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生的生态文化根系与天人关系的生态场域的形成,促生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态叙事维度.以"原道"为理论基点,实现礼、天、心三者合一,中国古代文论在历史传承中以礼化、天化、心化的共生态势建构起了自身的生态理论体系.文本自洽、言说制衡、情志分合、诗人作诗、境界至上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生态叙事的逻辑展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态叙事策略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性发展理路、独特的致思方式与理论品养等,都对当下的理论建设与转型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的诗性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诗性智慧"不仅表现于诗的现象世界中,而且还直接表现在中国哲学的源头和深层结构中。中国境界形而上学的最后完成,并不在哲学学说中,而是在艺术———审美学说中。大凡中国的伟大诗人、词人,在其诗词背后,均可发见深邃、厚重的哲学意识与形上的哲学境界。"中国哲学诗性本体论"是一种"象征性的思维方式(一种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是具有风格化特色的文论。其风格化特色的涵义是:(一)文论方式体现出艺术风格的特点;(二)风格专论达到较高境界。这使中国古代文论在思维方式、内在构成及文风等方面具有了重要特色与价值。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政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与其说王维的诗歌创作代表的是唐诗的一种风格,毋宁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丈人的一种典型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从他创造的山水意境中,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点。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诗人们或消极避世麻醉自我,或积极入世又痛苦不堪,仕既不成,隐又不遂,只有如王维者才能即世超越、仕隐俱安。从他跃动无声、喧寂一如的山水诗画中,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诗人情见双泯、生灭自然的禅观,不禁为诗人即世超越、得失无碍的人生境界所叹服。  相似文献   

5.
“诗神”是古代诗学理论所追寻的最高层次的创作艺术规律。中国古代诗话对诗神的审视,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创作心理与倾向,是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诗歌理论心态。司空图身后的诗话作者,对诗神内涵构建的最终完工,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从此,以诗歌本质的内在精神为标准、借以挣脱传统形式美之束缚、品评古代诗歌创作之得失,渐成风气。同时,也对诗人在创作中追求诗神与外在的诗之形体相辅相成之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钟在中国的历史特别古老而悠久。早期的钟,是帝王贵族的乐器,逐渐用于祭祀,后来进入山林寺庙。随着时代的变化,钟声的内涵具有了丰富性和多样性。钟声或昭示时间,或造成幽静境界,或显示一种庄严性,等等。诗人借钟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诗,表达思想,抒写感情,使其具有现实内容和人生意义,以及艺术品格或宗教品格。古代诗歌中的钟声,把我们的心灵牵引到历史的远方。  相似文献   

7.
陈晨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3):149-152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绘画、书法等艺术体系的确立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中国的古代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中国艺术极其注重对境界的追求,以“境界”作为审美的最高层次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有极大的关联。从园林看,不论是上古的灵台,秦汉苑囿中的瀛海仙山或是中唐的“壶中天地”,园林实际上都是人们理想中的宇宙的艺术再现而已。当然本文并不是研究古代宇宙观的文章,只是以中唐以后的园林设计所反映的“天人之际”的宇宙观来看待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进而倡导设计者继承古代空间设计传统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构成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寄托感情的载体,更是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体现。要正确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就必须深入到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重读李、杜     
由于长期受大一统的儒家文化以及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封建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殊的“从仕”观念。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文化品格上形成严重的单一性倾向,在社会角色上,由于作为一种权力的话语的拥有者”,具有较严重的“救世主”及“代言人”观念,杜甫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又称“律诗”的集大成者及最高成就者,也是唐以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仕文化”的典型代表,又由于其伟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思想影响了以的的历代诗人和作家。李白则是一个例外.他亦以其创作和生活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一种另类的文化品格,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游离的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李白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他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言只是一个过客。本文试以李白和杜甫的部分作品及其生活经历,对两位诗人不同的文化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命、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是中国古代诗学对现实人生启示意义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今这个大多数人停留在功利境界、把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人生追求的社会里,通过诗歌审美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田园山水诗同古典绘画艺术有着极其相似的美学特质。王维是唐代著名的画家和山水诗人,他的诗作呈现出“诗画合一”的审美特色。这种艺术成因主要来自诗人创作时将写作与绘画两种技法的融合,诗人将白描、瞬间画面捕捉、色彩烘托以及构图方法融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诗画合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近百年来学术理论界关于王国维“境界”说的批评中,大致有三种结论趋势值得商讨:一是“悲观主义”论,二是“为文学而文学”论,三是“境界”与“意境”等同论.当代无数学者试图对王国维的“境界”与“意境”加以辨析,但最终回到“等同”论的园囿.这些论点或者关注其“哲学血缘”而把“境界”说视为哲学范畴,或者关注“诗学血缘”而把“境界”说视为审美范畴.而文献表明,王国维的“境界”说作为他的文学批评观,包括三个基本层次:“人生境界”、“诗人境界”和“文学境界”.以“人生境界”为核心,以“诗人境界”为枢机,以“文学境界”为导航,疗救国民灵魂,这正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旨意所在,也是“境界”说的基本思想,体现了“美育救国”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17.
论诗绝句是中国古代文论诗歌或阐述文艺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论诗绝句创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本文对之逐一进行了阐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以"仁"为基石,对古代沿袭下来的圣人、君子、小人等不同社会人格做了全新的阐释,赋予其有差别的道德意义。在此基础上,孔子划分出"斗筲之人""小人""士""君子""圣人"等五种人生境界,并把"学"作为提升人生境界的工夫。孔子认为"学"有四点要注意:要端正态度,要讲求方法,要随时随地,要克服意必固我。研究孔子人生境界论的意义在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国民道德修养,追求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诗词构成了古典文学王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女性诗人的创作笔触细腻而温婉,感情内敛而真挚,栖鸟、浮云、晓风等意象常常出现从而为女性诗词塑造了清丽脱俗的优美意境。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意象的异同方面通过两个实例的具体分析对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作初步探讨,以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递意象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诗歌受西方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颇大,从五四新诗到20世纪70、80年代的朦胧诗都可见到象征主义的影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发现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与我国古代的诗论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意象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现代话题,其实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象征主义领袖马拉美诗歌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有着相似之处,还可将他的诗歌和我国古代诗人李贺的诗歌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