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 临床病例 患者男,52岁,因外伤致左髌骨骨折,择期行"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患者有饮酒史30余年,逐渐成瘾,近10年嗜酒,每日饮酒至少3次,每次饮酒量在半斤白酒以上,有时夜间酒瘾发作也要喝一次酒.  相似文献   

2.
1临床病例患者男,52岁,因外伤致左髌骨骨折,择期行“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患者有饮酒史30余年,逐渐成瘾,近10年嗜酒,每日饮酒至少3次,每次饮酒量在半斤白酒以上,有时夜间酒瘾发作也要喝一次酒。临床诊断为酒精性脑病3年,多次戒酒失败。术前一天访视病人:神志清楚,表现稍兴奋,言语多,双手震颧,自述记忆力减退。术前常规化验:肝功能轻度受损,血常规正常,ECG、胸片无异常。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鲁米那钠0.1g肌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方法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用PDS线编织成鱼网状固定髌骨骨折,同时重视髌前筋膜的修复,使骨折后的髌骨"捆"成一整块.结果 13例病人,取得优10例,良3例.结论 本方法可与金属内固定强度相比,而且减少了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费用低,疗效好,无需专用特殊器械可在基层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康复新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患者女 ,87岁。因左大腿包块手术切除4次 ,再发伴疼痛、溃疡1a就诊。患者1987年7月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有一核桃大小的包块 ,无疼痛。到某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 :“左大腿恶性纤维组织瘤”。术后肿瘤两次复发 ,分别于1999年2月、8月两次手术切除肿瘤。2000年4月肿  相似文献   

5.
霍小宁  杨小龙 《甘肃科技》2012,28(11):117-119
了解兰州市城区男性工人饮酒现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定式检查问卷调查兰州市城区男性工人1433人的饮酒情况.整个样本3个月饮酒率及年饮酒率分别为71%和78.1%.饮酒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18~34岁的饮酒率与35 ~49岁年龄段相差不大.每月饮酒1次或以下者占20.7%,每月饮酒2~4次者占35.5%,每周饮酒2~3次者占22.4%,每周饮酒4~5次者占14.3%,天天饮酒者占7%,大部分饮酒者都是偶尔饮酒或间歇性饮酒.整个样本人均年饮酒4.1L纯酒精;饮酒者人均年饮酒5.6L纯酒精.12.5%饮酒者是重度饮酒者,87.5%的为适度饮酒者.饮酒者最常饮用的酒类,首选啤酒,其次为高度和低度白酒.51%的对饮酒持赞成态度,12%的反对,37%的无所谓.AUDIT≥8分的占78.4%,严重危害性饮酒者占49.4%;达到酒精依赖者占5.9%.饮酒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行为,相关问题同样影响兰州市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患者的诊断意义、左肾静脉受压程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对胡桃夹现象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疗效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5例胡桃夹现象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将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照;按照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组:精索静脉曲张组、血尿组、蛋白尿组,分别测量左肾静脉受压狭窄部位(b)及受压扩张部位近端内径(a),扩张部位左肾静脉血流速度(Va)及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分析比较各组左肾静脉的受压程度;对其中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的7例胡桃夹现象患者术后进行超声检查,测量上述指标并与其术前检查结果对比。结果:45例患者均见左肾静脉受压征象,受压部位前可见扩张,仰卧位时扩张部位内径(a)/受压部位内径(b)>3.0,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大于扩张部位血流速度(Va);各组间a/b值与Vb/Va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例胡桃夹现象患者术前与术后的b值、Vb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既方便又实用,可为精索静脉曲张、反复血尿、蛋白尿而无法用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患者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指导,而且可作为胡桃夹现象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估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 例1、男73岁,干部、因双(足母)趾交替发作剧痛20余年于1983年12月5日入院,住院号015423,患者于20余年前夜间熟睡时突然发作(足母)趾剧痛而惊醒、痛如刀割样、不能接触被单,继之局部红肿、痛、热、患足不能着地,经卧床和服镇痛药症状可好转,开始每隔1—2年发一次、两足交替发作,因间歇较长故未介意及求医。近二年来,特别为寒冷或劳累及饮酒后发作频繁,每隔1—2月发作一次,有时发生在踝关节,近3天因左(足母)趾剧痛再发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朝顶  张磊  管旭日  杨六中 《甘肃科技》2021,37(20):177-179
观察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收集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应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用VAS评估疼痛程度,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6.93±2.08)、术后1周(2.78±0.48)、术后3个月(0.96±1.16)分.按照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的37例患者中优、良、可、差分别为32例、3例、1例和1例,优良率为94.00%.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1.168,42.048)=150.659,P<0.001.组间两两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后1周的VAS评分比术前显著降低了 4.15(95%CI:3.40-4.90,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前降低了 5.97(95%CI:4.78~7.17,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后一周降低了 1.82(95%CI:1.23~2.42,P<0.001).采用椎间孔镜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切开复位与关节镜监视下闭合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从1998年1月-2004年6月,对40例行切开复位与18例关节镜监视下闭合复位张力带内固定的髌骨骨折进行回顾性临床疗效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关节镜下复位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因此,关节镜监视下闭合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直接动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993年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32例急慢性肾功衰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1603例次,一般选取桡动脉,要求穿刺者有熟练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痛苦.结果:总成功率98.3%,穿刺失败3例次,发生局部血肿3例次,流量可达180~300mL/min,透析后肌酐、尿素氮均下降60%以上,脱水量可达预期目标.结论:直接动静脉穿刺简单、经济,抢救及时,可迅速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可避免肾移植患者术前造瘘、术后闭瘘两次手术,减轻患者痛苦,与置管术相比,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1.
正骨手法联合针刀松解腰方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选取确诊LDH非手术患者90人,随机分为3组:(1)正骨手法联合针刀组;(2)正骨手法组;(3)针刀组;每组均为30人。3组患者疗程均为每3天治疗1次,1次治疗结束为1疗程,总共治疗3疗程。分别对患者术前、3疗程后以及治疗后1周记录患者疼痛评价(VAS评分)、腰功能评价(JOA评分)、临床疗效评价进行疗效统计分析。对于LDH患者正骨手法联合针刀组较正骨手法组和针刀组近、远期疗效更明显。运用正骨手法联合针刀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1岁,农民。因发作性左腰痛及血尿一年入院,每次发作持续约一小时,无放射痛。一年间出现全程肉眼血尿三次,无血块。每次持续一天,无膀胱刺激症状。体检:一股情况好。头颅五官正常。心肺股部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双合诊未拍及双肾。CT肾平扫左肾明显小于右肾。约3×4×6cm,肾实质明显变薄,肾周脂肪囊增厚,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但同时发生一个血管两处出血比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57岁,1994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当日早9时病人外出,12时家人发现其倒在外面,意识不清、尿失禁、口周有少许白沫,立即送往我院,做头部CT检查,提示:桥脑、小脑出血并破入四脑室,以脑出血收入院。病人既往饮酒史三十年,每日3两左右,否认高血压等病史。入院时查体:BP12/8kpa、P56次/分、T36℃、R13次/分、深昏迷、呼吸浅慢,双侧瞳孔均缩小,针尖大小,对光反射消失,四肢瘫,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颈强( )克氏征(-),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心率56次/分,音纯、律  相似文献   

14.
杨丽华 《甘肃科技》2006,22(7):190-190,219
目的:对我院34例心脏手术患者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输注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输注血小板1小时血小板计数,采用静脉血SF—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14例患者术前血小板减少,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明显增加,血小板回升率>30%,术后临床出现出血、渗血减少、伤口愈合良好。18例患者术前血小板正常,术后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数未见明显增加。血小板回升率<30%。有2例患者临床出现出血、渗血及伤口愈合不良。血小板破坏率平均为:43.7%。结论:对于术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血小板正常的患者术后输注血小板没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RI-T2WI髓内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或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颈椎病患者资料.搜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与脊髓型颈椎病相关症状的始发时间,依据其术前MRI-T2WI信号改变分3组:A组13例,呈颈髓内高信号,信号清...  相似文献   

16.
建立他克莫司(FK506)临床个体化给药的新模式.选择活体肝移植患者2例,术前确定患者CYP3A5的基因型,并结合FK506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制定初步的给药方案;给药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LC-MS/MS)进行血药质量浓度监测,根据血药质量浓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合并用药情况调整FK506的后续给药方案.术前2例患者基因测序结果均为CYP3A5*3/*3型,属FK506慢代谢型,初始给药方案为0.045 mg·kg-1·d-1,分2次服用.给药后血药质量浓度监测结果在7.20~19.46 ng·mL-1范围;术后2例患者ALT、AST、BUN、Cr等总体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移植肝脏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功能逐渐恢复;出院建议FK506剂量调整为病例1: 1 mg, 2次·d-1;病例2: 3.5 mg, 2次·d-1.2例患者应用FK506个体化给药新模式获得满意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FK506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方法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用PDS线编织成鱼网状固定髌骨骨折,同时重视髌前筋膜的修复,使骨折后的髌骨“捆”成一整块。结果13例病人,取得优10例,良3例。结论本方法可与金属内固定强度相比,而且减少了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费用低,疗效好,无需专用特殊器械可在基层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以扁桃体及舌体大小为基础的临床分期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2001~2004年在我院收治的33例资料完整、实施UPPP手术并有随访记录的OSAHS的病例资料,参考2002年Friedman分期标准,按扁桃体大小和舌体大小将其分为Ⅲ期,1期为舌体Ⅰ或Ⅱ,扁桃体Ⅱ或Ⅲ;2期为舌体Ⅲ或Ⅳ,扁桃体Ⅱ或Ⅲ;3期为舌体Ⅲ或Ⅳ,扁桃体0或Ⅰ.经UPPP手术治疗后疗效根据比较各组成功率.参考国外资料,根据AHI降低的程度将疗效分为成功和失败两种结局,术后AHI较术前降低≥50%,且AHI<20次/h,症状明显减轻者为手术成功;余为失败.并就病情严重程度和体重指数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及问卷调查结果示:1期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1.8%,2期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1.2%,3期患者手术成功率为0.1期患者UPPP术后AHI对比术前有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2期和3期患者术前术后AH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UPPP手术疗效与OSAHS患者术前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BMI<30 kg/m2的患者UPPP手术疗效较好.结论根据舌体大小和扁桃体大小的临床分期可决定UPPP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的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分,术后改善为87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52°,术后改善为135°,患者感觉满意.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方法: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3~58岁,平均52.5岁,均为L4、5椎体滑脱,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前、术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I)问卷调查表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滑脱恢复情况、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2个月,VAS评分术后(1.0±1.0)分及末次随访(1.0±0.5)分,较术前(8.0±1.5)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OD I术后(22.13±13.40)及末次随访(20.31±13.27),较术前(64.80±15.68)均有显著差异(P<0.005)。术后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断棒;所有病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