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静”是老子和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过程中,只有淡化主体,虚己忘我,保持物我俱丧的虚静状态,体生命、艺术与自然万物的合和之道,才能使审美活动具有超越性,真正表现为精神活动和超功利活动。老庄虚静观的美学价值在于:其不仅是一种人格理想,且提供了一种对于诗歌、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及其审美活动的审美方法论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老庄哲学中最精彩的生态智慧。老庄认为人源于自然而又统一于自然;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实践无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于我合一等。学习和挖掘这些思想财富,对于我们当下建立"生态文明"无疑具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虚静说是《文心雕龙·神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艺术观念,主要指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状态与创作前必要的心理状态准备。本文旨在对虚静说的哲学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刘勰的《神思》篇中的虚静说来源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老庄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笃诚虚静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与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的儒家学派出现分歧,从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在这种语境下体现出的老庄对待"智"或知识分子的态度,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很多"反智"的词藻,但实际上老庄并不是绝对反智的,而是对"智"的一种批判,一种超越,以期达到更高的治世境界,维护传统的"道"统体制,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倪瓒在诗歌方面推崇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风,在绘画方面赞同米芾的观点,追慕董源的平淡画风。他的山水画和题画诗,具有平淡萧散、无雕饰的简朴风格,表现了大自然清幽、静谧、恬淡的美。这既得之于老庄的虚静恬淡,又得之于禅宗僧人求得“净心”的禅悦、禅趣。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对生活的观念十分复杂,但哲学家们都认为人类必须有智慧,有勇气,才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是他们对“智慧”和“勇气”的理解不同罢了。把孔孟那种比较积极的观念和老庄那种比较圆滑的和平的观念调合起来,成为中庸的哲学;这种哲学是动与静冲突而产生的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介于动与不动之间,  相似文献   

7.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列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列子》哲学形下个体生存重当生之乐,尤重身体之乐;而要得当生之乐,必依人之本性,重生贵己,虚静处世;个体惟顺命安时,虚己顺物,非名去智,方可虚静处世。《列子》哲学这种另类的个体生存方式予现时代个体生存以重要启示。个体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旨归,现时代要实现个体的和谐快乐,个体既要合理享受,又须旷达处世,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8.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列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列子》哲学形下个体生存重当生之乐,尤重身体之乐;而要得当生之乐,必依人之本性,重生贵己,虚静处世;个体惟顺命安时,虚己顺物,非名去智,方可虚静处世。《列子》哲学这种另类的个体生存方式予现时代个体生存以重要启示。个体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旨归,现时代要实现个体的和谐快乐,个体既要合理享受,又须旷达处世,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9.
浅谈意境论与老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总前人的研究,以情景交融、物我合一、通过外在真实的形式和存在来追求无限的意蕴,追求余味无穷中的虚静之境为最高境界的诗歌被评说为有意境。在对中国古代意境的探求中不难发现老庄思想的影响痕迹,具体体现在:道家对“化同于大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的追求;对“道”的本真只能感悟,不可言说的理解;通过“心斋”、“坐忘”、“神遇”、“意至”达到的虚静的“道”的最高境界三个方面。可以说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人在把“遒”作为个体精神修养的标准和方式的同时,体现在文学中则是对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把龙文化提升到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高度来考察,可以分别从虚与实、阴与阳、一与多、异与同、静与动、善与恶、古与今、扬与弃、生与死等九个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理性批判与人文关怀是老庄与海德格尔在哲学上的两个契合点。在理性批判上,老庄侧重于道德批判,海德格尔侧重于技术批判,两种批判的旨意都在于要使人获得原初性存在的本质,达到一种理想的生存境界,这两种面向生活本身的哲学都表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老庄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对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理性膨胀、人文关怀失落的背景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励健 《科技信息》2010,(35):J0290-J0290,J0433
《心》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第一主角"先生"对"静"的感情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萌"。"萌"虽然是现代年轻人的新语,但这种感情元素在日本明治大正年代的作品中也有所反应。本文将"萌"界定为具备幻想性、单纯性和选择性的"纯爱"情结,是现代物质社会中信仰纯爱的人的救赎和理想。无论是大正时期小说《心》中的"先生",还是现代社会的年轻人,被社会性别意识和金钱关系束缚的心灵深处都向往理想的纯爱。本文试探索"先生"的感情世界,比较"先生"对"静"的感情与"萌"这一感情元素得分相似,解释"先生"的内心寄托。  相似文献   

13.
追寻原母神——关于宇宙创生神话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宇宙起源,中国的老庄学说和古希腊创世神话都显示出了宇宙混沌的观念,却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阐释,老庄学说把宇宙之混沌抽象为"道";而古希腊创世神话则把它具象化为一个生育了众神的原母神卡俄斯。无论是老庄学说中的"道",还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混沌神卡俄斯,作为混沌时期孕育万物的生命之源,都具有原母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子指归》是现存汉代为数不多的注老作品之一.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它鲜明地体现了汉代老子注解受到时代思潮--黄老学影响的特点.具体来说,表现在其宇宙观上,则是通过强调宇宙生成过程中的"道"、"一"、"气"等因素的"虚无"、"无为"、"自然"属性,以实现其"有生于无,实生于虚"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15.
"道"是老子虚设出来的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理想方式.它表现为"虚静"、"自然"、"无为"等具体形态.老子认为世间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人们也应回到原本的虚静和与世无争的状态中去.虚静与老子的无为、知足等观点有着密切关系,对现代的人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庄子有关修辞的美学思想尚未明显地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在谈论到庄子的修辞美学思想时往往会涉及到对其哲学的研究 ,在其生动具体的譬喻和寓言故事中 ,体现出了崇尚自然、朴素的修辞之美 ;崇尚虚静的修辞之美。他的修辞美学思想理论对古人甚至今人仍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六朝隐逸之风盛行与"虚静"内涵发展关系密切。中国隐逸文化本质是一种"静观的人生","虚静"是隐逸思想的重要文化符号。先秦时期"虚静"成为观照事物的方式,后逐渐向审美心理转化。延至两汉,由于性命学的发展,"虚静"作为修炼"心性"的方式之一,成为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六朝士人崇尚"虚静",归隐成风,根源在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例如生命意识的高涨,对个体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品藻人物以"虚静"为标尺、为旨趣的艺术审美的新构等,这些"合力"掀起了六朝隐逸的高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8.
老子和庄子均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两人的思想有明显的贯通之处,人们习惯上总是把老庄二字相提并论。魏晋玄学的两大流派——正始玄学和竹林玄学,又是老庄道教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本文阐述并揭示了老庄哲学的主要差异与魏晋玄学两大流派之间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9.
雷文学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54-56,70
许地山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但是,在他的小说大量的宗教故事、宗教人物和宗教理念中,夹杂了大量老庄思想。作为本土哲学,老庄思想深入影响了许地山对人生苦的看法、对命运的解释和对人生本真的探寻。  相似文献   

20.
“神与物游”的源头在于老庄哲学。老庄对“道”的终极追求是“神与物游”的思想基础。刘勰从创作论的角度对“神与物游”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 ,使意象创造理论开始趋于完备 ,从而为意境理论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