绍一下最近发现的几大海底奇观。  相似文献   

9.
远古时代,有一大块草本自茂的陆地上曾栖息着众多的恐龙。然而在上亿年之前,这块陆地被浪涛淹没,沉到印度洋1000多米深的海底。不久前,海洋学家在印度以南&XX)公里处的海洋考察时在水下发现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块远古陆地。科研人员对这块被称为“科尔格伦高原”(抗阶。fen)的水下地块的年龄和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意外的收获使他们深感惊奇,“我们发现了被大家认为是来自松树的种子和木质碎片,”地球物理学家马克·考芬(MikeC0ffin)说道。这些种子和木片显示该区域一度曾高于海平面。最令人兴奋的是,研究人员在一块岩石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在非洲东北边上的红海,以其水温高和盐度大而闻名于世,可很少有人知道在它的底部还另有一个存满矿藏的"湖泊"——"矿液湖"。这是1979年前苏联科学家借助"双鱼座"号深潜器在红海作海底考察时,一次意外的发现。当潜水器下到2,000米的深度时,测深仪显示离底只有5米,科学家透过观察窗已能见到海底,"底泥"呈灰黄色,表面还能看到一条一条的波纹。考察人员决定让深潜器着底。可奇怪的是,着底后怎么深潜器还往下沉?只见窗外已是一片混浊的"黄泥浆",又粘又稠,能见度只有半米。艇员们吓了一跳,不会陷入了泥潭而不能自拔吧?再  相似文献   

11.
打嗝的海洋     
我们经常把海洋想像成一个威力无穷的巨人。你知道吗?这个巨人在吃饱的时候也会打嗝呢! 最近,地质学家爱德华·凯勒第一次查看从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海底拍摄到的高分辨率图像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令人惊奇、激动并且稍微使人不安的地形。他看见一些巨大的圆形洼地散布在一个地震断层上,就像水下作业留下的一些深坑,其中一个至少有450米宽。他还看见了一些像是从海底推挤出来的神秘小丘,有的直径超过了180米。最初凯勒对这些小丘一无所知,但后来经过几个月考察研究之后,他确信小丘其实是充满气体的大口袋。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个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 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见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13.
正是利用无人驾驶深海探测器,2006年4月,一个由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对太平洋海底的一欢火山爆发进行了两三米范围内的近距离拍摄,取得了迄今最为清晰的图像。这是人类首次在如此近的距离拍摄水下火山爆发情景。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相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风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15.
一座休眠多年的海底火山,在人们事先没有掌握预兆的情况下,在一群热望它喷发的地质考察专家面前,不期喷发。此后它从深深的海底猛然窜出,耸立在渴望它出现的人们面前……最奇特的海底火山口2003年5月13日,当今世界大洋科研界最引人注目的考察船——富兰克林号来到了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的俾斯麦海。船上载着12位著名的海洋地质考察专家。他们前来考察克瓦齐海域。这一狭小的海域因海底火山“克瓦齐”而得名。克瓦齐在所罗门语中,意为“海神”。克瓦齐火山处于地球上最大的两个地质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而且处于其中最…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的“淘金热’将在地球最后的原始疆土──海洋洋底兴起。 淘金热 大洋底部发现的蕴藏量巨大的矿藏激起了千禧年来临之际的“淘金热”。与19世纪初带着手镐蜂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金的人们不同的是,科学家们现在用装备着遥控摄像机的潜艇来搜索和测绘海底。1998年,地质学家们在日本东京以南400公里的一个海底活火山山口发现了蕴藏量价值估计达20亿美元的含金和银的矿物。这一勘探成果使拉特格斯大学海洋地质学家彼得·罗纳(Peter Rona)和许多其他科学工作者十分关注。 由于采矿业主们要求获得海底矿藏的开采…  相似文献   

17.
沉船发现人提出一项大胆设想:利用可以遥控的水下机器人,在海底对“泰坦尼克”喷漆,将其变成一座“水下博物馆”,让游人通过水下遥控摄像机参观。  相似文献   

18.
徐娜 《科学之友》2010,(4):33-33
你见过水火完全交融的奇特景象吗?那得到大海深处去观察。大海深处并不总是风平浪静,在海水巨大压力的"压迫"下,海底火山往往比陆地上的火山更加活跃。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真正看到过深海火山爆发的场景。最近,美国的一个水下机器人拍摄到海底火山爆发时的场景,让我们也能有幸通过画面看到水火完全交融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7,(4):16-19
2006年,一支由日本和德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台湾海域附近海底取得了一个重要发现.考察队在观察海底热液泉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液态二氧化碳湖.在正常情况下,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呈气态,但在海洋深处,由于巨大的压力和极度的寒冷,二氧化碳被压缩、冷却成液态,并聚积在一起形成湖泊.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2015,(2):65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不久前,一名研究人员在进行海洋保护研究项目时,即在距离英国诺福克郡克莱海岸仅300米处潜水时发现了一片古代水下森林,其面积可能达数千英亩。科学家认为这次发现的水下森林可追溯到至少1万年前的末次冰期。这名研究人员说:"一开始,我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当游近后,我才相信这是真的。这实在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