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公害蔬菜是指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或地方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蔬菜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药的使用给农业的生产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健康,所以必须加强对蔬菜中残留农药的检测.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常用的色谱法,质朴法等等.本文对农药的检测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系统压力、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4个层次的预警指标体系,并应用回归模型对许昌市的城市生态安全进行了预测和预警。结果表明:“八五”期间生态安全状况较差,“九五”、“十五”期间则有所改善,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城市隧道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构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隧道的安全运营备受工程界关注。介绍了现有隧道健康监测系统和隧道实时安全监控系统研究和发展状况。通过分析两种结构损伤情况(突发性损伤和累积性损伤)和现有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隧道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架构,论述其组成和具体功能,阐述了隧道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开发的可行性,表明城市隧道工程建立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潘德宏 《科技信息》2010,(12):339-339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NC-800农残速测仪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流水步骤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该方法只能检出农残超标与否,不能准确定量某种农药超标。  相似文献   

6.
项目简介:奥运蔬菜安全流通储藏技术包括奥运蔬菜物流技术体系的构建与示范、奥运蔬菜基地与配送体系建设、鲜切菜工艺体系关键技术、蔬菜预冷综合技术、奥运蔬菜配送关键技术、蔬菜产地商品化处理及配送技术等;形成蔬菜采后分等分级标准、鲜切菜加工技术规范、蔬菜流通配送的操作规范等标准。改技术具有减少损耗和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技术属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12,(11):28
在科技创业园的湖州艾维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崇盈展示了这种食品检测卡检测食品的全过程。只见他用滴管将菜叶中溶解出来的溶液滴了几滴在试纸上,检测卡卡槽内的液体在缓缓流动,5分钟后,检测卡上显示出两条线。周崇盈称:"一条线为不合格,两条线为合格。也就是说,这些蔬菜里不含有机磷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8.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市郊三条主要公路两侧蔬菜中重金属铅的含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蔬菜离公路越近受铅污柒越严重,蔬菜对铅的富集规律表现为:叶菜类〉瓜菜类〉根茎类.汽车尾气是造成蔬菜铅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铅污染的进一步加剧,防止铅污染通过农产品影响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加强快速检测体系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宜宾市翠屏区农牧局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争取资金,于2008年起步,从无到有,初步建立了区、乡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和市场、企业、基地质量自检体系。今年年初又制定了“翠屏区2009年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方案”,对我区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的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等作了具体的安排,确保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规定的方法和原理,用单因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南昌市西湖水质状况进行了研究,用湖泊(水库)营养状态标准及分级方法对南昌市西湖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同时对其水污染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就改善城市湖泊水质状况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借助有效费用距离模型,研究构建了福州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福州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以期为福州城市的生态保护及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是药三分毒,"治病"莫"致病"——用药不当可导致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有近1/3是源于用药不当,其发生往往由多种致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目标是依托计算机网络,以业务为核心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在这种趋势下,已建成的各种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已日趋严重.该文以数字化图书馆为例详细论述了该类型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时所制定的相应策略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岩溶地貌发育,水资源可获取性差,利用难度大造成的。为合理评价喀斯特地区城市水资源安全水平,结合岩溶地区城市水资源利用特点,构建基于需水压力-工程性缺水-承载状态-生态基础-人为响应(PESBR)概念模型的岩溶地区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SPA模型对贵阳市2002~2014年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2~2014年贵阳市水资源安全等级基本为临界安全(2008、2012、2014年除外),等级关联度(H2)波动式上升明显,整体趋于较安全等级。城市生活用水比重、降水季节性差异、水库蓄水率是影响贵阳市水资源安全的重要驱动因子。因此,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优化用水结构,提高产业用水效率,降低人均生活用水量,缩小城市供需水缺口是保障贵阳市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SPA评价模型和PESBR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客观,有助于丰富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态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建构是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一项重要命题。研究南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首先要梳理、介绍目前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中关于区域生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现状;其次要总结南昌近几年以来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第三要重视区域生态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建构,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经济利益优先——生态利益优先"、"人类本位观——生态整体观"的思维转变;最后要构建南昌生态城市建设中区域生态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具体架构。  相似文献   

17.
卢冠宇 《科技信息》2010,(31):13-14
环境、资源、人口和贫困,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性问题,而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则是这些重大因素之一。正确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是从战略高度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空间格局优化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余瑞  鲁珊  郑志元  张雅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6):11327-11337
城市用地空间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映射出人类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交互作用,系统地研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所诱发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探究合肥市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程度,综合运用生态遥感指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构建合肥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再从模拟验证的基础上(总体精度为94.71%,Kappa系数为90.04%,Fom值为0.102),预测了2030—2040年的城市扩张,并根据预测结果探讨城市扩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南高中低的分布格局,识别出合肥市生态源地共计35处,源地间活跃生态廊道70条,非活跃廊道共17条,生态夹点290个,生态障碍点112个。2020—2040年合肥市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将不断增加,而耕地以及草地面积将持续减少。2020—2040年期间城镇建成区分别侵占了生态廊道、源地、夹点、障碍点面积为55.95km2、10.51km2、1.04 km2、1.35 km2。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径流量增大及径流污染加剧已严重威胁到河流水质水量安全,为了控制和削减进入河流的径流量及径流污染负荷,海绵城市建设已引起广泛关注。以重庆市重光湖滨公园的开发建设为例,介绍其海绵城市建设的环境目标及实现途径,探究海绵城市建设对河流水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后河流水质基本能维持开发前的Ⅳ类水质;雨水径流既可满足水库生态需水量,又不易引发洪涝、水域大面积的缩减及水库功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