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英格兰人一直以世界喝茶冠军著称于世。据统计,英格兰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喝茶1,650杯,平均每天4杯半,是世界上消费茶叶最多的民族。然而,据最新统计,当今的“喝茶冠军”已让位于爱尔兰人。爱尔兰人每年喝1,724杯,平均每  相似文献   

2.
<正>咖啡是消费量仅次于茶的饮料,全世界一天要喝掉16亿杯以上的咖啡。一说起喝茶,很多人马上就联想到喝咖啡。《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科学世界》2017年第7期)发表后,一些读者希望我再谈谈喝咖啡和癌症的关系。现在经常能看到喝咖啡能够防癌的文章,比如有一个健康科普写手写的《那些广为流传的抗癌方法基本上都是错的》在网上流传甚广,文中在列举了各种错误的抗癌方法后,作者也建议了一些预防  相似文献   

3.
人生如茶     
《青年科学》2008,(4):1-1
把人生比作茶,这是对人生的参禅,也是对茶道的感悟。一个人喝茶时间久了,便会悟出许多人生滋味,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在品茶呢?云南大理白族有喝"三道茶"的习俗,它的独特风味是:一苦、二甜、三淡。有人以此来比喻人生的"三重境界",即:青年时期要吃苦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欧美国家十分推崇向我国学习喝茶,因为多项研究证实,喝茶有益健康,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喝3杯甘菊茶利于改善血糖水平。其实除了绿茶、红茶、花茶,我国传统医学还讲究喝养生茶。《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四位著名的老中医,分享他们一辈子都离不开的养生茶。1.李乾构: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04,(12):41
中国和英国都是世界上以饮茶而闻名的国家,但在喝什么茶及喝茶方式上,二者却有着很大的区别。英式下午茶通常在下午4-5点钟时进行,并且要搭配一些的甜点,这对补充人体能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谈茶     
少年时代,在南方家乡可以说是喝茶长大的,特别是炎炎夏日,一杯冷凉的茶水喝下去,那舒适之感,难以言语形容。到北方这半个世纪以来,很少喝茶,而是习惯喝白开水了。近年偶然翻阅了一些关于茶叶或与茶有关的文献,才知茶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其知识的内涵既丰富又精采,不禁为之惊异,惊叹自己关于茶知识的孤陋寡闻。茶是什么植物?它是属于茶科山茶属的一种,在南方广大地区分布。那是一种灌木,其叶子油光发亮又较厚质,花是白色的,略有芳香。春天摘下它的嫩芽叶作茶,一般认为品质好,味香浓郁。我只记得家乡的人家自采茶叶、加工烘干的时候,满屋生香,充满了神秘之感。  相似文献   

7.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模式相比,GCT、CT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茶芽长、茶芽密度、百芽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但茶叶水浸出物、咖啡因、氨基酸含量增加,仅茶多酚含量降低,可见茶园间种银杏或板栗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因子中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是蒸腾速率,其次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小的是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8.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上一种比较严重的叶部病害。一般在生长势旺盛的茶树以及壮龄茶树均易受此病的为害。茶树受害后,通常情况下,使茶树生长不良,新梢不壮,芽头瘦弱,致使茶树未老先衰,产量下降,严重的茶树枯黄落叶,茶树顶端枝枯死,无茶可采。如何防治好茶云纹叶枯病,已成为保证茶叶丰产丰收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临沧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沧地处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中心,是古茶树遗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境内分布着广袤的野生茶园、栽培茶园,有着基础雄厚的现代茶业、多样性的茶文化及原生民族文化,是人类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茶树从野生到栽培,茶及茶文化的起源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由于茶叶中含有γ—氨基丁酸等降压物质,所以长期饮茶具有消脂降压作用。γ—氨基丁酸是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它是在嫌气条件下,由茶叶中所含的谷氨酸在谷氨脱羰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为此,日本的茶叶研究部门已探索出加工强化降压茶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原料选择凡是茶树的芽叶,均可制成强化降压茶。但谷氨酸含量高的茶树品种其芽叶加工降压茶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福鼎大白茶、黔茶1号、黔茶8号茶树鲜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3种不同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中福鼎大白茶44种,黔茶1号35种,黔茶8号50种,共有香气成分17种,占全部香气物质的百分比达到90%以上.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青叶醇、乙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和己醛在3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中含量较为丰富,共同作用形成茶树鲜叶清香;芳樟醇、香叶醇、4-戊烯醛、青叶醛、壬醛、乙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在3个茶树品种(品系)间含量差异较大,可作为关键香气物质进行茶树品种的鉴定区分.3个茶树品种(品系)的萜烯指数为福鼎大白茶(0.73)、黔茶8号(0.65)、黔茶1号(0.89),黔茶1号萜烯指数接近野生大树茶,说明筛选出黔茶1号的湄潭苔茶群体品种是较为原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2.
金矿挖尽,金子有殆尽之时;而茶树的片片绿叶,只会越长越多,采了又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金子”。茶树被世界各国公认为“金树”。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有160多个国家饮茶,饮茶人数达20多亿。茶叶不仅与咖啡、可可一起成为世界三大饮料,而且被称为“世界第一饮”。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并种植茶的民族。但也有人说,茶树原产地在印度。科研工作者对茶树的染色体和儿茶素进行研究发现,染色全核型进化最原始的是中国四川省金佛山的大叶茶,依次为云南省双江大叶茶、台湾大叶茶、印度阿萨姆大叶茶。茶树中…  相似文献   

13.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是故,即因此,此后八句,将进一步阐说易卦的由来及其神奇功用。这里我们先看前四句。先看第一、二分句——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先看何为"阖"?《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门扇也。一曰闭也。从门盍声。胡腊切。原义为门窗,后引申为关门窗。再看何为"辟"?《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属皆从辟。必益切。辟,开也。  相似文献   

14.
你会喝水吗     
张一平 《少儿科技》2011,(10):35-36
你会喝水吗?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一定会觉得奇怪:我每天都喝水啊,难道还有不会喝水的人?那么,你喝水是否科学呢?你是口渴时喝水,还是不等口渴就喝水?你大多数情况下是喝茶、喝饮料、喝咖啡,还是喝白开水?你一天喝几次水,总共大约有多少?  相似文献   

15.
不同茶多酚含量的茶树品种对茶尺蠖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种茶多酚含量不同的茶树品种鲜叶分别饲育茶尺蠖幼虫,结果表明:茶尺蠖幼虫在食叶量、发育历期和体重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供试茶树品种中,茶多酚含量本山<毛蟹<迎霜<红芽佛手,茶尺蠖幼虫生长速率本山>毛蟹>迎霜>红芽佛手,即茶多酚含量与茶尺蠖幼虫生长发育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段忠玉 《科技信息》2010,(34):I0396-I039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向西方各国传播开去,特别是英国形成了特有的英语茶语言。本文总结了中西方与"茶"有关的语言,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茶经》记载"茶者,紫为上……"紫茶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在望谟县郊纳镇,就生长着这种茶树,当地人称为八步茶,又名"紫娟茶"。紫娟茶花青素和咖啡碱含量较其他茶类高,茶汤滋味较苦,具有一定保健功效。位于郊纳镇滇冗岩村、铁炉村、八步村的八步古茶树保护区现有古茶树1185株,千年树龄古茶树265株。热销电话:158703651570  相似文献   

18.
茶氨酸工业化生产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氨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主要成分,并且具有重要的生理及药理作用,可制成多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茶氨酸的工业化生产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茶树组织器官中提取;2化学合成方法生产;3微生物发酵法;4茶树细胞组织培养生产茶氨酸;5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科技》1998,(11):43-43
酒醉这是人们熟知的,而对饭、茶、水、鱼、油、烟等也可使人产生“醉意”却知之者不多,因此更应引起重视。因为由食物引起的醉态,即所谓“食醉”,对人体健康甚为有害。茶醉短时间内喝下大量浓茶,经常有过敏、失眠、头痛、恶心、站立不稳、手足颤抖、工作效率下降等异常状况发生,这就是茶醉。茶醉的罪魁祸首是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严重的茶醉还可发生肌肉颤动,心律紊乱,甚至惊厥抽搐。南方人喜喝的“功夫茶”,茶叶浓烈酽苦,确有独到的消暑除渴功效,但一般不会一口气大量喝。下,多半仅用小盏浅酌一二杯而已,这。种小盏可以作为预…  相似文献   

20.
文宇 《科技潮》2011,(1):70-70
入冬时节,红茶暖心胃入肺经。在添水茶坊,品金汤力红茶,想起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添水茶坊主人吴添水把禅茶与五行、道家养生作为一门学问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