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IDS)已经发展成为安全网络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性组件。入侵检测技术自80年代提出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有误用检测(Missuse Detection)和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通信系统中,多址干扰(MAI)的存在制约了系统的性能和容量。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多用户检测。集中讨论了次佳多用户检测(包括各种线性方案和非线性方案),给出了它们的结构,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的性能。最后还提出了一种结合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的连续干扰抵消(SIC)方案,其性能好于单一的SIC和MMSE检测器。  相似文献   

3.
  淼等 《科技信息》2014,(14):1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5例健康人群分别检测AFP、GGT和AFU,分析采用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无明显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GGT、AFU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使用AFP、GGT和AFU比较,联合检测AFP、GGT、AFU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敏感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GGT、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三种标志物的方法,能提高其检测的阳性率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认知无线电(CR)技术是一种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频谱感知是其实现的前提和关键技术。针对序贯检测在个别情况下所需要的采样点数过多,达不到次级用户(SU)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序贯与能量联合检测(SEJD)的算法。首先同时用序贯与能量检测两统计量进行采样统计,先使用序贯检测进行判决,若当采样点数超过次级用户的要求,则直接用能量检测算法进行判决,得出判决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检测条件前提下,相比于能量检测(ED)算法和截断型序贯检测(truncated SD)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在检测概率和最大采样点数上有很大的提升,为确保频谱感知技术在信号检测上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静态图像中的人体检测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由粗到精的级联分类器人体检测算法,并改进多尺度方向(multi-scale orientation,简称MSO)特征和多尺度梯度方向直方图(Multi-scale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简称Multi-scale HOG)特征。粗分类器采用扩展的MSO(extended multi-scale orientation,简称EMSO)特征和Adaboost级联训练得到,精分类器采用基于WTA(winner-takes-all)hash编码的Multiscale HOG(WMHOG)特征和相交核支持向量机(intersection kern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IKSVM)级联训练得到。在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和TUD-Brussels公共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检测速度和检测率与当前代表性人体检测算法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非损伤性血糖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有重大的诊断和治疗意义.血糖无损检测,是使病人的皮肤损伤减至最小,并能实现连续式检测和自我检测.全面综述了血糖无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与微渗透技术相结合的无损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方法和谱学[Fourier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和Fourier变换中红外(FT-IR)光谱]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挥发性有机气体(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检测难度大的问题,选用MIL-100(Fe)、UiO-66(Zr)2种具有拉曼吸附增强效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ing, SERS)基底,用于检测几种常见的VOCs,并通过掺入金纳米颗粒(Au NPs)构筑“热点”得到检测性能更优异的复合基底。结果表明:MIL-100(Fe)能够检测出甲苯、丙酮及乙酸乙酯的拉曼信号,UiO-66(Zr)能够检测出异丙醇、异戊二烯的拉曼信号。加入Au NPs提高检测能力后,复合基底Au-MIL-100(Fe)对甲苯的检测限为0.004 mg/m3,异戊二烯的检测限为13.900 mg/m3;Au-UiO-66(Zr)对甲苯的检测限为0.400 mg/m3,异戊二烯的检测限为0.300 mg/m3。复合基底对于VOCs的检测优势来源于不同的MOFs材...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碳毡(CF)、碳刷(CB)和碳布(CC)作为阳极材料构建了3组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传感器:MFC-CF、MFC-CB和MFC-CC,考察了这3种阳极材料对MFC传感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C-CF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其最大输出电压为600.44 mV,分别是MFC-CB和MFC-CC的1.29倍和1.55倍;MFC-CF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65.95 mW/m2,显著高于MFC-CB(167.54 mW/m2)和MFC-CC(123.13 mW/m2)。分别以最大输出电压和累计电荷量为检测信号考察了3组MFC传感器对垃圾渗滤液COD的检测性能,结果显示:3组MFC传感器的有效检测范围均为10~500 mg/L;MFC-CF的检测灵敏度为1.038 mV·L/mg和0.015 C·L/mg,显著高于MFC-CB和MFC-CC;3组MFC传感器对垃圾渗滤液COD检测时均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1.20%(以最大输出电压为检测信号)和15.75%(以累计电荷量为检测信号)。  相似文献   

9.
应用流动注射分析(FLA)-吸光光度法技术对含有Fe(Ⅱ)和Ni(Ⅱ)的体系进行检测,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了混合体系中的Fe(Ⅱ)和Ni(Ⅱ),铁和镍分别在0.10-7.5μg/L呈线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动态规划检测前跟踪(DP-TBD)算法对高速微弱目标的检测和跟踪问题,利用一种结合正交频分调制(OFDM)波形和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分布式OFDM-MIMO相控阵雷达,提出基于该雷达的TBD方法.MIMO雷达的全向辐射特性能够大大降低TBD单帧回波获取时间,另外,分布式雷达的空间部署可以削弱目标雷达截面积(RCS)起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检测和跟踪性能良好,是一种有效检测高速微弱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侵染深州蜜桃的病毒和类病毒种类,利用RT-PCR和qRT-PCR的方法对侵染桃树的7种病毒和类病毒进行了检测。RT-PCR病毒鉴定结果表明,深州蜜桃感染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李树皮坏死茎纹孔伴随病毒(PBNSPa V)、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和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SVd),在深州蜜桃果实中没有鉴定到李矮缩病毒(PDV)、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GRMV)、杏假褪绿叶斑病毒(APCLSV)。qRT-PCR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侵染了深州蜜桃,其病毒RNA表达量最低。利用RT-PCR开发出高效的多重检测体系,能够同时检测ACLSV,PBNSPa V和HSVd病毒。  相似文献   

12.
对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 SVBV)、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 SMoV)、草莓皱缩病毒(strawberry crinkle virus, SC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trawberry mild yellow edge virus, SMYEV)和草莓潜隐环斑病毒(strawberry latent ringspot virus, SLRSV)等5种草莓主要病毒的分类、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草莓病毒的检测方法(指示植物检测、电镜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传播媒介(蚜虫、蓟马、粉虱、线虫和真菌)、脱毒方法(高温脱毒、化学试剂脱毒、茎尖脱毒、高温-茎尖结合脱毒和超低温脱毒)及草莓病毒病的防治(脱毒苗运用、田间管理、抗病毒品种和阻断传播媒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草莓生产中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雌酮(E1)、17β雌二醇(E2)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是雌情活力最强的3种类固醇雌激素。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优化了3种雌激素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检测方法中的多离子监测反应(MRM)条件,获得E1、E2和EE2的最优碎片电压分别为205.0、196.0和182.0V,最优碰撞能分别为43.0、51.0和54.0V。配合固相萃取(SPE)预处理技术,采用HPLC-MS-MS内标检测方法检测了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水样中E1、E2和EE2的浓度。3者在该方法中的定量检测限分别为0.5、0.4和0.1ng/L。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抑制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斑点噪声的TDRGMAP方法,对大面积呈强反射的典型战略目标检测效果较差、边缘定位精度较低。文章针对TDRGMAP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将恒虚警检测(CFAR)和双参数恒虚警检测(B-CFAR)结合起来检测及保持点目标,并引入了自适应窗口的方法进行边缘和线条检测。用真实机载SAR图像进行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妇女HPV基因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导流杂交法在宫颈病变患者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宫颈癌组29 例,炎症组33例和正常组41例)的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 并对其中的宫颈癌组同时采用杂交捕获二代系统(HC-II)行13种高危基因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差异.计算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的各组患者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结果:在103例研究对象中,改良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型检测的阳性率达46.6%, 宫颈癌组、炎症组及正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6%、39.4%和17.1%, 各组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05); 宫颈癌患者前10位的基因型是HPV-16(16.5%)、HPV-58(7.8%)、HPV-52(7.8%)、HPV-18(5.8%)、HPV-31(5.8%)、HPV-6(4.9%)、CP8304(4.9%)、HPV-39(3.9%)、HPV-68(3.9%)和HPV-11(3.9%), 而且存在HPV双重以上的感染.与HC-II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6.6%(28/29).结论:改良导流杂交法与HC-II检测结果无差异性,可用于检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基因型.本组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5种HPV基因型可能是HPV-16、HPV-58、HPV-52、HPV-18和HPV-31, 且存在更多的HPV双重以上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为临床血常规检验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28名参加健康体检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血小板(PLT)8项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的WBC、RBC、HGB、HCT和PLT 5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和MCHC 3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真实情况,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拟对比小鼠肝炎病毒(MH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精密性和可信度,以筛选出既经济又可靠的检测试剂盒.方法 选择两种国产与一种进口的ELISA试剂盒检测MHV抗体和以下5种病毒阳性血清:小鼠仙台病毒(SV)、小鼠肺炎病毒(PVM)、小鼠细小病毒(MVM)、小鼠鼠痘病毒(MPV)及小鼠呼肠孤...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建筑用聚丙烯(PP-R)管材在检测过程检验检测、工程验收和质量鉴定过程中常存在的问题,提出快速检测产品的方法以作为在工程应用、质量鉴定、检验检测中判定聚丙烯(PP-R)管道系统安全使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纳米金免疫层析技术(双抗夹心法)和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建立一种对尿RBP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用纳米金免疫层析定量分析仪可在15 min内实现RBP定量检测,检测限为150μg/L(相当于150 ng/mL),检测范围为150~5000μg/L.与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尿纤维连接蛋白(FN)、溶菌酶(LZM)等肾脏疾病标志物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范围广、简便快捷,在近端肾小管的损伤、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过程监控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腹泻是牛群中最常出现的疾病。病毒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腹泻,会给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研究发现,引起牛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nV)等。此外,牛凸隆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牛纽布病毒(Bovine nebovirus,BNebV)、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oAstV)及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aichivirus B,BKoV)也可诱发牛腹泻。随着病原检测技术,尤其是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许多检测方法如IEM、RT-PCR、ELISA和PAGE已用于病毒的检测和疾病诊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诊断技术进行概述,以期为牛腹泻的致病原因和检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