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音波测漏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述,对其在长输管道泄漏检测上的具体实现从系统组成和主要关注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阐述了音波测漏系统在国内长输管道应用的一个实例,对系统实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采集的音波序列中含有大量噪声,在进行泄漏特征提取之前必须进行降噪处理.通过频率分布和混沌性分析,引入泄漏音波序列局部投影方法.该方法寻找相空间重构过程中由噪声形成的子空间,通过抑制该空间中的噪声投影来达到降噪的目的.仿真信号测量和现场试验表明:局部投影方法适用于泄漏音波序列降噪,可以解决降噪过程中频率混叠和混沌性带来的问题;与其他方法相比,局部投影方法在时域统计指标、频域和功率谱分析、自相关函数分析以及提高信噪比等方面明显得到改善,大大提高了泄漏特征提取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在管道泄漏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输送管道泄漏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输送管道发生泄漏、管道附近的机械施工和人为破坏等事件产生的振动、压力或温度变化信号作用于光纤时,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产生的损耗具有不同的信号特征.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以同时获取损耗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在入射端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和在输出端利用光功率检测,可实现光纤上各点静态与动态损耗的测量和定位.计算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融合,根据信号特征判断并淮确定位管道泄漏等事件的发生,提高压力管道的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4.
输气管道泄漏音波在管内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在安装音波传感器前必须明确管内音波信号的传播距离。综合考虑介质黏滞吸收和热传导作用及特殊管件(弯管、分支及变径管)的吸收作用,建立泄漏音波在管内传播模型。利用改进的小波分析法对泄漏音波信号时频域特征进行分析,模拟分析不同特殊管件对音波传播的影响,并利用高压泄漏试验装置对建立的传播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泄漏音波在管内以平面波形式传播,泄漏信号幅值能量占优的频带主要集中在0~0.366 Hz及2.93~46.88 Hz内,直管和弯管对音波衰减影响较小,只有分支和变径(变径流量计、阀门)对音波传播影响较大;得到的拟合音波吸收系数与理论吸收系数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可提高音波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LabVIEW在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上位机的通信及数据处理模块,实现与单片机开发的下位机的串口通信.通过对下位机采集到的压力数据分析处理,能推算出压力异常的拐点时间,为计算输油管道泄漏点的实际位置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声发射技术在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管道泄漏检测法如负压波诊断法要求有很强的实时性,常因不能及时捕捉到泄漏信号而造成诊断失败,而声发射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无损检测方法,可根据泄漏时流体与泄漏孔隙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判断泄漏,实现对泄漏信号的连续捕捉,在检测原理上有很大的优势。利用声发射技术对管道泄漏检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声发射信号进行时频域分析,实现了对泄漏信号的有效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泄漏发生时的声发射能量主要集中在140-160 kHz,随着泄漏距离的增加,在200 kHz处的声发射能量将产生较大的衰减,从而验证了应用声发射技术进行管道泄漏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相关分析在管道泄漏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运输的日益发展,管道泄漏检测技术也显得日益重要。相关检漏法是当前应用较广、较有效的一种管道检漏方法,文章阐述了用相关函数理论进行管道泄漏检测的原理,给出了漏点定位的算法公式,并设计了单片机相关检漏系统,编制相关算法程序,终端显示泄漏点,为及时抢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管道泄漏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管道泄漏检测这一新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声发射技术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声发射技术的特点及检测原理,掌握了声发射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及源定位技术,然后进一步将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于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建立了管道泄漏声发射检测模型,并建立了两种泄漏定位模型。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管道泄漏声发射实验,对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提取,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柴油机喷油系统为例,将智能化方法引进BIT状态监测中,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智能BIT状态监测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促进BIT智能化状态监测理论在复杂电机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仪器技术在设备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仪器技术是一项在众多领域适用的技术。在设备在线监测中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简单易行,方便灵活,成本低,技术更新容易。此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固体压电陶瓷式压电探头安装结构复杂、响应频率范围窄、对于复杂曲面不适应等缺点导致的在管道泄漏检测中灵敏度不高、检测范围较近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新型柔性压电薄膜作为声发射传感器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首先,将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FE)高分子柔性压电薄膜与传统压电陶瓷式、空气耦合式3种传感器布置于管道表面;然后,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采集不同状态下的管道壁面信号;最后,通过FFT等时频域信号处理算法对采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时域和频域波形特征判断管道泄漏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在泄漏信号响应方面,新型P(VDF-TrFE)柔性压电薄膜相比传统压电陶瓷式传感器表现出了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大的响应值,能够检测出更小的泄漏,且该类型传感器受安装以及位置角度的限制较小;随着泄漏源距离的增加,P(VDF-TrFE)柔性压电传感器的衰减程度较压电陶瓷和空气耦合式传感器低,能够检测出更远距离的泄漏;P(VDF-TrFE)柔性压电传感器能够作为一种新型的声发射传感器应用于地埋管道泄漏等复杂结构损伤失效检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柴油机喷油系统为例,将智能化方法引进BIT状态监测中,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智能BIT状态监测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促进BIT智能化状态监测理论在复杂电机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程瑞瑛 《甘肃科技》2005,21(5):28-29
针对目前供水公司在供水过程中存在的供水泄漏问题,分析介绍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泄漏检测技术——基于互相关法的泄漏噪音检测技术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组态软件方便、灵活的开发环境,强大的报警、事件处理、趋势报表功能等,结合智能电参数综合采集模块,实现企业配电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大庆油田热电厂110KV母线室安装SF6泄漏报警监测系统,在现场中的解决措施,用以保证人身安全,满足电力安全生产需求,进行详细说明,旨在为同类发电机组电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管理中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主要通过在智能电网中融入物联网技术,这样既高效利用我国现有的电力系统基础设施资源,又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在智能电网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来改变人们现有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0.引言我国输油管道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条件,但目前该项技术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应用,没有充分发挥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面临对石油产品管道的调度,管理,维护等问题,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实时监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许延军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3):42-43,46
本论述针对油田管道泄漏检测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对延长油田泄露检测应用的瞬态负压波法的原理、泄露判断及波率确定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系统在延长管道的应用案例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小波分析在管道泄漏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多尺度小波变换,把管道泄漏产生的负压波信号作为瞬态信号,来识别管道的局部泄漏特征。以光滑函数的一阶导数作为小波母函数,研究了管道泄漏特征信号拐点区间的敏感性,突出小波变换系数的局部极值性。分析表明,检测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极值的奇异性准确地反映了管道检测信号的泄漏特征,并且从局部描述了管道泄漏信号的瞬态正则性。对各级尺度系数进行了S形曲线拟合,此曲线能够完整地描述管道泄漏瞬变特征,其拐点区间描述了管道发生泄漏时的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小波分析在管道泄漏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尺度小波变换 ,把管道泄漏产生的负压波信号作为瞬态信号 ,来识别管道的局部泄漏特征。以光滑函数的一阶导数作为小波母函数 ,研究了管道泄漏特征信号拐点区间的敏感性 ,突出小波变换系数的局部极值性。分析表明 ,检测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极值的奇异性准确地反映了管道检测信号的泄漏特征 ,并且从局部描述了管道泄漏信号的瞬态正则性。对各级尺度系数进行了S形曲线拟合 ,此曲线能够完整地描述管道泄漏瞬变特征 ,其拐点区间描述了管道发生泄漏时的瞬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