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近代体育观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体育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兴 起以及20 世纪20~30 年代出现的“土洋思想”交锋,伴以西方社会思潮而至的西方体育, 在传播的同时亦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国人体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强兵、御 侮和强种、强国的思潮,促使国人开始探讨体育救国之路;在军国民体育思潮的熏陶下, 体育救国成为人们一种“理想化”的选择;而在民主与科学思潮激荡下蜂拥而至的实用主 义体育与自然体育思潮、国粹主义体育与民族体育思潮,则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 统体育和西方体育,使人们从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角度开始走向体育的真义与本 质。这是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国人体育观变迁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中国 近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愚人节,你愚人了吗?愚人节,你被人愚弄了吗?愚人节的由来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记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出口公司”公厕,常被人们戏谑为人体的“出口公司”。人的吃喝拉撤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国人讲究饮食文化,举世瞩目,在繁华的都市里,饭店、酒家比比皆是,其品种之高档,装璜之豪华,连老外都会感到望洋兴叹,自愧弗如!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出口公司”就不那么讲究了,若想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寻找公厕,常常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有如大海捞针,或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以致联合国曾经向我国亮出了“黄牌”:“中国城市人均拥有厕所的数量居世界末位!”我国公厕的质量也同样令人堪忧,“脏、乱、臭”已成为公厕普遍存在的问题,国人对此无可奈何,习以为常,可却令老外少见多怪,望而生畏。海外人士到中  相似文献   

4.
日积月累形成的企业竞争力可能会瞬间毁于无妄之灾“非典”的爆发,使国人对于“危机”二字有了切肤之痛。特别是对于企业界来说,很多人是第一次领会到什么叫“不可抗力”,尽管这个词在以往几乎每份合同中都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犯一些大小不同的错误,即使是说本族语的人也不可避免,这也无可非议。但是,有时我们也会由于对英语的形式和结构使用不当,而犯大错误,使得那些说本族语的人也认为难以接受。因此,人们一直试图找到一种明确的方法来分析、纠正这些被视为“陋习”的错误,于是就产生了“对比性分析法”。“错误分析法”等等方法。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初期,母语的干扰是产生错误的根源。而这些错误又是在完全掌握其语法规则前,必然存在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时下中国以饱满的热情拥抱“全球化”,其间还伴随着“规则意识”的“觉醒”。但是,在激情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冷静思索全球化这一模棱两可的词汇所隐含的规则意识呢?这到底是谁的规则,其中又体现了何种正义呢?晚清以来,国际社会的规则似乎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改变了的是中国的国际地位。1919年国人发现的“强权即公理”,是否会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改变呢?这仍然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其说是改变了国际社会的规则,毋宁说只是提高了国际社会原有规则执行的成本,对于规则本身,并没有造成根本的颠覆。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出发,…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学习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国语言学界众所周知的现状及种种原因,修辞学的发展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成为一门“显学”,因而学习修辞学的意义也就不是人人明白。这不仅妨碍了修辞学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也不利于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提升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新经济”,成为最时髦的字眼之一。令人关注的是,新经济的崇拜者们似乎要彻底摆脱旧经济时代的所有游戏规则,跟以前的规则说拜拜了。到底是旧经济和旧经济规则都走入历史,还是有一些人对新经济崇拜得走火入魔? 历史上的新经济和目前的新经济 “新经济”这个字眼传出之前,国人大炒知识经济。等克林顿之辈道出了“新经济”之后,“知识经济”这个词就立刻“发旧”了。不管怎么称呼,新经  相似文献   

9.
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教育观念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只能诞生于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中  近年来,“知识经济”的概念及其所指称的社会经济性状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各种推介、评价文章层出不穷。这使人不禁联想到80年代初宣传“第三次浪潮”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国人传统观念的冲击和对落实“改革、开放”国策的促进作用。而这一次的影响更加深远。如果与100年前我国历史上的变迁对比,则“第三次浪潮”的宣传相当于100年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初,注意到西方之强盛在于船坚炮利之技术,而“知识经济”之传播则相当于其后才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其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健康状况却普遍降低了”——这是富裕起来的国人的普遍感受。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约有20%的国人长期处于健康线之下,7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颈椎病、肩周炎这些过去老年人的常犯病如今普遍流行于白领阶层、高级知识分子等“上班族”中。因此,医药保健品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城市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新宠。  相似文献   

11.
现在,到处都在提倡“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可是仍有少部分人不顾自己的安全,趁警察叔叔不注意乱闯红灯。为此,我想设计一种智能斑马线,有人试图闯红灯时,  相似文献   

12.
“只要有水,就会生草,水多些就能长树,树多些才会有人。”这一新疆民谚,寥寥数语深刻地提示了人、植物和水的三者关系,讲透了水与人是休戚相关的。难怪中国的“大禹治水”和西方的“摩西洪水”、“诺亚方舟”都是有关水的故事。一部人类史就是人和洪水、干旱奋斗的历史。实践告诉人们:一切得看水的“脸色”办事。  相似文献   

13.
如今,人们在装修厨房的时候,会找几本生活类书籍,照着其中西方风格的图片依葫芦画瓢。殊不知,那些书籍为追求视觉效果,大部分图片均是翻拍的西方生活类杂志中的照片。国人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器皿用具与西方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果生搬硬套,势必陷入既达不到画面  相似文献   

14.
小乔说法     
本期话题——“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中国人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西方人过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狂欢节……哦,对了,还有圣诞节等等等等。说这些干嘛?小乔是这样想的:国人随着腰包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失业”而自豪。殊不知,这种“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五个人吃着三个人的饭”的做法是一种虚假繁荣。当市场经济的澎湃巨浪荡涤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后,这一脆弱的表象便最终被打破,包括一部分有专长、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在内。如今失业、下岗等已无情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门话题。 人们不禁要问:是凡下岗,一般由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所招致,由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排斥所形成,由企业经营机制僵化带来效率低下所造成,按理说,甚富竞争力的企业人才不应在下岗之列。那为何作为职工中的精英力量  相似文献   

16.
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是西方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她既是崇高的春天之神、爱情之神,同时,她又是充满原欲之神、淫荡之神,该符号的“神格”出现了“文明”与“野性”之间的巨大张力。这一巨大张力常使国人感到百思不解。这个在以“伦理”为轴力的中国“文化范式”看来充满背谬、分裂的神格,当将其置入以“命运”为轴力的西方“文化范式”时,却是一个亲和、谐调、逻辑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程钇鑫 《青年科学》2009,(11):34-34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西方人的感恩节。在这一天,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们大多都会结草衔环。感恩报德:感父母的恩、感爱人的恩、感师长的恩、感同学的恩、感同事的恩、感朋友的恩、感国家的恩、感社会的恩、感生活的恩……  相似文献   

18.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的西绪福斯精神,孕育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悲剧意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形象是“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人”,是“局外人”,表现出少有的孤独和冷漠;寻找自我及其失败的悲哀,潜含着真正的悲剧性,生之忧与死之惧是现代人的病症,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断加以表现的主题,厌倦和恐惧构成现代主义文学悲剧意识的两大内容。“异化”是西方现代人们最严竣的悲剧性境遇,对人类崇高品格的否定,必然导致对悲剧崇高性的否定,因此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喜剧性的悲剧”或“反向悲剧”。  相似文献   

19.
石磊 《世界知识》2008,(5):54-57
对于投机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动的金融袭击,很多人都会出于“正义”而加以强烈谴责,金融大鳄索罗斯甚至曾经成为某些国家通缉的对象,前些日子国人对“货币战争”的热议,更是将令融袭击问题上升到国家甚至意识形态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早春三月,已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但是,在国人的心中,2006年的春潮早已滚滚而来:在科学大会和“两会”上,“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这样的声音正引导着中国前进的未来之路。这是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的第一春,人们心中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