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3.
源于英美法系的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16年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从试点、试行到全面展开,从无法可依到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法治程度不高、执行主体不明确、管理队伍不专业等众多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颁布《社区矫正法》,明确相关管理主体职责、提升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扩大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的犯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矫正方式,体现了新的刑罚理念,是一种更富有"人道主义"的监管方式。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概念的阐述,对社区矫正依据、矫正主体、矫正对象、矫正手段等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构建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形势的演变对刑事政策的变迁具有某种决定意义,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保障作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支持,因此需要在诸如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死刑复核程序等涉及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制度设计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社区矫正中采取个案矫正工作模式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矫正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以对矫正对象的全面评估为前提,由专职矫正人员和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矫正团队,制定具体的个案矫正方案,在实施中进行过程控制,以达到最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刚彦 《科技咨询导报》2012,(13):204-205
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9年在全国试行,其工作载体不断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中途之家"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对其具有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中途之家"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制度是以非监刑为主的一种新的刑罚方式。从国际司法实践看,该制度能有效地预防、矫正犯罪,避免犯罪人二次犯罪,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主要社区矫正制度,探讨其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矫正制度试点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行刑社会化措施之一的社区矫正制度,可以避免给犯罪行为轻微、后果不太严重的未成年犯过早贴上犯罪的"标签",应当成为未成年罪犯改造的重要方式。此外,通过实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也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全面推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司法实践中观念陈旧、立法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推动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深入开展,亟需构建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司法所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刑事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是我国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的灵魂。该政策的提出与贯彻实施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我国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文章拟从诉讼程序上对司法机关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以期对刑事司法机关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认识与贯彻实施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司法实践中观念陈旧、立法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推动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深入开展,亟需构建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司法所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狱矫正相对的一种不使犯罪分子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方法,是现代社会预防和控制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探讨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2年1月10日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的重大意义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地位.以此为视角,针对社区建设,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方式、对象以及非监禁刑适用率低等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恢复性司法形式的刑事和解制度,对传统的刑事理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其兴起的司法潮流中,恢复性正义、矫正正义等理念起到理论根基的作用。并且,现代民权刑法理念的发展,为限制国家刑罚权力而保护和促进刑事被害人的市民权利提供了坚实的理念基础。在中国,传统的"和合"的理念与保守的"刑权为上"的观念并存,应就其中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合理内涵加以重构和更新,使之适合刑事和解制度。和谐社会目标和理念,也能够为刑事和解的中国之路奠定理论之基石。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党和国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采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社区矫正这一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刑罚适用的指导原则。本文探讨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和安排应以公共管理为指导,使社区矫正管理真正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社区矫正公共管理中,是将社区矫正管理作为国家或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力量将以独立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通过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和教育。社区矫正制度由国家主导的一元体系转向"国家一刑罚、社会一矫正"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社区矫正所体现的行刑社会化、犯罪治理主体多元化等先进理念,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和社会对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社区矫正制度中立法工作滞后,执法队伍不足,多元化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构建和完善社区矫正治理新模式,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制度,在我国已执行近十年。由于各地区经济环境差异较大,社区矫正工作主体建设面临不同的困境。四川省德阳市作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社区矫正试点,其存在的问题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西部城市社区矫正工作主体建设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该市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人力资源水平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社区功能下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主体面临素质不足和定位模糊两大困境。完善管理主体建设须完善立法、赋予管理主体职权,明确身份,加强专业化;完善参与主体建设需做到联动社区矫正专业人才职业教育,配套人才入口,明确参与主体分工,优化参与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