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袁洪 《南昌高专学报》2009,(2):70-71,87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在运用语言顺应论有关语言语境顺应原理的基础上探讨词汇翻译过程。该过程是根据语境顺应选择译语语音、语形、语义的最佳结合点的过程。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不断选择与摒弃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永红 《科技信息》2007,(24):216-217
本文从顺应论和选择性注意理论的视角描述了微观翻译语境的构成要素,语境因素对译者选择的影响以及微观翻译语境中的互动制约机制,进而指出,译者随着微观翻译语境的动态变化而进行动态地顺应。所以他/她的语言处理方式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外商业合作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商标的翻译在树立品牌形象,赢得竞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深刻挖掘这些商标词语和翻译时,发现成功的商标翻译无一不是对各种语境因素做出顺应的结果。Jef.Verschuren从顺应的角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将语境重新进行了分类。本文拟借用Jef.Verschuren这种新理论分析成功商标翻译,并提出今后商标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5.
刘颖  廖述霞 《科技信息》2008,(2):161-162
口译教学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语言顺应论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本文从语言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概述了语言顺应论理论,重点从语境关系顺应和动态顺应两方面探讨语言顺应论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汉语新词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新词翻译有助于向外国译介中国。近年来,新词的翻译因没有固有的翻译模式和现成的翻译方法而成为译界讨论的热点。尝试用动态顺应理论作为新词的汉英翻译理据,提出译者在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的动态顺应,使译文能完整地诠释出汉语新词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7.
Jef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论观下的动态顺应理论认为,语言选择过程的动态顺应可以从时间顺应、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三个方面得到体现。本文旨在探讨动态顺应理论在汉英谚语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云霞 《科技信息》2011,(32):202-202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境。同一切语言的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文化精髓的沉淀,它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是常用的交际用语,所以,在习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选择恰当的交际策略和合适的翻译技巧。本文主要从语境顺应论方面来初步探讨习语的翻译,以便让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交际文化背景,更好的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9.
顺应论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出发重新审视翻译过程,认为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语言顺应论作为Verschueren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将对翻译学的理论革新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Jef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外宣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过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空缺现象,这给成功的外宣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外宣翻译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并着重探讨了外宣翻译中出现的文化空缺现象和顺应补偿。  相似文献   

11.
赵娜娜 《科技资讯》2012,(18):210-210,212
伴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加深,服务行业英译公示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变译理论为服务行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适用于服务行业公示语英译的变译方法有摘译,编译,缩译,改译,译写等。变译法的应用真正体现了服务业公示语的功能,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汉英旅游介绍语篇平行文本之间的语用对比分析(包括语言语用对比和社交语用对比)为基础,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指导,对温州地区景点介绍语篇的英译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顺应语言结构、顺应文化语境、顺应读者心理的翻译语用顺应策略,以求达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3.
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点论认为,交际是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为了交际的目的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用该理论审视英汉翻译实践,英汉翻译也是译者在言外环境(物理世界、心智世界和社会环境)的规约下,为了跨文化交际成功这一目的在语言内部结构上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最终取得原文与译文的语用等效。但在翻译实践中,这一理论同样面临实践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译者采用相互适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现代化的特征,在文化领域更是呈现出融汇通合的趋势,翻译界应摒育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归化式翻译策略,采用异化策略,以利于文化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实用翻译的一种,广告翻译的功利性决定了其翻译不可能是简单机械地重现原文,更不能死守传统的所谓“忠实”的翻译观。为了适应商业社会激烈的竞争,本文根据J.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提出:广告翻译是一个通过不断选择来顺应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从而成功完成广告翻译的任务,达到广告目的的一个过程。同时指出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顺应。  相似文献   

16.
借鉴语用学原则,结合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中的翻译实例,并从探讨TEM-8翻译中的解题策略着手,可以发现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其根本交际意图是译者通过一系列顺应选择寻求原文理解以及译文输出过程中的最佳关联。关联是翻译的根本意图,而顺应则是实现这种意图的具体手段。具体说来,译者通过不断做出顺应选择,寻求最佳关联,获取对原作的准确理解和定位,进而通过系列的顺应选择在译文中产生关联明示,准确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实现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的基本等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翻译研究的新视角。从生态翻译视角解读林译小说,可以发现其译作具有生态和谐、选择适应、译有所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生态特征,由此证实了生态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其指导力。  相似文献   

18.
韶关是广东的旅游资源大市,旅游景点颇多。旅游景点名称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韶关旅游的对外宣传和形象。根据旅游景点名称的特点,对韶关的几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名称进行分类,并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结合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对韶关几个旅游景点名称的英文翻译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