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液化天然气泄漏扩散数值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常用的LNG泄漏扩散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性,重点介绍了液化天然气泄漏扩散CFD模型公式,分析了应用大型LNG泄漏现场试验对LNG泄漏扩散CFD模型的验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同其他的模型相比,液化天然气泄漏扩散CFD数值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制冷剂有限时间泄漏扩散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斯模型不能计算有限时间泄漏扩散场浓度的缺陷,研究并得到了储罐系统制冷剂泄漏时质量泄漏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建立了制冷剂一维、三维扩散数学物理模型,通过求解模型解析解和数值解,解决了制冷剂储罐有限时间泄漏扩散的浓度分布问题,比较了点源有限时间泄漏扩散模型和高斯烟雨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前者更能反映泄漏制冷剂的实际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烟云照相法来观测某工业区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参数,采用三摄像头图像处理系统现场记录有毒有害气体扩散情况,观测不同地形条件下羽烟流扩散轨迹和烟流区域,分析扩散机理,得出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进的有毒气体扩散高斯模型算法及仿真(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斯模型作为评价有毒气体泄漏后的扩散模型,因其计算量小、简单易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文章对有毒气体扩散的时空特性进行了讨论,通过引入一种时间因子,对现有高斯烟团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以时间函数为动态变换基点的有毒气体扩散模型.将有限时间内的有毒气体连续释放过程表述为实源和一系列虚源在多个时间区段内的释放子过程的组合.根据改进的高斯模型,编程实现了基于GIS的、实时的有毒气体扩散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有毒气体泄漏后的任意时间点的扩散浓度空间分布,能够较好地模拟有毒气体扩散的动态变换过程,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的预测和评估具有很好的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布里吉斯公式不能同时准确计算烟云抬升高度和烟云扩散率的缺陷,通过分析布里吉斯公式的基础假设及其推导过程,提出一个修正初始半径,并用它对布里吉斯公式的初始条件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布里吉斯公式可以同时准确计算烟云抬升路径和烟云扩散率,从而提高了布里吉斯公式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孙珩  黄素逸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27(10):107-108,112
针对布里吉斯公式不能同时准确计算烟云抬升高度和烟云扩散率的缺陷,通过分析布里吉斯公式的基础假设及其推导过程,提出一个修正初始半径。并用它对布里吉斯公式的初始条件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布里吉斯公式可以同时准确计算烟云抬升路径和烟云扩散率,从而提高了布里吉斯公式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SLAB View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炼宝 《科技信息》2010,(35):418-419
本文对SLAB模型及SLAB View软件在化学泄漏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江苏淮安段"3.29"液氯泄漏事故为例,对危险化学品的扩散过程及危害范围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8.
液体推进剂属于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会引起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因此,有效地控制推进剂泄漏,对于减缓危害十分重要。该文分析了液体推进剂的泄漏扩散过程,建立了推进剂管道或贮罐孔洞突发泄漏时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采用大气Gauss扩散模型计算了发生泄漏扩散时的安全距离和人员疏散范围。结果表明:当推进剂泄漏到直径为5 m的液池中且连续扩散时:偏二甲肼的安全疏散距离为1 200 m;四氧化二氮的安全疏散距离为600 m。该模型可用于推进剂泄漏时的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
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FD软件FLUENT对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破裂泄漏后的甲烷、硫化氢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受重气扩散时沉积效应的影响,高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时近地面的横向污染范围比普通天然气更大,烟云高度明显降低.在自然风速影响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危险气体向下风向偏移明显.压力为3.5 MPa、含硫化氢5%的高压天然气管道断裂泄漏2 min后,在环境风速影响下爆炸危险范围为下风向150~290 m,中毒范围为下风向0~270 m.山顶地形条件下的扩散规律与平地类似,山谷地形条件下硫化氢将发生沉积而不利于扩散.  相似文献   

10.
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CFD软件FLUENT对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破裂泄漏后的甲烷、硫化氢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受重气扩散时沉积效应的影响,高含硫天然气泄漏扩散时近地面的横向污染范围比普通天然气更大,烟云高度明显降低.在自然风速影响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危险气体向下风向偏移明显.压力为3.5 MPa、含硫化氢5%的高压天然气管道断裂泄漏2 min后,在环境风速影响下爆炸危险范围为下风向150~290 m,中毒范围为下风向0~270 m.山顶地形条件下的扩散规律与平地类似,山谷地形条件下硫化氢将发生沉积而不利于扩散.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斯烟流、烟团模式,通过坐标变换,计算区域大气环境中SO_2日均浓度,计算值与实际值比较,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30%,为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控制规划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冯崧  曾祥进  黄瑜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1):13619-13625
本文针对高斯烟团模型在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建立上的欠缺问题,提出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模型。根据气体源位置和环境风速信息,对坐标轴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构建变换后坐标和变换前坐标的数学转换公式,将多气体源的泄露扩散过程建模为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过程,建立适用于预测多稳定气体源泄露扩散趋势的改进高斯烟团模型。最后,以研究多个氯气气体源泄漏扩散问题为例,基于改进高斯烟团模型,根据毒物浓度时间伤害准则对其泄漏后的危险区域进行划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直筒型容器内的熔体,在轴对称浸入喷嘴吹气搅拌下所形成循环流场的基本特征。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气液两相区的结构,全浮力模型的观点得到证实。浮力作为基本驱动力的假设和流动参数的高斯分布规律被推荐作为速度场分布数学模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渡口空气质量模式研究结果。针对渡口山区地形,建立包括有风扩散、微风扩散和山谷风转换期漫烟扩散的一整套大气扩散计算公式。确立了具有当地特征的模式参数和模式输入参数。有风模式取高斯模式带地形校正因子(T)的途径。微风模式取带地形校正因子(T′)和逆温层影响修正的烟团积分模式。针对渡口山区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单峰型特点,建立山谷风转换期漫烟扩散模式,考虑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模式计算取得良好效果,浓度计算值与实测位的比值,一般不超过1.5—2.0倍范围;而且不论是浓度的季、月平均值还是日平均值,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分布形式和中心位置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摘要:海上稠油油田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元热流体吞吐是一项集热采、烟道气驱等采油机理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稠油开采技术,该技术在渤海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以渤海 M 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实验井为例,介绍了海上稠油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的特点;研究了热流体吞吐井各传热环节及井筒温度场分布模型,建立了井筒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以海上实际热流体吞吐井为例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隔热油管导热系数、下入深度、多元热流体组成等工艺参数对热采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海上稠油油田规模化热力采油工艺方案优化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火山喷发柱物理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力射流现象(又称羽流),是自然界很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世界上中最壮观的羽流现象是由爆炸性火山喷发的各种火山气体、细粒的火山喷发碎屑物所组成的火山喷发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火山蘑菇云.火山喷发柱的强弱和类型受火山喷发柱流体物理性质、动力状况力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本文重点讨论了火山喷发柱的地表部分的物理机制.在分析前人在此方面的实验数据和成果之后,初步得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竖井型隧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交通隧道中。采用稳态与非稳态方法对火灾工况下竖井型隧道的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竖井型自然通风口对高温烟气扩散的影响。研究认为,竖井自然通风口引入隧道外冷空气,显著降低火源端部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温烟气对火源处隧道顶板的破坏。通过竖井引入新风,显著降低火源附近的有毒气体浓度,改善了火灾救援条件。火灾产生的有毒烟气由隧道洞口集中排放转变为竖井自然通风口分散排放,这对制定火灾救援、人员疏散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隧道所设置的竖井自然通风口方案可满足火灾情况下人员逃生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一套耦合的模式系统模拟了浙江三门海岸复杂地形示踪试验的扩散过程。模式由风场诊断模式Calmet和拉格朗日随机游走扩散模式RPPM组成,Calmet提供高分辨率风场,RPPM计算地面浓度用以和实际观测值比较。在每次实验中,示踪物浓度在取样点处测得,所有的取样点分布在几条弧线上以便捕捉到烟流主体。由两种方法得到的地面浓度比较表明,这套模式系统较好地模拟了烟流的轨迹和地表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前煤层气注气数值模拟软件中均以扩展Langmuir模型模拟多组分气体吸附/解吸,以拟稳态单孔扩散模型和Fick定律描述煤层基质中气体扩散,虽然简单,便于应用,但存在较大局限性。以试验数据为依据,评价扩展Langmuir、IAS和2D PR-EOS多组分气体吸附模型可靠性,并建立Maxwell-Stefan双扩散模型模拟气体扩散过程。最后,将双扩散模型与煤储层气水两相多组分渗流模型耦合,利用IMPES方法求解研究煤层气注气过程。研究表明:2D PR-EOS模型预测结果优于扩展Langmuir和IAS模型;注气初期基质中多组分气体吸附和甲烷解吸速率较快,之后逐渐变缓;该模拟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煤层气衰竭和注气开发过程,预测煤基质中气体各组分浓度分布,为煤层气注气开发的研究及现场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