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唐宋以来,经川、陕.滇入藏的三条路,大以川藏路为主,它以今天的康定为起点,经巴塘、八宿入藏,既是连接西藏和内地的军事要道,也是连接西藏和内地民间交往和贸易的生命线。它蜿蜒在崎岖的崇山峻岭之中。西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如丝棉织品、盐、茶等,都是从内地运去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牦牛和马队,所以那一条条山路便被称为“茶马道”。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川藏、青藏等多条公路的修通,原来的茶马道 多被废弃,于是,“茶 马道”变成了“茶马古 道”。2000年10月,我 有幸赴西藏边坝考察 时,竟在无意中重走了 …  相似文献   

2.
Ephr.  P 林志信 《世界科学》1990,12(4):23-23,15
  相似文献   

3.
4.
雪山的美丽和神秘,吸引了无数人为之付出一生.曾经有记者采访著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问他为什么要去攀登珠峰,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没有机会亲自去探访雪山丰富的生态环境.不过还好,我们可以借别人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展示给我们的美景. 缘起那是一个让梦想飞翔之地 第一次知道雀儿山是2010年,那时我在川西旅行,一路来到新路海,这汪瑶池碧水映衬着的便是雀儿山硕大的山体.那些清晰可见的冰川,当时就令我产生了一种想要攀登的冲动.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而彼时登山的冲动也早已被几年来路上的时光所磨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登雀儿山所追寻的,更多的是一种对过程的享受.行走在云端之上,俯瞰十万大山,眺望远方那一抹朝霞,唯有对山的敬意.雀儿山,对我而言,就是让梦想飞翔之地.  相似文献   

5.
6.
走进长江源     
关注母亲河-“绿色江河”-聚 焦长江源-严重分歧 1999年5月在简称为“绿色江河”的民间环保组织的倡议下,我们组织了“’99长江源生态环境考察”。队长杨欣原是一位江河漂流探险家和摄影家,但后来出于对母亲河的热爱,他走上了环保的道路。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为杨欣的追求执著感染,决心在业务方面给他以帮助,于是我成为了“’99长江源考察队”的一员。 考寨队原定40余人,但由于经费等具体问题而到西宁集合时只剩下12人。5月29日,我们乘火车从西宁出发,到达格尔木。经过一天的休整和准备,于6月1日分乘两辆…  相似文献   

7.
黄茂桓 《科学通报》1990,35(15):1125-1125
现代意义上的冰川物理学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才在我国出现。这时,天山冰川观测站恢复工作并走向现代化,加强了对外交流,一批出国学习学者回国开展自己的研究,冰川物理学在国内发展才具备物质和人才条件,在冰雪热力学、冰川动力学和冰的再结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7000m处冰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姚檀栋 《科学通报》1998,43(8):811-812
冰川是自然界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创造物,也是过去环境变化最可靠、最保真的天然档案馆.因此,从冰川中揭示过去环境变化的冰芯研究成为环境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科学家已通过南、北极冰芯研究,阐明了过去40万年(南极)和30万年(格陵兰)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特征.但科学家们在试图通过南、北极冰芯解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机制时,遇到了挑战.这就是没有中纬度地区的冰芯研究作桥粱,两极地区的冰芯研究就不能很好地在全球尺度上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最终解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机制问题.青藏高原是中纬度冰芯研究最理想的地区.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可以在全球…  相似文献   

9.
沙克尔顿营地离南极只有300哩,除极地荒漠外,很难把南极洲想象成别的什么东西。这个遥远大陆的98%左右被浩瀚无垠的大冰原覆盖,局部地区其平均厚度达3哩。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风最多的地方,最低温度为-89.2℃。但南极洲并非一直是如此寒冷干燥。在1996年初的最后一个作业季节期间,留在沙克尔顿营地的科学家在附近的多米尼思山区发现了苔藓类植物和海贝壳。他们宣称这些发现物是300万年前该地区曾存在温暖环境的证据。这个发现不但使科学界大吃一惊,而且也使科学家困惑不解。这不仅违背了人们对南极的传统认识,而且提出以严寒的南…  相似文献   

10.
刘耕年  陈艺鑫  张跃  傅海荣 《科学通报》2009,54(23):3771-3777
海螺沟冰川地处温暖湿润的海洋环境, 冰川运动速度较快, 冰川底部接近压融点, 存在丰富的冰川融水. 冰川底部有丰富的碎屑, 为冰川磨蚀提供了有效“研磨工具”.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冰蚀基岩面矿物变形破裂特点, 揭示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同程度存在变形、破裂和化学蚀变. 受矿物晶格特性制约, 黑云母发生弯曲变形较普遍, 弯曲方向多与冰川流向一致, 少量角闪石也出现弯曲变形; 石英和长石多见高角度张性破裂和低角度压剪破裂, 个别矿物被完全压碎(糜棱岩化), 显示出其刚性特点. 冰川底部的磨蚀、拔蚀、冰下流水作用和冰下溶蚀作用在微观尺度上都得到证实. 矿物的变形、破碎是冰川底部侵蚀的基本机制, 海螺沟冰川单次磨蚀厚度在30~90 μm, 统计平均50 μm, 主要产生粉砂粒级碎屑. 基岩表面矿物变形破碎程度向下迅速降低. 推算本地的冰川侵蚀速率约2.2~11.4 mm/a, 与其他海洋性山岳冰川侵蚀速率较一致, 小于阿拉斯加大规模山麓冰川的侵蚀速率(10~30 mm/a), 大于大陆性冰川的侵蚀速率(0.1~1.0 mm/a). 冰川类型、冰川规模是影响侵蚀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冰芯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姚檀栋  王宁练 《科学通报》1997,42(3):225-230
冰芯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是通过从冰川(包括冰盖和冰帽及其他类型的冰川)中钻取冰样,检测过去气候与环境变化、监测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预测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多学科交叉性前沿研究领域.通过对冰芯中气候与环境信息的研究,可揭示近至现代、远至过去几十万年的气候、环境特征,同时也可通过与现代气象记录的结合,提高预报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冰芯研究的思想最初由H.Bader 于1954年提出,C.C.Langway等人又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这一思想.第一根穿透整个冰盖的冰芯计划是1966年在格陵兰Camp Century实施的.其后相继完成的有1968年实施的南极Byrd Station冰芯计划、1979年实施的南极Dome C冰芯计划以及80年代初在南极实施的Vostok冰芯计划和在格陵兰实施的Dye 3冰芯计划等.1989年至1990年,秦大河等通过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实施了大范围浅  相似文献   

12.
喜马拉雅山中段抗物热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凌龙  田立德  蒲健辰  王朋岭 《科学通报》2010,55(18):1766-1774
结合实测差分GPS数据、冰川雷达测厚数据与地形图以及遥感数据, 对比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地区抗物热冰川1974年与现在的空间范围, 估算了近30多年来该冰川的变化, 特别是冰川的体积变化. 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冰川处于大幅度的物质亏损状态, 冰川面积减少了34.2%, 体积减少了48.2%, 平均厚度减薄了7.5 m. 这一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体积的减小远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通过对位于希夏邦马地区两个气象站气象资料的分析, 发现该地区自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气温升高显著. 气候转暖所导致的大幅度冰川退缩, 将对水文与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贡嘎奇观     
冰川世界 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有现代冰川74条。由于贡嘎山地区气候潮湿,降水十分丰富,在雪线的高度上,一年降水可达2000-3000毫米,使得在雪线以下仅隔几百米紧接着就是森林。贡嘎山属于海洋性冰川发育区,与其他青藏高原内部的高山有着明显的不同。像昆仑山、唐古拉山、藏北高原以及祁连山等气候干旱的地方,属于大陆性冰川发育区,雪线以下全是荒凉、裸露的山坡,根本看不到森林。而在贡  相似文献   

14.
一轮朝阳从雪山后面喷薄而出,在气势磅礴的藏南枪勇冰川上投下了一片温柔的辉煌。紫色的晨雾从抢勇错湖面上一团团一片片地冉冉升起,在半封闭的冰川谷地中漂浮飞荡。向冰川望去,只见那些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冰塔仿佛刚从睡梦中醒来,有的在弯腰,有的技踢腿,开始了它们又一天的“生活”由于我们科学考察队有规定,外出活动尤其是上冰川,必须是有组织的统一行动,绝对不允许单独一人进入冰川内部,以免发生不测因此几天来,我们除了整修营地,建立和完善观察站外,就是在湖区附近进行古冰川地质地貌考察看到伸手可及的枪勇冰川.我心里…  相似文献   

15.
冰川变化的数值模拟及其预测是冰冻圈科学的前沿方向.本文介绍了对山地冰川进行数值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求解二维的冰川流动方程,对1号冰川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同时通过线性分析构建了一个未来升温情景:2010~2070年1号冰川地区升温速率为0.17℃/10a,而降水量保持不变.在此气候情景下,从冰川变化的物理过程,预测了2010~2070年期间1号冰川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2040年以前,冰川末端退缩比较缓慢,但消融区厚度减薄较快.2040年以后,冰川末端退缩加剧,最终于2070年左右退缩为冰斗.从冰川流动原理证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山地冰川退缩将会越来越剧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境内又一种新成冰作用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我国学者,在青藏高原南部希夏邦马峰地区达索冰川7000m处大平台,发现有重结晶带,长约3km,宽超过1km,平均测厚达350m以上。文中详细叙述了和讨论达索冰川成冰作用过程,夏同我所带来的丰沛降水、多云天气每天降雪所产生的高反照率是形成再冰结-重结晶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关注北极     
北极,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如果从1650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把北极地区海洋划成独立的海洋(当时称为大北洋)算起,三百多年来,人类没有放弃过对北极的探险和考察。不过,当探险者站立在这万古冰雪荒原之  相似文献   

18.
胡海 《科学之友》2006,(12):84-85
终于有机会一亲瑞士的芳泽。我从容地一路由苏黎世入境,流连在如梦幻般美丽的卢塞恩,于洛桑尽情享受一把空中飞人的乐趣,又与著名的西墉古堡来一次贴身接触。而坐在几乎全部由玻璃制成的“冰川快车”上,品着三文鱼,从千年冰川上呼啸而过的感受,更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6日,中央电视台和国内各大网站都有这样一条消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冰川雪藻。这是由冰川学家张文敬在北纬78°13′的北极冰川上发现的。现在让我们跟随张文敬教授去——  相似文献   

20.
正横亘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横断山脉,不仅以其广袤的原始森林、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江并流的河川地貌和多民族聚居的历史人文景观著称于世,还是一个多雪山冰川的"冰冻圈王国"。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在这句诗里,杜甫以居住在成都平原的人所特有的视角赞美了横断山绵延千里的雪山冰川。中国是一个山地冰川特别发育的国度,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数量分布最多的国家。冰川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