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与研究,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城市旅游品牌构建具有现实意义.选取广东省粤北地区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旅游城市5年的统计数据,以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4个维度20项变量分析为基础,运用生态位理论、聚类分析方法,对粤北地区旅游城市进行生态位测评.依据综合生态位、空间格局以及各个维度的生态位等比较分析结果,将粤北旅游城市划分为3类:双核心城市为清远,节点城市包括韶关、梅州,网络城市包括河源、云浮.结合区域旅游竞合理论,提出为实现粤北城市旅游产业的“共生、多赢”格局,应该培育粤北城市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炼独特性、差异性城市旅游品牌,寻求跨城市、跨行业的合作,促进粤北区域旅游的创新、协调发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位的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竞合态势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测量体系由旅游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4大维度32项变量构成.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测评为基础,结合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指出各类城市的功能、优势和劣势及发展潜力.为实现“多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各城市应积极采取生态位分离、扩充等策略来优化竞争关系,以形成互动合作、层次有序的具有一定“生态位”差异的系统结构,并推动区域旅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旅游资源生态位研究现状和河北环京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运用生态位理论,以河北环京津区域内7个地区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测评模型对各地区旅游资源生态位大小进行测量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区域旅游协作和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期为环京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A级旅游景区的等级与数量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实力.创建A级旅游品牌,可以增加政府的旅游收入,发挥旅游功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可以实现区域的综合发展,展示地方形象,打造当地品牌.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358个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并选择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探讨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景区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广州、梅州、惠州、韶关、清远、佛山和东莞等城市;②景区呈现中心集聚的不均衡特征,集聚在以珠三角和粤北为中心的纵轴上,粤东粤西分布密度不高;③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分布有较明显差异;④社会经济、人口分布、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从其产生到发展,在区域生态维度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借助于生态学中对生态位内涵的描述,提出了旅游生态位,构建了影响旅游地生态位的核心生态因子体系.运用区域城市生态位的测量方法,选用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4个维度,共17个指标,分析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市旅游综合生态位.依据综合生态位的宽度把河南省旅游综合生态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更为直观地理解河南省的旅游发展、竞争、合作规律和一般的特征,发现各个地市旅游业的优势与发展潜力,以优化河南省旅游发展系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从其产生到发展,在区域生态维度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借助于生态学中对生态位内涵的描述,提出了旅游生态位,构建了影响旅游地生态位的核心生态因子体系.运用区域城市生态位的测量方法,选用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4个维度,共17个指标,分析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市旅游综合生态位.依据综合生态位的宽度把河南省旅游综合生态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更为直观地理解河南省的旅游发展、竞争、合作规律和一般的特征,发现各个地市旅游业的优势与发展潜力,以优化河南省旅游发展系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广西区域旅游布局,促进旅游产业有序协调发展,基于生态位理论,利用2011—2015年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相关变量数据构建了包含旅游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维度的区域旅游生态位测度系统,通过计算得到广西旅游生态位竞争态势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各城市的旅游生态位总体得分不高但内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旅游生态位发展态势持续扩充,影响力逐渐增强;区域旅游生态位等级可以划分为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网络城市3种类型,其中核心城市为南宁市和桂林市,节点城市为柳州市,其余11个城市为网络城市;在区域旅游生态位竞合关系中,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网络城市分别适宜采取领先战略、跟随战略、补缺战略.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是传统的产茶大省,也是茶叶的消费大省,茶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粤东、粤北山区地处亚热带作物区,高海拔山地多,雨量充沛,温度适宜,生态环境优越,是茶叶种植的理想地区。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为60多万亩,年产量约为4万吨左右,产茶区主要分布以梅州市、潮州市、河源市、韶关市、清远市为主的粤东、粤北山区,茶叶品种以梅州、潮州的单枞茶,河源的绿茶,韶关的白毛尖,清远的红茶为主。近年来,各产茶区都把茶叶产业的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农业支柱产业,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茶叶产业,逐步推…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福建省的九市一区,选取2010-2014年的福建省19组数据,构建福建省旅游城市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分析,运用spass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生态位测评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构建福建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表明:福建省旅游城市的发展有明显差异,分三种城市类型;通过分析构建以福州、厦门为核心城市,泉州、漳州、南平为节点城市,龙岩、三明、宁德、平潭区为网络城市的空间格局,并提出相应的构建对策,以优化福建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提升福建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08,(15):13-13
近日,韶关市顺利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地区之一。至此,韶关按照“生态发展区”的评价体系要求,打造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1.
韶关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并且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分析目前韶关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当前为进一步加快韶关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文明旅游,应该着重围绕"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进行。一个目标,就是以发展生态文明旅游为目标;二个原则,就是以建设文明生态和发展文明旅游为原则;三个轴心,就是以大丹霞、大南岭、大南华为轴心;四个举措,就是造产品、造品牌、造环境、造市场;五个品牌,就是韶关旅游要打响森林、温泉、遗产、宗教、民俗五张王牌。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韶关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韶关城市发展之初,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工业。随着资源能源价格的逐步攀升,韶关资源型工业开始陷入空前困境。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必要性进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结合韶关市实际.提出推进城市产业创新、有选择性承接珠三角以及其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依托优质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3.
旅游枢纽城市的建设在丝路经济带旅游开发中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旅游枢纽城市应具有聚集扩散和中转换乘2大功能.明确其功能内涵,合理构建旅游枢纽城市测评的指标体系,选取2013年的区域统计数据,以丝路经济带9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量测评.结果表明,成都、西安、重庆和昆明在各维度都位于前4位;聚集扩散功能与旅游资源丰度、国内外通航城市数量和旅游接待量密切相关,中转换乘功能与旅游资源丰度、中心度指数、旅游接待量3个变量具有因果关系.通过聚类将9座城市聚为2类,并对4个重点城市建设成为旅游枢纽的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唐山所辖8县(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旅游发展良莠不齐,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并表现出明显差异.从生态位视角建立测评模型,对8县(市)旅游资源禀赋、开发环境、客源吸引能力进行生态位分析,并根据测评结果将8县(市)旅游资源相对生态位划分成最优、优势、次优、劣势生态位4个层次,最后提出了旅游资源生态位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旅游非优区不是资源贫乏,就是经济落后、区位不理想,旅游发展条件较差.非优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局部优势资源打品牌塑形象,实现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业绩三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旅游非优区测评体系.通过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测评分析,判定了山东省旅游非优区的范围与非优因素,并以滨州市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策略,即适度开发、滚动开发、产品创新、形象制胜.  相似文献   

16.
刘启强 《广东科技》2016,(14):21-24
近年,位于粤北山区的清远在科技创新上大步前行,在为整个珠三角地区做好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的同时,清远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也成为新常态下粤东西北地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和标杆。日前,记者一行赴清远专访了市科技局局长林光美博士,通过访谈,对清远近年来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政策、思路及举措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阐述了红三角地区旅游及体育旅游资源现状,指出红三角地区旅游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包括:旅游资源和产业开发不足;缺乏区域间的协作和区域旅游的主题及品牌;游客的数量及客源构成有待于提高和优化.提出建立红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实施体育旅游品牌策略、建设体育旅游核心地带和线路及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完善客源组成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借鉴生态位理论评价城市对台旅游竞争力,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对台旅游竞争力生态位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德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城市对台旅游竞争力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研究得出,城市对台旅游竞争力生态位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三方面,竞争实力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竞争实力主要包括市场占有、产业结构和接待能力三方面,竞争潜力主要包括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三方面,竞争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区位条件三方面。以期在评价城市对台旅游竞争力时不仅能对城市的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价,更能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粤北文化的彰显与韶关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正确理解省委、市委建设文化大省、加快文化建设的决策,具体分析韶关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围绕韶关市“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从加大投入、体制创新、打响品牌、发展产业四个方面提出加快发展粤北特色文化,促进韶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交通新格局与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交通格局变迁后,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游客感知、三峡腹地发展、旅游交通方式3方面分析三峡库区交通格局变迁对旅游空间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峡库区交通格局变迁促进了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旅游景点数量的扩大和旅游活动范围的区域扩张;针对长江三峡旅游空间新格局,提出联合利用模式、深度利用模式、变化利用模式、产业利用模式、生态利用模式等若干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