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管内插入双螺旋丝强化冷凝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竖直管内加装新型双螺旋丝插入物的方法用以强化水蒸气的凝结换热,并在管内入口蒸汽压力为0.143MPa的工况下,对这种双螺旋丝插入物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插入物对于竖直管内冷凝有明显的强化换热作用.最后对双螺旋丝插入物强化竖直管内凝结换热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竖直有机玻璃管建立立式蒸发式冷凝器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试了进口风速、管高度、传热温差及插入螺旋线对冷凝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传热温差下,舍伍德数与液膜雷诺数近似呈线性关系,当插入螺旋线后近似呈二次曲线关系;进口风速控制在3.3 m/s以下可防止液泛现象的发生;存在着一个最佳换热管的高度范围(0.8~0.9 m),在该范围内出口空气的相对湿度最大;螺旋线线径与换热管内径之比在0.06~0.29之间时,可以起到明显的强化传热作用,使舍伍德数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扁管传热和阻力实验研究,从换热设备小型化角度,以相同换热量和泵功耗下单管体积作为评价换热元件性能的评价准则,对不同压扁程度的扁管进行评价分析。在某一换热工况下对扁管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以圆管为比较基准,在满足给定约束条件具有相同换热量和泵功耗的条件下可以使换热管的体积减小46.4%,可见优化效果显著;该方法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开裂换热管进行了腐蚀坑电镜形貌和能谱分析,结合换热管裂纹形态及腐蚀机理分析结果 ,得出了换热器泄漏是由缝隙腐蚀引起的应力腐蚀开裂的结论 .  相似文献   

6.
地下换热管冻胀变形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下换热管0℃以下低温运行工况,开展土壤冻胀挤压换热管变形的实验研究.本实验以U型换热管为例,基于变温运行模式,应用冻结锋面追踪和应变测试手段,研究冻结区发展和管截面变形特性,以及换热管初始变形对其冻胀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冻结区不均衡发展,发展速度逐渐降低;受其影响,管截面呈现椭圆化变形,变形程度随冻结区发展而不断增大,且增大速度逐渐降低;初始变形可使换热管在冻胀过程中变形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EHD强化大空间光滑管外核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氟里昂(R11)为工质,对大空间光滑管外核沸腾的EHD强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外加交流电场的条件下沸腾换热系数与电压、热通量、电极形式、数目、位置、形状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桩基螺旋埋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地埋管换热器形式,能缓解常规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初投资较高、土地资源占用量大等问题,但由于桩基螺旋埋管埋深浅、螺距小,长期连续运行导致热堆积问题显著,会影响系统持续换热能力。以某桩基三螺旋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为工程案例,提出基于额外冷量利用的桩基三螺旋主辅管联合换热器,并进行全尺寸建模,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对所提出的主辅管联合换热器的夏季换热特性、额外冷量利用率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与常规桩基三螺旋埋管换热器相比,所提联合换热器在主辅管联合运行工况下能够有效利用额外冷量强化主管的换热,计算得到的强化效率最高为26.4%;且能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进出水温差,最高达1.15℃。  相似文献   

9.
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模型与解析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热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带有预冷盘管的蒸发式冷凝器传递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得到了冷凝盘管外冷却水温度和冷却空气焓值沿冷凝器高度方向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结果不仅可以用于常规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而且还为蒸发式冷凝器的仿真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分析了氨用蒸发式冷凝器的工程实例,用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星型内插件高温换热管强化传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不同翅片内插件高温换热管辐射传热对整体换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随着管壁平均温度的增加或翅片数的增多,内插件强化管总体对流技热系数增大,辐射热影响程度增加。若允许摩擦阻力系数增加一倍强,就可使总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先管提高50%。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蒸发式乏汽凝汽器性能测试平台,研究了喷淋水量及管间风速对蒸发式乏汽凝汽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水量存在最佳范围为0.4~0.5 L·m-2·s-1,且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凝汽器换热性能随管间风速的增大而增强.并在选定的喷淋水量和管间风速条件下研究了管内蒸汽通量对蒸发式乏汽凝汽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平冷凝强化传热管的传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11为工质,测试了饱和蒸汽状态下水平冷凝强化传热管-低肋管、C管、以及双侧强化传热管GC管的传热性能。并与同工况条件下测得的光管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被研制的GC管总传热系数比光管提高4倍多;而相应的管内侧冷却水流动阻力系数平均为光管的7倍多。最后运用熵分析法对水平冷凝强化传热管的强化传热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GC管的强化传热性能优于DAC管(另一双侧强化传热冷凝管)等水平冷凝强  相似文献   

13.
碳钢-水热虹吸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用于低温地板采暖的碳钢-水热虹吸管的传热性能,在不同的倾角(-4°-90°)、热水温度 (40-60℃)、热水流量(0.1-0.3 m3/h)、热水流向(顺流,逆流)以及蒸发段长度(30-180 mm)下进行了热管性能的实验,其中,蒸发段采用水加热,冷凝段采用风冷.实验结果显示,逆流条件下热管的性能明显优于顺流时;热管的传热功率和壁面温度随热水温度和流量的增加而持续增长,随倾角和蒸发段长度的增加而先增长后下降.在实验范围内热管运行良好,其最佳运行工况为倾角38°,热水温度60℃,热水流量0.3 m3/h,蒸发段长度120 mm且蒸发段热水逆流.  相似文献   

14.
新型板翅式冷凝蒸发器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m长的新型板翅式单元作为工业用冷凝蒸发器的结构单元,对此单元试样进行了冷凝与沸腾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达到6000W/m2时,其总的传热温差仅为1.1K,比通常结构的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减小0.3~0.8K.根据单元试样的试验结果,选用优化结构尺寸,设计制造了用于150m3/h制氧机的新型板翅式冷凝蒸发器正式产品,对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传热系数达到754W/(m2K),与原有产品相比,其重量减轻了36%,体积减小了4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热管的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纤维复合沟槽毛细吸液芯结构,对外径为8 mm、内部气体通道直径为4.5 mm的纤维复合沟槽的烧结式微热管(GF)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填充纤维的长度分别为2和5mm(对应的微热管分别记作GF2和GF5),并将GF与铜粉复合沟槽微热管(GA)进行对比.结果发现GF的传热性能更好:GF2和GF5吸液芯的平均孔隙率分别可达71.6%和76.3%,并能实现孔隙率的区域化分布;GF2的极限传热功率高达140W以上,输入功率为20 ~ 70W时,蒸发段、冷凝段热阻和总热阻都较低,分别稳定在0.04、0.03和0.07℃/W附近,具有很高的热传导率;输入功率为70W以上时,冷凝段及总热阻都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总热阻仍比GA的低;热管蒸发段温度与蒸发段热阻关系较密切,而总热阻的变化趋势则与冷凝段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用于家用冰箱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斯特林制冷循环在环保方面的优点,对一种应用于家用和商用冰箱的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制冷机由一个膨胀气缸、一个压缩气缸和回热器构成,膨胀活塞和压缩活塞以V型分布并由同一个曲柄连杆机构驱动,制冷端连接到膨胀气缸并向外部提供冷量.研究表明:当整体式斯特林循环制冷机应用于普冷和冰箱领域时,各种结构间存在着最优匹配;3种回热器结构中长度为60 mm、直径为50 mm的系统性能最优;对于不同的回热器,其工质氮气和氦气的最佳充气压力不同,在长度为60 mm、直径为50 mm的结构中,以氮气和氦气为工质的最佳充气压力分别为1 Mea和1.3 Mea,当转速分别为500~700 r/min(氮气)和800~1 000 r/rain(氦气)时,制冷量和性能系数最优.  相似文献   

17.
空调用金属填料传热传质性能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比表面积分别为350m^2/m^3和500m^2/m^3的3块金属填料在夏季冷却除湿工况下的传热传质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流传热系数αc,对流传质系数αD、阻力△p与淋水质量流速、空气质量流速、进口水温、进口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增大淋水质量流速和空气质量流速,会使填料表面空气与水之间的传热传质系数增大;进口水温从5℃增加到12℃,传质系数降低程度超过50%,空气的温降和焓降也分别降低20%以上;比表面积为500m^2/m^3的铝合金填料与比表面积为350m^2/m^3的铝合金填料相比较,更适宜在空调机组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型平板热管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于电子器件高效冷却的小型平板热管(简称为热板)的传热机理,提出热板设计方案;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在热板蒸发的热板蒸发端烧结毛细多孔层,强化了工质的沸腾换热过程;对热板进行了传热稳态和瞬态性能测试,分析工质充装量、毛细多孔层厚度、热板工作方式等因素对热板传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强化微通道阵列铝热管的传热性能,将V形槽应用于微通道阵列铝热管,利用R1336mzz(Z)、HFC4310mee和丙酮工质在不同倾角下对热管进行了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V形槽微通道阵列铝热管的最佳充液比为23.2%,在45°~90°倾角范围内,热管在相同加热功率下具有较低的蒸发端温度且受倾角的影响很小,而在0~45°倾角下传热性能受角度的影响较大;在θ=90°和0°这两个特殊的角度下,不同的工质使热管呈现出不同的传热特性。当θ=90°时,填充丙酮的阵列铝热管热性能较好,最高等效导热系数可达到35.67 kW?m-1?K-1。而当θ=0°时,三种工质阵列铝热管的热性能尽管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好的传热性能,其中丙酮阵列铝热管加热功率在0~160 W之间时,其等效传热系数均能达到垂直时的72.5%以上,最高等效导热系数也能达到22.28 kW?m-1?K-1,这归功于V形槽道能够提供较强的毛细驱动力,可缓解热管因重力作用弱化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