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女性主义经验论是女性主义对科学批判的女性主义认识论形式之一.它继承了传统经验论的一些观点,同时又对其进行改造.它将科学批判的目标指向了"坏科学",对主流科学进行修正.在知识的构想中,女性主义经验论强调通过妇女运动努力实现"好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5和分析了女性主义科学重建的起点,可能性及几种方案,并作了简要评论,分四部分:(1)女性主义对科学活动中的性别仿见及主流科学观的批判。(2)女性主义关于科学重建目标衣方法论基础的讨论。(3)重建的女笥主义经验主义的“修正”方案与女性主义立场论的“后续科学”方案。  相似文献   

3.
另一种科学另一类哲学--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立场论是女性主义的一种形式.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作为另一类哲学,对主流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并依据女性主义的立场,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理论,即作为另一种科学的女性主义后续科学.  相似文献   

4.
试论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心理学自产生以来,对于西方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义对主流心理学的核心假设-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批判,动摇了实证主义在心理学中不可一世的地位,使心理学关注历史化价值因素成为可能;女性主义心理学动摇了主流心理学的男性中心主义霸权,使女性经验与主观性成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范畴;女性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女性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不同的角度引起了心理学家对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反思,促进了心理学方法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以“性别分析”为核心展开其科学批判与科学研究,在传统科学观、建构论与科学实践论三种视域中形成三条不同的研究进路:(1)在传统科学观视域中,女性主义主要以“概念分析”为进路,试图通过对理性、客观性等概念的男性中心主义批判,揭示科学中的性别歧视与男性气质,并以女性气质、女性主义新客观性等概念构建其理论;(2)在建构论视域中,女性主义以“理论建构”为进路,试图通过对建构表征与反身性困境的批判和反思来构建女性主义科学衍射新模式与科学主客体交互关系理论;(3)在科学实践论视域中,女性主义以“异质性因素的动态分析”为其进路,使其科学研究视域转向性别、种族、阶级等异质性因素与科学的动态作用研究,揭示性别差异的多层次性与科学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对传统科学史观提出了诸多反思和挑战。它一方面批判了实证主义科学史所持有的客观主义、进步主义、普遍主义观念,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重新解读和定义了“客观”与“进步”的内涵;另一方面,它又试图同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史观保持一定的距离,试图避免相对主义立场,并追求一种新的包含情境性、价值和道德评判的、多元的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文化研究”是西方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和激进生态主义等多维视角出发,以认识论的建构主义和方法论的相对主义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素。通过对“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哲学批判,可以发现,虽然它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走向了极端,但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8.
哈耶克在20世纪40年代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是人类思想史中第一次正面地对科学主义思潮进行的批判。他采取了一条清晰的批判路径,从多个方面论证了科学方法滥用的危害,从而揭示出科学主义思潮暗含的诸多危险,如将导致人们对计划的渴望,以及极权社会的出现,进而批判了科学主义的狂妄和人类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倾向。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客观性研究,深刻揭示了科学客观性观念与男性价值观念之间产生关联的历史、心理学根源,既体现出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分析视域和立场,能丰富对科学客观性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认识论意义和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批判实在论目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已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主流学说,它从经济学学科的性质入手,对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绎主义进行了批判,讨论了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科学所应持有的本体论假设,并提出了对经济学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目的。本文评述了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并进一步讨论了经济学作为历史的和地理的科学及其比较方法的重要性。批判实在论在经济学中有其自身的传统,它植根于非主流经济学的长期发展之中,深入研究批判实在论对非主流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科学文化教育是中国女权运动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文化教育是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妇女的生存条件,促进其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中国妇女科学文化教育是在爱国士大夫的倡导启蒙下兴起的。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和启蒙老师独立人格意识的缺乏,使得中国妇女教育和女权运动具有鲜明的“男性化”特点和局限性。而唤醒受教育者的价值自觉,真正实现“人”的自立和自强,才是妇女科学文化教育和平权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科学、女性与客观性--兼评女性主义对科学客观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自诞生以来,客观性一直是它引以为豪的根据,而解释科学何以能成为“客观的”也成为科学哲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和基础。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对科学的客观性概念和意义作了一系列独特的有意义的探究,本文对其观点进行了分析、阐释和评价,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钱三强科学史贡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三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对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也贡献卓越。本文梳理了钱三强公开发表的有关科学技术史方面的著述,探讨了他对科学史的贡献,认为,钱三强是原子能科学技术史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记录者与研究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组织者与推动者。重视科学史的学术价值、科普功能、教育功能和资政功能是钱三强科学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关于《历学会通》对哥白尼日心体系的修改问题,科学史工作者提供的证据颇有说服力,应予以认真对待,但尚有探讨余地;明末清初正是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数学与占验开始萌发分离动向的时期,薛凤祚是这一潮流的见证人和主要参与者。其占验思想是其科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应给予宽容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薛凤祚的科学观是其科学思想的核心,研究它须以近代科学观为参照系,如此,方能正确判断其科学观的性质,厘清其中弥足珍贵的近代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科学大战”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英美学术界尤其是拉宾格尔和柯林斯等人致力于超越“科学大战”的努力进行了讨论,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从对立走向对话正在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我国学术界应当从中得到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科技与社会"研究栏目以及各主要专题,本文对"科技哲学"三种主要期刊在1979-2008年间所刊载的有关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中国近三十年"科技与社会"研究总的概况、各专题研究概况以及各专题主题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从概念上来说分属于事实与观念,科学史是事实的搜集,科学哲学则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知。二者的融合与互动,造就了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科学的归纳推理总不止是单纯的搜集事实,不仅要把事实收集在一起,而且要以新观点审视它们。同时还要引入一种新的精神因素,为了进行归纳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素质和训练。当代每一学科科学史发展与学科规律认识正在促进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与互动以及科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的复杂性审视--齐曼科学社会学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齐曼是一位科学家出身的科学社会学家。他认为现代科学正在从学院时代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因此其传统的学术规范即默顿规范随之也要作出相应的修正;科学进步也像生物进化,有自然选择但也有自组织能力;科学虽然并不具有绝对可靠性,但它仍然有理由值得我们去信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学史研究走向综合,科学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实现综合还没有统一可行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语境化,科学史研究本身的语境化,科学哲学与SSK等研究的语境化,史学理论研究的语境化四个方面,阐明了科学编史学综合化的必然性,表明科学史研究必将走向语境论的科学编史学综合,这也将成为科学史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科学观是在实践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因而实践性一直贯穿其科学理论建构的始终。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主要的分析文本,从马克思科学观的存在论基础、生成论基础以及价值论基础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力图全面论证实践在马克思科学观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