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趣”是中国诗学中一个范畴性的概念。民歌作为诗歌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与“趣”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其“趣”之侧重点也与文人诗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发生:本真生趣的自然迸发;(2)内容:活泼意趣的素朴传达;(3)技巧:奇趣、机趣、天趣的交相辉映。“趣”是对民歌的诗性审美特质的概括,它不仅是俗世百姓的轻松逗趣、自得其乐,更是超越主流社会行为规范之自由精神的张扬,甚至还代表民歌所昭示的打破森严艺术规范、回归自然的一种永恒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陈继儒一生游历之处较多,其文学创作也颇得江山之助。陈继儒的游记散文具有趣味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自由随性的轻狂之趣、颇具思辨的机理之趣以及闲适雅化的隐逸之趣。  相似文献   

4.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0):56-57
仙居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原名乐安、永安。北宋景德四(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仙居,意为“仙人居住之地”。  相似文献   

6.
清初美学家李渔受明末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与文艺创作中表现出对世俗之“趣”的崇尚:悠然闲乐的生活态度及“出自己裁”审美趣味、追求新奇与注重娱乐的文艺创作,在当代的审美语境下,李渔的“趣”论仍然具有现代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我们现在来比赛说含"水"字的诗词,看看你说得出多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相似文献   

8.
张问陶是清中叶继袁枚之后性灵派重要诗人。后人探讨其性灵诗论多从性情、天性、血性入手,而忽略“性灵说”另一要素“趣”。本文从创作主体之真趣、创作过程之灵趣、创作客体之逸趣三方面揭示张问陶“趣”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巧字的机趣、巧比的机趣、巧对的机趣、巧构的机趣四个方面论述了存在于诗歌作品中的审美机趣,并进一步分析了诗歌创作和欣赏中机趣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问陶是清中叶继袁枚之后性灵派重要诗人.后人探讨其性灵诗论多从性情、天性、血性入手,而忽略"性灵说"另一要素"趣".本文从创作主体之真趣、创作过程之灵趣、创作客体之逸趣三方面揭示张问陶"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思想政治课中,妙用激趣艺术,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本文主要从笔者工作实践出发,总结了四种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即设疑激趣、幽默激趣、时政激趣、活动激趣。  相似文献   

12.
宋真宗"泰山封禅"的君王行为,与其早年的性格养成、所受教育等有着密切关系。倘若忽视和轻视了对其个人这方面的研究,无异于割断联系,并不能够真正解析他这种帝王情结。宋真宗封禅动机可作两点补充:一是长期的压抑心理;二是鉴于"天象"的不利。  相似文献   

13.
"圆满之趣"是元代戏剧在剧尾处理上呈现出的一道极为普遍的文化景观。其审美生成是我们民族传统审美意向的外化,是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审美意向无限趋同的结果。一方面,它是创作主体在"自娱"和"娱人"取向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主观呈现;另一方面,它还是消费主体在市民口味消费期待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一种潜在诉求。元代戏剧"圆满之趣"的呈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审美情趣的一次重大转型,极具民族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激趣不可过多地借助多媒体,实效是多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激趣和实效必须统一于多媒体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中必须对之进行全面的观照,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宋真宗亲自策划了天书迷信的造神活动 ,为粉饰太平、掩盖社会矛盾制造借口 ,这种自欺欺人的活动开创了北宋历史上的先例 ,使人们丧失了进取精神 ,消磨了人们的意志 ,助长了迷信之风在社会上的流行 ,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曹利用是北宋真宗、仁宗时期的枢密长贰,凭借出使契丹定澶渊之盟,平定叛乱的岭南之功和宋真宗的器重,后来官至枢密使。随着他久居大位,遂日益骄纵,最终被逼自绝。曹利用惨淡的结局有其自身性格缺陷和章献太后刘氏的迫害之故,但根源还是赵宋的祖宗之法。通过他的政治事迹,可以透视北宋中期的政治生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傻趣之傻,异于病傻,并进一步从傻趣诗的创作和鉴赏方面提出了傻趣诗的三个特征:“反常错乱,傻趣盎然”、“借傻写真,凸现至情”、“傻中见智,借拙写,于”,为中国古代诗趣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照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名句的汉译、英译教学是一门教学内容十分广泛的课程,主要涉及把古代经典名句从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从汉语翻译成英语以及相关的出处、历史典故、典籍或诗词作者的简介及其名句意思的解读等。本文根据其课程特点并对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对汉语,尤其是古汉语和英语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对古典名句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采用4部电影(《美女与野兽》、《超能塞豆窿》、《音乐之声》、《环游世界80天》)中的经典名句,在课堂内、外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动,给学生提供了有效运用语言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基于以上行动,研究者尝试提出了不同层次中职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说“情趣”     
我国古代文论对“情趣”的标树较晚 ,明清时期出现将“情”与“趣”纳入到诗歌审美质性要素系统或创作主体要素系统中的立论。但实际上 ,早从唐代开始 ,不少文论家就已经将“情趣”视为了“趣”的审美表现形态之一 ,对“情”与“趣”相互间的关系予以了多方面的考察。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很多“趣”的称名 ,其中 ,不少都可归入“情趣”这一审美形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