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机制;开放和非平衡是其前提条件,随机涨落是其诱因,非线性相互作用则是其根本机制.  相似文献   

2.
动态能力的提升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动态能力和投资对收益影响的非线性行为方程。借助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动态能力约束下的投资收益吸引子和系统在不同情形下的动态演化图。结合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调查数据,借助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联想公司实际系统的参数,分析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一系列演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提升动态能力短期内企业收益不会显著增加,但是后期会对企业收益增长带来巨大贡献;投资发展速度过快会造成企业收益波动幅度较大;投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收益增加,投资水平要综合考虑现阶段的动态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动态能力的提升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动态能力和投资对收益影响的非线性行为方程。借助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动态能力约束下的投资收益吸引子和系统在不同情形下的动态演化图。结合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调查数据,借助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联想公司实际系统的参数,分析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一系列演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提升动态能力短期内企业收益不会显著增加,但是后期会对企业收益增长带来巨大贡献;投资发展速度过快会造成企业收益波动幅度较大;投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收益增加,投资水平要综合考虑现阶段的动态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科学原理,以企业科技行为系统为对象,从系统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企业科技行为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旨在把握影响企业科技行为的因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演化行为与规律,构建以差分形式表示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经济增长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选取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有关数据,采用差分演化算法进行了模型参数的优化,并对识别后的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系统产生混沌运动的内在结构和外部扰动两大动力因素。得出的几点结论是:(1)可以通过调节人均研发经费投入与科技活动人员比率来改变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系统的演化特性;(2)并不是对二者的投资越多越好;(3)可以利用系统分岔时的迅速增长契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4)对二者的投资越大,系统进入分岔状态的速度就越快,走向混沌运动的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过程涨落放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蕴涵众多涨落因素。而开放性、非线性相互作用和远离平衡态是该系统涨落放大所必需的条件。除此之外,只有当涨落放大到临界点时,才能使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从而满足创新主体对利润最大化追求,进而实现技术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系统复杂性与自组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 ,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涨落、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自主性是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进化的内在灵魂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进化必要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体的动态竞争模型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庆  黄颖颖  陈剑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8):1977-1981
企业竞争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借鉴Holland的ECHO模型的建模思想,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基于主体的动态竞争模型框架,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最后,建立了市场竞争的简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仿真参数,通过Swarm仿真平台模拟了零售商的动态竞争行为和演化过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剑宏  李笑 《系统工程》2006,24(6):119-122
从系统角度和总体最优化出发,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组建战略联盟形成一个系统来进行合作技术创新。因此,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现行技术创新方式所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合作创新方式: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此创新方式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系统模型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尽管关于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已经很多,然而基于系统复杂动态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在5家大型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该系统的主导反馈回路和动态运行过程;之后从企业建立外部知识源时间、吸收能力环境和基础性研发投入等方面进行了模型仿真。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了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与观念更新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作用、共生互动与系统整合的。技术创新是观念更新的基石和手段,观念更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及适应的环境。技术创新与观念更新整合互动的同时,也与创新系统的其他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技术创新与观念更新的系统整合,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对环境创新产品的偏好是企业环境创新的重要动力,而消费者偏好受群体内其他成员偏好影响和外界刺激发生"渐变"和"突变".基于计算实验方法构建模型,模拟不同偏好突变情境下消费者偏好演化过程和企业环境创新过程,揭示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微观动因,并分析不同情境下环境创新策略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实验结果显示,个体环境偏好突变在不同群体环境偏好演化中扮演"桥梁"角色,并对推动社会整体环境偏好改变发挥重要作用;而当社会整体环境偏好水平较低时,为保护企业环境创新积极性,政府应通过激励或补贴等手段降低企业环境创新风险.并与环保组织、媒体等共同努力,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推动消费者环境偏好的"突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2005-2015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法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异质性对政府补贴资助效果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以及二者交互项对政府补贴资助效果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总体上...  相似文献   

14.
一类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创新技术扩散研究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种不同群体之间成员流动的创新技术扩散动力学速度模型,并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稳定分析,发现两群体之间不管存不存在人员流动,单向或双向流动,两群体成员数最终会趋向稳定.同时,该技术创新市场扩散也会达到一终值.并利用中国城镇和农村的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产品项目工作分解的特征和系统动力学在解决系统本质行为和机理方面的优势,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用以分析对产品复杂度的把握、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人员动因、 合作伙伴和外部环境对工作分解绩效的发展影响, 并对特大型船舶制造项目进行动态仿真, 分析和预测工作分解的绩效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结果表明: 对产品复杂度的把握和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工作分解绩主要压力, 因此导致的企业投入分配比例问题将是工作分解高效进行的主要制约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有效提升工作分解绩效.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创新对于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意义重大.鉴于知识共享与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创新的重要内容,有必要将二者一并纳入到校企合作创新体系的研究范畴之中.运用微分博弈方法,综合考虑知识共享和人才培养的共同影响,分析动态框架下的校企合作创新问题,考察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协同合作博弈三种模式下,大学和企业的决策过程与最优策略.结果表明,企业通过对大学的成本分担,可以提高双方的最优收益;协同合作博弈下,体系整体收益达到帕累托最优.研究结论为校企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协调博弈和动态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社会网络与创新扩散的共生演化模型,采用仿真与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创新扩散、网络整体收益和社会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个体行为与社会网络结构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取决于创新自身相对优势的大小,具有相对优势的创新在密集的网络中和规则连接方式下更容易扩散。网络整体收益不仅与创新自身以及采用个体的自身特征有关,也与局部网络效应强弱和个体之间建立联系的成本相关。创新扩散微观层面中个体策略选择行为特征会导致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如网络异质性、小世界效应,度相关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汽车产业并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将系统动力学与战略地图方法相结合, 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主要变量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合理的并购整合方式能够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是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关键;自主品牌销售份额与持续创新能力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提高市场集中度难以提升汽车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有效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含未知噪声方差阵的多传感器系统,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滑动平均新息模型的在线辨识和求解相关函数矩阵方程组,可得到白噪声方差阵的在线估值器。在按状态分量标量加权线性最小方差最优信息融合准则下,提出了一种自校正解耦信息融合Wiener状态预报器,实现了状态分量的自校正解耦局部Wiener预报器和自校正解耦融合Wiener预报器。用动态误差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证明了该预报器的收敛性,即若滑动平均新息模型参数估计是一致的,将收敛于噪声方差阵已知时的最优解耦信息融合Wiener状态预报器。一个带三传感器的目标跟踪系统的仿真例子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