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南陵大浦试验区是芜湖市新农村建设的标杆,也是资本下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从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资本下乡风险管理、民生建设路径选择以及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对大浦试验区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可以为其他地区的资本下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安徽科技》2011,(5):8-1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际,安徽省总结发展经验,理清发展思路,启动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建设,试验区的建设符合经济学的理论要求,需要整合合肥、芜湖、蚌埠三市的优势资源。建议通过“走自主创新工业化道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方法.营造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08,(11):14-19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存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之后,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时刻,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拉开了大幕。全省上下要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这个主题,把试验区建设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建立,开创了我国资源创新开发的先河。加快攀西试验区开发建设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资源地区可持续发展极具意义。作为全域纳入其中的攀枝花市,理应在试验区建设中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本课题立足攀西试验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建设历史和发展前景,深刻揭示了攀西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攀枝花在试验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着眼于攀枝花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基础,提出了攀枝花加快攀西试验区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并对加快试验区创新开发建设的路径和相关政策作了深入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1,(12):21-22
自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动员大会以来,合肥市新站试验区积极围绕“产业”和“创新”两大主题,倾力打造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和现代化生态产业新城.走出了一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本课题主要对“两型社会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合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超过55%"5752"体系《建设方案》明确推进试验区建设的"5752"体系,即围绕建设5区、组织实施7大工程、推进52项主要任务。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确定在浙江等6个省份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12月22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11,(12):13-18
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并下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皖政[2011]100号)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省财政厅、科技厅、地税局、国资委、工商局等部门相继或联合出台了7个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1+7”政策体系框架,为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本刊现对该政策体系主要内容要点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出台和省委省政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的召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已正式加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3+1”试验示范区序列。获批开展并启动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是试验区建设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为试验区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09,(12):26-27
本刊讯 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2008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区内成果更亮、省内带动更强、全国影响更大。基于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委将安徽确定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批3个试点省份之一,并将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列入试点工作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加强法律监督是“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作为试验区中的基层检察院的人员结构、经费保障、体制机制等现状,严重阻滞法律监督能力的建设与提高。要通过夯实试验区基层检察院的人才、物质、制度基础,着力维护武陵山试验区的和谐稳定,着力保障和促进武陵山试验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着力查办和预防试验区建设中的职务犯罪,着力强化对诉讼活动中的法律监督,为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12月13日,长兴县省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在当地举行,标志着长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金彪,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湖州市委书记裘东耀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省委改革办负责人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批复文件。我省选取首批两市两县(杭州市、嘉兴市、长兴县、新  相似文献   

13.
近日,安徽省惟一被列为国家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撤消原16个行政村,组建海恒、莲花、芙蓉、锦绣4个城市社区,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辖区内各项社会管理事务。经济开发区从建设之日起,就被市民称之为“新合肥”。  相似文献   

14.
《太原科技》2010,(7):108-108
近日。安徽省下达2010年自主创新资金4亿元,专项用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09年合芜蚌试验区跻身自主创新“国家队”以后,安徽省自主创新资金已增至7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合芜蚌试验区专项建设,2亿元用于全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1亿元仍固定投人到政府创新投资引导基金中。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报请国务院批准,将湖北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列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我国在中部地区布局的两大国家级改革试验新区。至此,以“增长极”、“增长核”为带动的“头雁领飞”式区域发展布局基本完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迈入一个向纵深推进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陈泰 《安徽科技》2010,(1):12-14
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安徽省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08年10月份“扬帆起航”以来,试验区创新体制机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丰硕成果,在省内的带动力强,在国内的影响力大。本刊将从本期开设“自主创新典型巡礼”栏目,重点宣传展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涌现的鲜活典型和创新经验,不断提升安徽自主创新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正12月8日,新昌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暨产学研合作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动员会在当地举行,标志着新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创新改革的决策部署,我省选取首批两市两县(杭州市、嘉兴市、长兴县、新昌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验区的具体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河北自贸试验区企业总体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北自贸区企业进行了综合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河北自贸试验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较好的产业政策成功吸引了投资者,投资者对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满意度较高。但是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还存在投资主体不足、项目审批手续问题繁琐和融资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精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市县动态     
<正>嘉兴:陈金彪调研嘉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7月26日下午,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金彪率省委政研室(改革办)、省科技厅、省编办、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嘉兴专题调研督导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在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陈金彪指出,要把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把"四个  相似文献   

20.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建设情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辑 《安徽科技》2009,(11):16-18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在抓安徽科学发展中.把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作为促进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试验区建设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得到中央领导、国家有关部门及媒体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