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通报》1959,4(20):699-699
对我国基性岩、超基性岩和其有关的矿床的調查研究,解放前工作作得很少,而且只限于岩石和矿物的描写。解放后自1953年开始在我国首先展开对一个含鉻鎳的超基性岩体进行勘探,对这一問題的研究工作也逐步展开起來,我所自1954年开始参加了这項工作。 1954~1957年之間我們在內蒙和祁連山地槽作的工作比較多,而且偏重于鉻和与它有关的超基性岩的研究。1958~1959年随着我国工农业各方面的大跃进,在全国各地发現了許多新的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岩体,新的矿点也增加了。为了更紧密的結合国家对鉻鎳的需要,我們配合各地貭局,对这一問題展开了广泛的工作,获得了許多新的资料,使我們对我国基性岩、超基性岩和与其有关的矿床的知識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干燥岩石的相对介电常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湘云  郭华东  王超  陈培荣  施央申 《科学通报》1999,44(13):1384-1391
报道了197块岩石标本的相对介电常数的测量结果,揭示了相对介电常数随微波频率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相对介电常数与岩石类型、密度、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关系,获得下列结论:(Ⅰ)在0.5-18GHZ频率段,相对介电常数与微波频率有关;(Ⅱ)不同岩石类型之间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实部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是: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沉积相对介电常数的实部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是: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  相似文献   

3.
储雪蕾  孙敏  周美夫 《科学通报》2002,47(6):457-461
对大井铜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矿石和矿区出露的基性-超基性岩脉的铂族元素分布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闪锌矿、方铅矿为主要成分的黑矿石与基性-超基性岩脉有着类似的正斜率的铂族元素分布,反映了它们在物质来源上的密切关系,黄钢矿、毒砂和黄铁矿为主的黄矿石的铂族元素分布变化较大,有的接近地幔二辉榄岩的铂族元素分布,有的与偏基性岩石的铂族元素分布接近,但Ru含量偏高,反映了母岩浆中硫达到或接近饱和。矿石和脉岩的铂族元素特征显示岩浆来源于地壳深部,成矿物质主要由古生代期间增生的增壳提供,此外还有一些地幔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4.
今年“科学通报”一月号发表了孟宪民先生的“矿床的成因与找矿”一文,稍早些时候,他还在“中国科学”上簡要地介紹过自己的观点。孟先生的看法可归納为如下几点; 1.反对矿床的岩浆內生成因論,认为“現有的矿床成因分类对找矿毫无帮助”。 2.硫化矿石、有色金属矿床是同生沉积形成的,因而必須到“石灰岩沉积或鈣貭沉积的泻湖相中去寻找有色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新矿物——自然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树勤 《科学通报》1981,26(15):959-959
我们在研究某超基性岩体的硫化物矿石的人工重砂中发现了自然铬,它与另一个新矿物——铜锌矿密切连生,因而证明了它是一个天然产出的矿物。 一、地质产状及共生 自然铬产于四川某地  相似文献   

6.
王焰  钟宏  曹勇华  魏博  陈晨 《科学通报》2020,65(33):3825-3838
我国赋含铂族元素(platinum-group elements, PGE)、钴(Co)和铬(Cr)资源的主要矿床类型普遍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几乎全部的PGE储量和约一半的Co储量,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矿床是Cr的主要来源.我国一直未发现与层状岩体有关的大型铂族元素和层状铬铁矿矿床,也缺乏全球Co储量占比很高的沉积层控型铜钴矿和红土型镍钴矿,唯一的大型铬铁矿矿床赋存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已发现的PGE、Co和Cr主要矿床类型及其分布,并总结了近年来一些典型矿床在成矿元素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微-纳米尺度下PGE的赋存状态研究、镁铁-超镁铁质岩及相关矿床中Co的迁移富集机制、赋存状态及资源潜力、以及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矿床中Cr迁移-富集机制的精细刻画等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超羣 《科学通报》1964,9(9):798-798
《科学通报》1963年1月号发表了孟宪民先生的“矿床的成因与找矿問題”一文,他反对矿床的岩浆內生成因論,并认为硫化矿石及有色金属矿床是同生沉积的。同年他又在《中国科学》第10期及《矿床分类与成矿作用》論文集中,发表了“矿床分类与找矿方向”一文,具体地論証了揚子江下游的矽卡岩型矿床也是同生沉积的。随后周圣生先生于1963年《科学通报》12月号发表了“揚子江下游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及其找矿意义”,并于1964年《中国地貭》1月号发  相似文献   

8.
刘英俊 《科学通报》1964,9(4):346-346
硒和碲是较贵重的稀有元素,它们在现代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已知硒、碲为黄铁矿矿床中经常的有益伴生组分,为了矿石的合理综合利用,有必要对它们在不同类型矿床中的分布特点进行很好的研究。我国有很丰富的黄铁矿资源,高品位的纯黄铁矿矿石,在化学工业特别是支援农业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近来我们对某地大型的纯黄铁矿矿床的矿石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兹将所得的若干结论作一简要报导。研究矿区位于某凹陷的东南侧,呈一单斜构  相似文献   

9.
陈克樵 《科学通报》1981,26(12):768-768
硫铑矿Rh_2S_3是一种铂族元素新矿物。根据化学组成将该新矿物命名为硫铑矿。硫铑矿是1979年发现于河北高寺台含铂超基性岩的与铬矿化有关的纯橄岩型铂矿床的砂铂矿中。  相似文献   

10.
徐国风 《科学通报》1985,30(22):1730-1730
砷黝铜矿在自然界较广泛地产于多种气成热液矿床和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中,但含量较少,极少聚积到有工业价值的规模,特别是构成铜金矿床的含铁砷黝铜矿在自然界很罕见。 我国某金矿床中有较大量的含铁砷黝铜矿产出。它不仅构成独立的铜矿石,而且其中含金达10克/吨以上,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该金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系碳酸盐类岩层中,柱状、  相似文献   

11.
金属矿床带状分布形成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良义 《科学通报》1994,39(18):1688-1688
金属矿床的带状分布,主要是指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的分布.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在平面上呈现规律性的分布,称为矿床的水平分带;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在垂直方向上呈现规律性的分布,称为矿床的垂直分带.Spurr首先指出金属矿床的带状分布问题,并指出,与基性岩浆有关的带状分布为Cr-Ni-  相似文献   

12.
彭礼贵 《科学通报》1986,31(4):293-293
自E.Roedder(1965)始,国内外曾陆续有人对碱性玄武岩内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等超基性深源包体矿物中的CO_2包裹体和含CO_2熔体包裹体进行过系统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地质文献中尚未有人报道过在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矿物中有硅酸盐熔体包裹体产出。作者在我国西部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蛇绿岩套底部的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中,首次发现了硅酸盐熔体色裹体,获得一些新的研究数据,这对于揭示该类岩石的成因,认识深部地质作用及其演化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东云浮大降坪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一超大型黄铁矿矿床,由于赋矿层位浅变质岩系缺乏化石,矿床形成时代长期悬而未决.本文通过硅质岩的Rb-Sr同位素年龄研究,确定该矿床形成的时代,探讨其地质意义.1 矿床地质简况及硅质岩特征大降坪黄铁矿矿床主要由Ⅲ号矿体及Ⅳ号矿体组成.Ⅲ号矿体以条带状、条纹状矿石为主,黄铁矿与硅质条带相间,具沉积韵律.Ⅳ号矿体主要为块状黄铁矿矿石.黄铁矿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富含碳质的板岩、千枚岩、粉砂岩以及硅质大理岩为主的浅变质岩系之中,为一沉积物容矿块状硫化物矿床.1991年,我们在黄铁矿矿层所采矿石中发现了藻类化石,初步推断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矿床中硅质岩发育,呈层状、薄层状或在条带状矿石中呈硅质条带或层纹.硅质岩中含电气石、磷灰石、锆石等矿物.根据现代深海地质研究,一般认为这类硅质岩是海底喷流热水沉积的特征岩石.1989年,我们在南区采矿场Ⅲ号矿体顶部发现一层厚约30~40m的硅质岩,其上为铁质碧玉岩薄层.该硅质岩由灰色、灰白色、赭红色硅质岩薄层、条带或层纹相间产出,各薄层厚度0.2~2cm,最厚可达15cm,主要由石英微晶及隐晶质组成.这套硅质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基本上由SiO_2组成,其含量为81.50%~94.32%,Al_2O_3为0.45%~9.44%,CaO<0.12%,MgO<0.36%,而FeO,  相似文献   

14.
叶凯 《科学通报》1995,40(8):730-730
在大别山-(江)苏-鲁(山东)超高压变质带中,发育有大量榴辉岩、超基性岩、大理岩和变质泥质岩等高压岩块.近几年来,在这些高压岩石中相继发现了柯石英和金刚石.最近我们在位于(江)苏-鲁(山东)超高压变质带东北端的荣城滕家集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超高压变质岩,它们与榴辉岩具有类似的产出特征.两个样品的全岩化学成分(分析如表1).  相似文献   

15.
风化壳型稀土和钪矿床成矿过程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和钪是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矿产资源.世界上90%以上的重稀土来自中国南方及邻区的风化壳型稀土矿床,而全球各地也有越来越多风化壳型钪矿床被发现,提供了潜在可用的钪资源.因此,风化壳型矿床的特点和成矿过程亟需更多的研究以助于圈定有利的地质地貌环境,开展稀土和钪的勘查找矿工作.前人研究表明,风化壳型稀土和钪矿床分别主要源于长英质岩浆岩和基性-超基性岩的风化,矿体成分对母岩有很强的继承性,暗示成矿母岩在成岩过程中已经发生稀土和钪的预富集作用.风化过程中,稀土和钪分别主要吸附在黏土矿物和铁氢氧化物中.这些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地下水的活动和它们在次生矿物中的吸附和解吸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这些元素富集成矿.表生地质过程对风化壳型矿床的成矿和保存有重要的制约,强弱侵蚀间歇交替对厚大矿体的发展有利,而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之间存在的某种平衡亦可能对这类矿床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未来仍需更多研究关注成矿母岩中元素的预富集机制、矿体形成及保存有利的表生条件、元素赋存状态等问题.此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找矿上的应用也是未来有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法在新疆哈图金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奎首 《科学通报》1993,38(4):349-349
本课题组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法对哈图金矿矿石进行亚毫米束二维分析,旨在查明矿床中Au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同有关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亦对检测到的Pt,Pd,Ru,Rh及其它有关共生元素给予一定的讨论。哈图金矿(包括齐依求1-2号两矿床)为新疆西准噶尔地区重要的大型金矿。经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一受古火山机构断裂系与区域构造断裂系联合控制的热液矿床,将矿物成因组合,亦可将其归之于黄铁矿-毒砂-自然金-石英型。通  相似文献   

17.
陈克樵 《科学通报》1982,27(8):492-492
硫铑矿是一种铂族元素——铑的硫化物新矿物。该矿物于1979年发现于河北高寺台含铂超基性岩体,与铬矿化有关的纯橄岩型铂矿床的砂铂矿中,1981年1月已完成论文编写工作。现将该铑的硫化物新矿物按其成分命名为硫铑矿Sulrhodite。  相似文献   

18.
江南钨矿带是过去10年以来确定的一个世界级钨矿带,探明资源量达606万t,而且具有很好的进一步找矿潜力.通过对该钨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确立了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古陆及东延地区的江南钨矿带与其北邻的长江中下游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铁成矿带在空间上平行分布,具有相同的成矿时间段,即150~135和130~125 Ma两期成矿.这些矿床的基本特点是围绕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发育,其外围或者上部发育有脉状铅锌或者铜铅锌矿.在矿带除了东坪石英脉型钨矿外,其余均是斑岩和矽卡岩型矿床,尤其是朱溪矽卡岩型钨矿探明资源量344万t,为全球最大钨矿,而大湖塘超大型、东源和阳储岭大型斑岩钨矿的探明改变了世界钨矿类型的格局,即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成为全球三大钨矿类型.按照与成矿有关花岗岩类的性质,可以分为与高分异还原性S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有关和与氧化性I型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钨矿床,前者往往形成超大型矿床.研究提出该钨矿带两期钨矿分别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后俯冲过程的产物,并给出成矿动力学模型.研究认为地壳泥质岩石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上侵定位,部分岩浆源区含基性-超基性岩夹层抑或在形成过程有地幔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19.
曹明坚  单鹏飞  秦克章 《科学通报》2022,(31):3708-3723
钴是我国战略性关键金属,对外依存度达95%.我国众多斑岩-矽卡岩型系统中伴生钴,且是我国钴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认为,斑岩-矽卡岩型系统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均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房,指示斑岩型矿床可能同样存在富钴的潜力.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典型斑岩型富钴矿床的明确报道,严重制约了我们对岩浆热液型富钴矿床,尤其是斑岩型矿床中的钴富集机理研究.黑龙江金厂大型金铜矿床,矿石类型分为角砾岩型、裂控型和细脉浸染型,为斑岩型金铜矿床.多种年代学方法揭示,金铜矿化发生于早白垩世,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初步研究发现,金厂矿床角砾岩筒中存在明显的钴富集,大量矿石样品中钴含量达到了0.06%以上,达到并超过了钴矿工业品位,发育钴的独立矿物(如硫镍钴矿和辉砷钴矿),同时黄铁矿也含有较高的钴含量(0.04%~0.2%),因而金厂是典型富钴斑岩型金铜矿床,证实俯冲期斑岩型矿床中存在钴矿化和富集的潜力.后续研究应尽快厘清金厂斑岩型富钴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明确幔源岩浆对矿床中金铜钴等金属元素的富集具有贡献,揭示钴在中高温岩浆热液流体中的迁移行为,探讨钴沉淀的主控因素.据此提出,应重视我国斑岩型矿床中...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洋中脊型变质基性岩: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片?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海南岛昌江-琼海断裂带北侧的屯晨星农场和昌江邦溪农场地区有大量的变质基性岩呈透镜状的断片产于古生界地层中青这些变质基性岩在化学成分上类似于拉斑玄武质岩石,但高度亏损Th,Nb,Ta和轻稀土元素,与亏损的洋中脊武岩类似根据野外地质关系推测这些变质基性岩可能形成于古生代,可能是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