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维码技术对设备管理而言有着较多的优势,文章立足于此,首先概述了二维码技术的几点性能,包括容量大、面积小以及性能优,然后就二维码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相应的分析,包括二维码在信息录入与设备调试、设备检修、备件更换等多个层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目前一维码信息容量有限,无法完整地表示设备的详细信息等弊端,讨论了在高校资产管理中使用二维码的可行性。设计了一个应用高校资产管理的QR二维码的编码和解码系统,包括基于PC端的二维码编码模块;和基于手机端的二维码解码模块。实践表明,二维码比一维码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资产管理中使用二维码提高了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浅谈二维码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晶晶 《科技资讯》2013,(33):29-30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二维码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高效率、安全性高、成本低的管理工具。本文从二维码的概念、特性、识读方法以及二维码应用等方面浅析了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概述手机二维码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二维码在资源定位、OPAC信息检索、链接门户网站、服务引导、身份认证、信息查询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手机二维码应用于图书馆的优势及做法。  相似文献   

5.
二维码技术为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建立起一条通道,让图书馆找到了融合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最佳方式。国外图书馆较早开展二维码应用,具备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近几年,随着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国内图书馆也开始利用二维码开展信息服务,但是还不够普及和深入。结合实际情况,建议国内图书馆先从图书处理、电子编目、信息检索、身份识别等环节着手开展二维码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二维码蕴藏大商机 在报纸、直邮册、地铁广告中看到心仪的商品,用手机扫描一下旁边相应的黑白图形,马上完成支付,即可坐等商品被送到家;在北京、成都、石家庄等城市,用手机扫描公交站牌上的黑白图形,即可轻松查询出行路线……近年来,黑白相间的二维码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最早发源于日本,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应用.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了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 "1"比特流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各种信息的自动处理.二维码还具有不同行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图形旋转变化处理功能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7.
二维码是一种利用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的编码,随着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二维码以便捷性、低成本和高效益在生产、商业等领域获得大量成功应用.近年来,国内科技馆、博物馆开始试水二维码应用.截至2012年12月,互联网排名前40位的国内科技馆中,经统计已有5家在临展或票务中使用过二维码技术,特别是在吸引青年人参与展览互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案例.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二维码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值得拓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二维码技术的完善,二维码营销成为了当下营销领域的热点,它所具备的新奇、便捷、互动性、低成本、易于传播等特点,使得基于二维码的营销迅速发展,科学分析影响二维码营销效果的因素,研究并创新二维码营销策略,对于提升企业营销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阐述了二维码营销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应用,论证了当前二维码营销的优势所在和存在问题,找出了影响二维码营销效果的因素(安全性、便捷性、适用性、专用性、低成本性以及顾客感知价值).建立了二维码营销效果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二维码营销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手机二维码——开启移动学习新窗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相关设备的逐渐成熟,催生了移动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使学习更趋多元化,教学更趋多样化。移动学习的诸多优势特点迎合了当今社会对学习的需求。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必须广泛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求实施的可行性,以期获得更好地发展。本文意图从手机二维码对移动学习的支持这一理念进行透视,分别从二维码、手机二维码以及手机二维码对移动学习的影响进行阐述,力图能为移动学习打开新的窗口,从而使移动学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强大又方便快捷的二维码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些二维码中还藏着哪些秘密?移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其实二维码的本质就是根据一个固定的计算转换方式,把一段文本信息转化为一个能够被识别的图片。如此简洁而神秘的二  相似文献   

11.
二维码技术是一种安全、便携的信息存储和传递技术。将含有文件属性信息的二维码标签与涉密文件绑定,将含有用户属性信息的二维码标签与涉密人员身份证件绑定,引入必要的信息安全技术,设计基于二维码标签的涉密文件保密管理系统,实现涉密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保密监督管理和失泄密后的快速溯源分析。系统构建在非联网环境下,提高了系统自身的保密安全,降低了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二维码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文章在对二维码技术和特点进行简要概述的前提下,阐述了二维码在当前图书馆管理中的几种应用方式,并对其在资源共享和图书采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件编号、文件名、数量、密级、发放文件单位、领取文件单位、文件使用情况等信息,利用二维码生成软件生成含有文件管理信息的二维码,并存入数据库。文件下发时将含有领取文件单位的二维码打印在文件每页中,下发给文件领取单位的文件即为指定的文件。扫描文件中的二维码能提取文件发放、使用信息,追踪查询文件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看电视时,屏幕的一角会出现个二维码,街边广告牌的一角也会赫然印着一个二维码,车票、机票上也开始印着二维码……有些二维码扫描使用后还可以打折优惠。二维码到底是啥东西呢?  相似文献   

15.
二维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是生成技术繁多,不易选择.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种二维码生成方法,并通过具体代码实现.对于二维码一般性需求,可以直接使用jquery-qrcode,快捷方便,但是jquery-qrcode存在依赖于浏览器、暂不支持中文等问题.对于需要在二维码中添加Logo图片、彩色二维码等需求,可以使用Google公司提供的ZXing库来实现,该方法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编写的代码较多.  相似文献   

16.
赵萌 《世界博览》2012,(10):54-55
正流行在日韩的消费模式在日本,买瓶饮料也不忘让你用二维码来互动下。"Scan and join"是美国在线营销constant contract公司为商家推出的一个新程序。这项新程序帮助商家生成含有其商品信息的QR码(quick response code缩写),并附加企业的链接地址,而消费者通过扫描这些二维码获得商家信息,并决定是否购买。说起来,constant contract公司的这项业务绝对算是"夕阳产业"——这是所谓二维码的一种。目前,二维码在日本掘金历程早已超过十年,而这一切的成功又取决于成熟的产业链打造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杨菲菲 《科技信息》2010,(32):246-247
本文对二维码技术及传统票务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传统票务系统的弊端,并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二维码的生成与识别原理,阐述了一种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子票务系统架构,以及在此架构下的二维码电子票的配送和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搭建了一套应用二维码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车主随车携带的二维码,就能够快速完成进出管理,具备高效、经济、可靠的特点。该系统使用含有车牌号、车主姓名等信息的二维码作为识别车辆合法身份的唯一介质,并通过在信息中增加生成时间来防止二维码被复制情况的发生,安全可靠。负责扫描的手机通过蓝牙与门禁连接,生成二维码、产生和维护数据库的工作均能在智能手机上完成。系统可以实现车辆出入的有效管理,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并且具备了蓝牙故障的实时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二维条码日益涌入我们生活的今天,重视二维码符号印刷质量,强调印刷质量控制和检测,是为了避免印刷质量达不到约定的符号等级而导致信息的误识读和误传递。条码技术是基于编码图形的标识技术,根据码制规范将字符转换为一定尺寸的条、空或模块阵列构成的条码符号图形,符号印刷质量决定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二维码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习惯、方便了人们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二维码技术开始应用于公园植物解说,成为公园发挥科普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对二维码植物解说实际使用效果的测评相对缺乏.本文基于北京中山公园二维码植物解说牌的1年扫描记录,结合该公园的植物物候特征,统计了二维码植物解说牌的扫码量及其时相分布,分析游客的植物认知偏好.研究表明:二维码植物解说牌整体扫码量低;休息日的扫码量高于工作日;木本植物的扫码比例高于草本植物;园内特色植物和植物的主要观赏期扫码量高.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还对二维码植物解说的未来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