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修辞现象词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言语交际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临时修辞现象经历的偶用-常用-固化-词化这一历时过程,最后固定为词语形式,转化为词汇系统中固定成员的一种现象。文章从修辞现象词汇化内涵解析入手,对其独特性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修辞现象词汇化的拓展过程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对词汇学习和词汇能力发展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是词汇学习的一个要求,还是词汇能力发展的一个因素。同时,通过探讨词汇学习和词汇能力发展,提出学习者在词汇学习和词汇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有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取向,并认为元认知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习者获得词汇学习的高效率,进而实现词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词汇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共时的静态层面里,还表现在演变的历时发展过程中。系统的静态结构关系需要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才能真实地表现出来。通过对睡眠语义场与躺卧语义场从中古到近代演变的考察,可以发现单个词语的演变实际上受到整个词汇系统的控制,遵循了系统性的原则,表现出整体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从汉语词汇的意义、结构和交际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提出词汇与文化具有“融合关系”、“渗透关系”和“制约关系”。这些关系说明文化对词汇的理解、运用和规范有着很大的影响,重视文化因素对全面灵活地理解词汇的意义、深入细致地了解词汇的结构、准确扎实地掌握词汇的运用技巧大有裨益。每一语言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的内涵是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文化是这些词义产生、发展、衍变的关键。在汉语词汇系统中,表义的结构形式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它们形成了汉语词汇的构成规则。传统的伦理等级观念、约定俗成的民族表达习惯附加给词汇各种文化色彩的语用意义,这些多维的复合性文化使开放的词汇系统变得有序可循。  相似文献   

5.
随着言语认知理论的发展,语言研究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从研究语言体系本身转移到观察这个系统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相应地,词汇教学重点也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音形义三要素,而应注重词汇习得过程研究,优化词汇习得效果.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借鉴言语认知理论成果,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习得环境,为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宿红 《科技信息》2010,(23):I0204-I0205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和发展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本文拟从词汇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类型,动因,及隐喻认知这一重要变化方式进行论述。掌握词汇语义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民族不同文化的碰撞使然。语言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符号系统,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是交际的媒介。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和基本构成的词汇,最能体现出不同文化的差异。为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文化冲突,不仅要关注词汇的字面意义,而且要关注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词汇习得理论和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词汇习得理论的研究表明词汇习得的过程不仅仅是词汇量扩大的过程,即英语单词与母语等值词的对应过程,它还包括词汇语义化的过程以及语义网络的建立。它表现在学习词汇能力中接受性能力和产出性能力的均衡发展。在介绍这一理论的同时,讨论了它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民族不同文化的碰撞使然。语言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符号系统,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是交际的媒介。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和基本构成的词汇,最能体现出不同文化的差异。为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文化冲突,不仅要关注词汇的字面意义,而且要关注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马桂花 《科技信息》2009,(6):126-127
产出性词汇能力是词汇习得过程中较高的一个层面,词汇知识广度和词汇知识深度是表征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词汇知识广度可以通过词汇量大小进行衡量,对于词汇知识深度,提出三个指标进行衡量。本文以西部某理工科大学三个年级的300名学生为受试,通过对其产出性词汇量以及作文中产出性词汇深度知识的考察,勾勒出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的内部言语活动的生成一方面是诗意的无意识和意识中生命运动形式活动的必然产物,特别是作家诗意的深层心理结构是内部言语活动产生的基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没有脱离第一信号系统的不成熟的语言,具有前语言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焦点落在具体的句子成分上,并以凸显该句子成分达到突出句义侧重点的目的,据此,焦点可以认为是形式范畴的概念,它与焦点义(即语义侧重点)有着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同的焦点以其语音、词汇、句法各手段凸显出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焦点不仅与主位、述位、新旧信息有关,而且更根本的是,它与言语主体意识的侧重点有关。汉英焦点分布的位置都相当灵活,SVO语序原则和语境都是确定焦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有限可交换特殊图厄系统 (Σ∶ R)及其字问题 ,证明了一个有限可交换特殊图厄系统 (Σ∶ R)是一个有限群与一个自由幺半群的直积 ;在所讨论的系统是完备的情况下 ,得到了一个判定有限阶元问题存在的线性时间算法 ,这个算法同时还构造了字方程 xm =xn 的所有解  相似文献   

14.
霍米·巴巴的模拟既是一种统治策略,又是一种抵抗策略,它体现了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从巴巴的模拟概念入手,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北迁季节》中殖民关系双向模拟的痕迹。最后得出,在苏丹作家塔伊卜·萨利赫的重要作品《北迁季节》里,英国殖民者激发苏丹被殖民者的认同意识去模仿殖民者,同时被殖民者也在直接或间接地模拟殖民者企图颠覆殖民话语。在此过程中,来自双边文化的人都可能被他者文化同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殖民关系并非是单向的权利压迫,而是两种文化的协商和交融。  相似文献   

15.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汉语中的一个词一般不能通过词形的变化来实现词性的转变。但是,汉语谓词性成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名词化",从而在语义上由陈述变成指称。揭示了现代汉语复合词中的一类同形异构复合词"在词类转化过程中存在潜标记"转指——异构现象,并从认知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词类与句法成分对应关系表现的是发生学关系,而不表现类型学关系。因为,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的相同或相近,既可排除语序变化的因素:即使语序发生了改变,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依然不变;也可排除形态变化的因素:即使形态出现增多或简化,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依然不变。藏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对应关系的同与异,将证明藏汉双语的同源与否。  相似文献   

17.
词语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和开放的,意义的建构往往和文本中其它成分或其它文本联系在一起。词语的意义被放置在互文性编织成的意义网络之中。从词语的内涵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等角度探讨了互文性对词语意义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藏文分词是藏文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根据藏文虚词在藏文文本中的特殊作用以及虚词的兼类性、结合性、黏着变体性和还原特性,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藏语虚词切分的正向最大匹配的藏文分词系统,该系统对原始文本进行逐次扫描处理得到分词结果。实验表明,文章提出的藏文分词系统具有较高的切分精度和切分速度。  相似文献   

19.
王成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328-2332
自动分词是彝文信息处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彝文信息处理只要涉及到检索、翻译、校对等,就需要以词为基本单位。本文根据彝文的特点,介绍了彝文分词规范与分词词表的设计,提出了实现基于既定词表的彝文自动分词技术的算法选择、系统结构,以及实现流程,而且进行了抽样测试,其分词准确率和速度都比较令人满意。最后结合彝文的特点对实现彝文自动分词的难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语——指称动物名称的词以及以之为基础衍生出的复合词和固定结构。一方面,动物词语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大大地丰富了词汇系统;另一方面,相关新词的衍生、内部词义的发展、词与词之间的聚合关系显示了词汇的系统性。因此,动物词语有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