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增大新风比会引起空调系统能耗增加的问题,设置了新风预热器的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实现地下水热能梯级利用。在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新风比对新型和传统地下水源热泵机组所承担热负荷、制热性能因数和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相比,新型地下水源热泵机组节能效果明显。当新风比从10%增加至50%时,新型地下水源热泵机组节省能耗从17.4%上升至32.2%。该新型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适合作为人员密度高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2.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基于预测的末端再热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多区域变风量空调及其控制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新风控制策略———基于预测的末端再热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预测的方法对系统实施前馈控制,使用末端再热器调整区域的送风量,从而能够合理地分配新风.仿真结果表明,该新风控制策略与最大新风比控制策略相比,可以使系统保持较小的总新风吸入量,通过有效地控制各区域新风的配给,在保证各区域新风要求的同时,节约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空调系统热湿耦合处理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一种两级压缩双温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主要由2个压缩机、2个蒸发器(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冷凝器和2个电子膨胀阀构成。通过Simulink软件建立该空调系统的稳态数学仿真模型,并对换热器和压缩机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高、低温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比(RA)对该空调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计算该空调系统在不同室外气候条件下的COP和节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当2个蒸发器总换热面积一定时,随着RA增大,该空调系统的COP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室外空气的温度或相对湿度降低,该空调系统的COP逐渐增大,最高可达6.32;在制冷工况下,两级压缩双温空调系统比带新风的传统空调系统节能12.60%~30.97%,整个供冷季节的空调能耗可减少16.74%。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辐射制冷-独立新风空调系统负荷比的多目标优化,引入了BES-CFD耦合仿真方法,以长沙市某应用辐射制冷-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住宅房间为研究案例,同时研究了不同的送风温差和不同负荷比下的系统能耗及室内热环境,从节能、热舒适和运行安全性的角度,分析了最佳负荷比范围. 结果表明:考虑系统节能性时,不同送风温差的最佳负荷比范围分别为:46%~85%(4 ℃)、16%~85%(6 ℃)、3%~85%(8 ℃),且送风温差较大时更节能. 从热舒适角度分析,最佳负荷比范围分别为:20%~72%(4 ℃)、16%~59%(6 ℃)、3%~50%(8 ℃),较小的送风温差具有更大的负荷比调节区间. 各工况下顶板与地板壁面温度均高于近壁面空气露点温度,无结露风险. 综合考虑节能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的最优负荷比宜取:46%~72%(4 ℃)、16%~59%(6 ℃)、3%~50%(8 ℃).  相似文献   

5.
新风送风状态点的确定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中一直备受关注.新风处理的最终参数直接影响新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的选择,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能耗和室内的温、湿度的标准.通过对旅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夏季新风处理的4种典型工况进行分析,从节能和卫生要求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性质和要求的空调系统应采用不同的新风处理方案,供设计参考.图5,参6.  相似文献   

6.
直接采用冷却除湿方式对新风进行处理是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潜热处理的主要形式。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的方法对预冷型新风机组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风预冷段变工况运行和定工况运行均能满足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风送风的含湿量要求。针对某办公建筑,当考虑水系统输配能耗时,预冷段变工况模式比定工况运行模式节能5.29%。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船员培训中船用空调模拟器操作问题,建立了船用空调仿真模型,利用Simlink模块得出的仿真曲线为船用空调模拟器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现了对船用空调系统运行工况的实时仿真、动态仿真.正确可靠的数学模型和精确的仿真曲线为船舶空调模拟器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船用空调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变风量(VAV)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优点、系统构成和设计特点,从工程设计和节能出发,探讨并给出了空调系统风量调节和新风处理的一种设计方案,提出了采用负荷分析法进行VAV 空调系统设计的构思。  相似文献   

9.
空调系统新风节能与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目前空调系统常用的新风供应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采用新风换气机是解决空调系统新风节能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纺织企业空调能耗的特点,从空调参数指标,合理利用回风和新风、空调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空调能耗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能耗目标函数的空调新风量寻优控制方法,建立寻优控制的仿真模块,在TRNSYS仿真平台上对香港某办公楼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与最小新风量控制相比,寻优控制不仅节省了新风机的能耗,而且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能耗也都有所降低,系统全年可节能2.73×105 kWh,节能率17.1%,节能效果显著.尤其在香港过渡季的11月~3月的大部分时间,寻优控制不仅降低了空调系统能耗,而且能很好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顶板与侧墙结合的复合式空气载能辐射末端新形式,以某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这种复合式空气载能辐射末端在冬冷高湿地区的冬季供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式空气载能辐射空调系统在开启后30 min内可达到稳定状态,相比于传统空调供暖速率更快,稳定性更强,且稳定后室内温度变化相对均匀.该系统在冬季供暖性能较好,在人体活动范围内(距地0.2 m至2.2 m处)室内空气温度为16. 5 °C ~ 18.2 °C,相对湿度为33% ~ 36%.当设定温度为16 °C时,可基本满足冬季供暖要求.同时,该系统可有效改善由于物体遮挡而引起的地板温度过低情况,从而有效避免局部不舒适感.这种顶板与侧墙结合的复合式空气载能辐射末端满足冬季供暖需求,同时具备节能舒适的特点.试验结果可为未来空气载能辐射空调系统在冬冷高湿地区的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DeST建筑能耗分析软件,对某商场改造前后的建筑能耗以及空调系统用能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条件下,改善建筑的热特性,全年可减少耗能1.93%,节省运行费用13.42万元;采用高效、变频控制、变新风量空调系统,可提高设备的用能效率,节能27.81%,节省运行费用178.09万元.通过对空调系统用能的评价,得出了商场节能改造重点在于空调系统改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典型会议室环境,基于需求控制通风策略,对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房间空气品质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以典型的会议室环境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空调新风系统模型及房间CO2浓度模型;设计NN-PID(神经网络-PID)算法,并进行控制与仿真;在变风量空调实验平台上进行验证。结果所设计的NN-PID算法能有效利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在线自整定PID参数,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D算法。结论根据室内CO2浓度变化控制新风量,能很好地适应室内CO2浓度的动态特性,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降低地铁运行能耗,以南京地铁二号线为对象,对环控系统的空调大系统控制组成进行分析,提出了"事故风机兼作空调风机使用"的新型集成环控风机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新风量变化对通风空调能耗的影响,得出了空调节能效率随着新风百分比的增加而减少的结论,并建立了环控系统通风空调耗电量的理论计算公式。运用STESS模拟软件分别对地铁在原通风模式和新式通风模式下的初期、近期、远期进行能耗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新式风机运行模式,地铁全线初期、近期、远期每年节省电量分别为22.49%,21.95%,17.85%。  相似文献   

16.
 从(火用)概念出发分析了空调系统中的各类(火用)负荷,探讨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为此,以室外空气状态为参考环境,建立了各类(火用)负荷的计算公式,包括室内显热(火用)负荷、室内潜热(火用)负荷、新风显热(火用)负荷和新风潜热(火用)负荷。以长沙某办公建筑标准层为例,分析了其空调系统在夏季工况下间隙运行时的空调负荷与风冷和水冷两种情况下的(火用)负荷。结果显示,空调负荷和(火用)负荷在范围及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差异;空调负荷的品质很低,应采用低品位能源;新风潜热(火用)负荷在空调(火用)负荷构成中最大,采用表冷器除湿将产生大量冷凝水(火用)损;室内显热(火用)负荷的峰值比室内显热负荷要推后4h;采用水冷空调系统的(火用)负荷明显低于风冷空调系统的(火用)负荷。  相似文献   

17.
热管在空调节能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管是高效率的传热元件,可以用来回收空调系统排风中的能量.在直流式空调系统和一次回风系统中分别采用热管换热器进行对比,分析了增加热管换热器后空调系统的节能情况.论证了热管在空调应用中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供热、通风及空调(HVAC)系统,能降解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新型管状泡沫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该净化器能够灵活改变迎风面积来适应不同流速的HVAC系统,具有阻力低等优点.通过室内浓度的甲醛污染物的降解实验,考察了外部质量传递对该净化器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反应动力学和能量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醛的反应速率随着流速的增加先增加而后下降,在流速不小于0.66 m/s时光催化反应不受外部质量传递的影响;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甲醛的光催化降解过程;与多玻璃管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相比,所提出的管状泡沫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的能量效率增加了138%.  相似文献   

19.
基于PMV指标的列车空调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舒适控制不仅能满足人体的舒适感,而且还能满足系统节能的需要.对热舒适控制中的各变量进行了分析,采用模糊控制技术,选择空气温度作为直接受控的参数,并通过调节送风量来实现.以车厢内PMV值的偏差及偏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进行新风量的合理控制,使列车空调的控制随着人体舒适感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低位空调应用于住宅建筑中的节能和舒适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位送风的空调形式应用于住宅建筑的节能效应及舒适性水平,在模拟卧室的实验室里分别对传统的高位空调(CAC)和低位空调(FAC)在设定室内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测量其温度场和速度场,通过ADPI指标评价两种空调形式的舒适性水平;同时,对利用功率测试仪器测得的功率以及送回风的干湿球温度计算得到的两种系统不同工况下的COP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位空调的送风温度要高于同等工况下高位空调送风温度2.6—8.3℃,而ADPI值在大多数工况下也能满足ASHRAE要求的室内舒适性水平,尽管在实验的极端工况下略低于传统的高位空调的ADPI值.功率测试及COP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低位送风的空调系统要比使用传统的空调系统耗功平均减少14.9%,COP平均值由2.5提高到3.25,提高了2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