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目前采用IEC60870的老设备很多,必须保证使用IEC60870标准的装置在通信上与基于IEC61850新标准的系统的相互兼容.比较了IEC61850与IEC60870两种不同标准体系通信规约的特点,依据变电站通信功能的特点和IEC61850的映射原则,提出了将IEC61850到IEC60870-5-103/104通信规约的映射方法和思路,将采用103/104规约的装置纳入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104规约通信在远动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国际标准IEC60870—5—104规约,并详细介绍了IEC60870—5—104规约的网络参考模型、帧格式结构和通信过程。结合广东枫树坝发电公司的应用实践,介绍了IEC60870—5—104在目前电网调度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樊伟成 《广东科技》2009,(16):229-230
本文详细介绍了TEC 60870-5-104规约的基本内容,并根据工程实践分析了IEC 60870-5-104实现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有关工程和研究人员理解和使用IEC 60870-5-104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IEC60870-5-104远动规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但由于104规约在制定过程中预留的可定制项较多,不同厂家、设备的规约解释与处理方式不尽相同,给厂站远动信息接入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提升电网厂站自动化信息接入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制定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厂站端设备要求及统一的规约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电力系统实际情况,阐述了变电站、发电厂104规约的接入要求,详述了传输层、应用层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IEC60870-5-101/104规约的分析,同时尽可能的保持与原规约兼容性,对ASDU部分进行了保护扩展,以实现远方保护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6.
IEC60870-5-103通信规约广泛应用在保护装置中,为了将自动化测试方法应用在该通信规约的开发测试过程中,使用通信自动化测试平台TTworkbench组建一套自动化测试系统,分析该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开发出测试用例,在实际系统中运行并验证其执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Windows环境下,利用Visual Basic 6.0与串行通信控件MSComm结合实现IEC60870-1-101规约的方法,给出了实现IEC60870-1-101规约的全过程,即首先利用串行通信控件MSComm接收、发送IEC60870-1-101规约报文;然后利用Visual Basic 6.0编制的软件程序分析、转化报文,获得报文中传送的遥测、遥信值以及这些数值所对应的地址;最后将这些遥测、遥信值和地址储存在Access数据库中,利用ADO Data控件在程序中显示,并可以文本形式输出。在实际环境下运行证明该方法新颖有效,可以为检修维护人员提供检测与监控通信系统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柱上开关的智能化程度,对柱上开关控制器的通信模块进行设计,研究了IEC-60870-5-101规约在S3C2416柱上开关上的实现.采用Linux多线程编程技术,运用非平衡传输模式,结合柱上开关的工作特性,完成在Linux下的串口通信模块及IEC60870-5-101规约的程序编写,实现FTU与上位机(PC机)之间基于IEC60870-5-101规约的数据收发.测试表明:FTU与上位机能够可靠通信,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  相似文献   

9.
凌霄 《科技资讯》2009,(29):119-120
在介绍远动传输规约的现状基础上,对各种规约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叙述并分析IEC104规约的特点,概括了IECI04规约在电力网络化中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RS-485网络以及IEC60870-5-103规约的变电站故障信息传输系统设计方案,并以Visual C 6.0为开发工具,设计了相应的用户界面,提供了查询、检索、断点续传等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酰基化的方法合成了5-乙炔基-4-甲基-2-硫甲基嘧啶,使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讨论和分析了反应的机制,改进了5-(1-氯乙烯)-4-甲基-2-硫甲基嘧啶的合成工艺,获得了71%的产率;使用新制的叔丁醇钾作为催化剂制备5-乙炔基-4-甲基-2-硫甲基嘧啶,在室温条件下获得了68%产率。  相似文献   

12.
芳醛缩-4-烯丙基-3-硫代氨基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芳醛与4—烯丙基—3—硫代氨基脲缩合制得了两种含硫Schiff碱配体.此类配体在有机溶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亦有较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3.
对甲基苯氧乙酸乙酯与水合肼反应制得对甲基苯氧乙酰肼,该化合物在以碳酸钠作缚酸剂,分别与苯甲酰氯、4-氯苯甲酰氯、4-甲基苯甲酰氯、4-甲氧基苯甲酰氯、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3,5-二甲基苯甲酰氯和4-硝基苯甲酰氯反应得到相应的N,N’-二酰基肼3a一3g,然后在PC吗作用下,脱水环化成2-对甲苯氧甲基-5-芳基-1,3,4-噁二唑化合物4a-4g.通过元素分析,IR,’HN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近似空间(U,R)与BCI-代数之间的关系,在粗糙集上SCR(U)定义一个二元运算“*”,证明了(SCR(U),*,Ф)是一个BCI-代数,并研究了粗BCI-代数几个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1-氧基)丁二炔的合成,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确定了它的结构。利用提拉样品磁强计对其磁化特征的研究表明,SIPO有明显的顺磁性而相应的聚合物-PolySIPO有一定的铁磁性,利用单体与聚合物的磁性对比研究,证明了PolySIPO的铁磁性不是无机杂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N-邻苯二甲酰-L-苯丙氨酸(C17H13NO4),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单晶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a=9.516(3)(A),b=5.8314(16)(A),c=13.008(4)(A),α=90.00°,β=92.710(5)°,γ=90.00°,Z=2.标题化合物中邻苯二甲酰亚胺部分和苯环之间的二面角为136.1°,分子间存在弱的O-H…O和C-H…O氢键作用,使得单晶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4-苯氧基苯酚,环氧丙烷为原料合成1-(4-苯氧基苯氧基)-2-丙醇,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规(4一苯氧基苯酚):规(环氧丙烷):规(氢氧化钾)=1:3.0:0.3,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5h,1-(4-苯氧基苯氧基)-2-丙醇收率最高达93.7%。以液相色谱法,采用LiChrospher100 RP~18柱、甲醇+水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外标法对1-(4-苯氧基苯氧基)-2-丙醇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方法标准偏差0.20%,变异系数0.23%,回收率在99.57%~100.52%之间。  相似文献   

18.
王社宁  李芳学 《甘肃科技》2009,25(12):21-22
通过大量的实验,结合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T-501生产中影响结晶的各种因素,并利用试验找出了结晶最佳工艺条件组合。将所研究的工艺条件组合在生产中运用,使得T-501结晶收率14.4个百分点,单釜结晶时间由26h降到16h,产品质量得到了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取代苄胺为原料,经过Michael加成、Dieckmann缩合、水解脱羧、羟醛缩合等反应,合成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N-(4-甲基苄基)-3,5-双(4一氯苄叉基)-4-哌啶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EI-MS)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确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α=17.1226(16),b=6.28396(6),c=21.468(2),α/=90°,β=99.753°,y=90°,V=2276.5(4)^3,Z=4,Dc=1.308g/cm^3=0.304mm^-1,M,=448.36,F(000)=936,S=1.019,R=0.0585以及wR=0.1456.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是非平面的,哌啶环呈沙发构象.化合物中的碳碳双键都是E式构的.在晶体结构中没有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存在.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 1 - (4-硝基苯基 ) - 3 - (5 -氯吡啶 )三氮烯 (NPCPDT)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OP存在下 ,在pH为 1 1 .0的硼砂 -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能与铜发生显色反应 ,铜与NPCPDT形成摩尔比为 1∶3型的黄色配合物 ,在 4 5 0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 ,在 5 3 5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 .以 4 5 0nm为参比波长 ,5 3 5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4 2× 1 0 5L·mol-1 ·cm-1 ,铜的浓度在0~ 0 .6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用拟定方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铜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