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计算山地城市不同立交基本段的通行能力,明确交通速度-密度的量化关系,根据Logistics模型的数学描述与连续交通流的一般规律,推导了不同交通流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Logistics的速度-密度关系模型,并根据重庆市不同立交基本段与交通环境下采集的连续交通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山地城市的复杂道路环境下,本文模型对实际交通流数据拟合精度较高,且标定的参数基本合理;本文模型的表达式简单,且主要标定参数的物理意义相对明确;针对自由流状态的道路,模型仍可标定相对合理的参数;山地城市道路的最佳交通密度明显高于《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 Capacity Manual)的建议值,均值为38.55 pcu/(km·ln).据上述建模结果可知,基于Logistics建立的模型能准确地描述山地城市的速度-密度关系,对于今后交通流研究而言,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客运结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系统分析原理和城市客运结构特性,从交通功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建立了城市客运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不同交通方式特征指标的量化方法。根据最大效用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原理,提出了城市现状客运结构与局部最优客运结构贴近度概念。依据3个不同子目标在综合评价中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加权计算,得到城市客运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西安城市客运结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4.
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的改进及其在河南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是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之一,但在现有的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中普遍被忽视.构建包括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的基础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然后在其上加权包括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等在内的地形修正系数,得到一个包含地形条件的改进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省交通优势度总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中心城市和交通线路相交的县市有较强的对外辐射作用;河南省4个经济区之间交通优势度差异显著,自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黄淮经济区、豫西经济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后的交通优势度高值区向东部黄淮海平原移动,与未考虑地形条件的交通优势度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山地和丘陵地区交通环境被高估的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可行的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可达性测算方法,在分析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可达性进行了定义. 提出通过快捷程度、经济程度和舒适程度描述枢纽可达性,并选取相对应的时间、费用和疲劳成本作为量化基础. 针对现有枢纽可达性测算模型的不足,建立了改进的基于有量纲法和非集计模型的可达性测算模型体系和测算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交通特性的描述与解析,在实地采集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数据基础上,分析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的步频、步幅、步速特性,建立步频、步幅、步速基本特性间的关系函数,并构建楼梯上行人流量、密度、速度间的关系模型。将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交通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步频、步幅、步速较平原城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一直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山地城市因其复杂、敏感的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更容易受到冲击.因此,深入分析山地城市的生境质量是改善当地生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本次研究选用InVEST模型对三明市区2011、2021年的生境质量进行模拟测算,评估三明市区范围的生境等级,结合地形位指数分析生境质量的梯度效应;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内的生境质量进行驱动力分析,探寻影响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三明市区的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39 9、0.595 3,生境质量水平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空间上呈现出外高内低的现象.(2)三明市区的生境质量展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以高质量生境区域集聚和低质量生境区域集聚作为主要集聚特征.(3)三明市区的生境质量分布指数具有显著的地形位梯度效应,高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有绝对优势,低生境质量在低地形位梯度上有绝对优势.(4)在研究区域的生境质量驱动力分析中,自然环境的影响高于社会因素.研究结果加强了对山地城市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的认知,对三明市区生境质量提升与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地城市核心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区位价值、建设现状等条件,利用三维精细化评价基本单元体划分城市地下空间,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并建立敏感因子–模糊–变权复合模型作为评价计算方法,实现了山地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三维评价,可为地下空间开发三维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获得其0~15...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内各运输方式健康发展、合理竞争为目标,提出基于"溢出+转移"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需求分析方法,即考虑溢出交通需求并应用转换系数测算出溢出客流量,以及采用三次吸引法和客流转移理论相结合的思路测算得转移客流量,并构建了综合交通系统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测算方法。以2020年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测算作为实例,验证方法、模型的可实施性与有效性,并将其与出行需求法和财政实力"可能"分析法测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测算误差在5%以内,测算结果较为可靠,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借鉴与修正。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阶段山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大挖大建、打造大尺度人工轴线等不尊重山地原始地形环境的问题,提出将适应性理论的平衡、耦合与组织思维融入山地城市场地设计,形成山地城市场地设计的适应性策略;策略从宏观层面挖填方整体平衡、中观层面台地耦合细分、微观层面建筑多元化接地3个方面,确定出在山地城市场地处理方面,要重点注意场地挖填区域划分、土方量计算、台地比例控制、边缘线划分、建筑接地的高差消化模式等具体问题;经相关案例验证策略指导的场地设计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策略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场地设计方法,可完善相关规划、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1.
受地形限制,多山地区存在一些区域之间空间距离很近,但实际通行路线需绕行较远的问题。为提高各区域之间的交通便捷性,从整体路网规划层面研究了隧道与盘山公路协同建设问题。首先在原有路网基础上,依据出行距离最短策略,建立多山地区路网的网络模型,用以衡量原有路网下居民的出行便捷性。在此基础上,以投资额度限制为约束,以单位投资费用下居民年平均出行距离缩短值最大为目标,建立考虑隧道与盘山公路的多山地区路网优化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设计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以烟台芝罘区中部多山地区路网为例,得到了隧道与盘山公路协同建设下路网优化方案,并分析了该方案下各出行路径长度降低的比例,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投资额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规律,为主管部门确定合理的投资额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高原山区有效利用雷暴临近阶段的地面电场数据实现雷电的精准预警,搭建了典型雷暴云和基本山体模型,并结合高程数据模拟了真实高原山区地形,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高原山区地形对雷暴云产生的地面电场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本山体表面的雷暴云电场会发生畸变,畸变程度与山体形态和观测位置有一定关系;真实地形表面的雷暴云电场分布因为地貌的高低不平出现起伏波动,但整体趋势与平坦地面情况下基本一致;雷暴云临近观测点时近地电场的演变过程呈现先大幅上升再小幅下降的规律,但观测点地形特征会影响电场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3.
归纳总结了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及其代表者,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别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关于创新型城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趋势和重点,为我国在未来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方面提供理论上的建议,对我国的政策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防灾减灾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以综合防灾理论研究视角,在明晰山地城市灾害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山地城市综合防灾与空间形态、交通道路系统、生态景观系统等研究方向的关联性.结合当前山地城市灾害发生趋势,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下山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提高人居环境的健...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山地城市因特殊的地理形态,拥堵问题更为凸显,实施限行政策是缓解山地城市交通拥堵的手段之一;通过构建随机均衡配流模型来描述限行政策下山地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并采用改进后的Dial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结合城市多中心组团的特性,对组团间的联系通道采取工作日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分析山地城市道路流量和服务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限行后组团中心区域的道路交通流量显著减少,道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交通拥堵也向周边区域发生扩散;最后,提出了缓解拥堵扩散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是根据对外输出比较利益的观点解释城市经济增长的来源,是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是城市发展机制与过程的理论总结以及对其研究的理论工具.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了解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应用领域;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应用的差异,并总结其特点.研究发现国内和国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发展和研究都已较成熟和丰富,涉及对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剖析和检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及对理论的应用,并且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但二者的研究又有不同之处与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 NFI/NCFI,文中统称NFI]是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制定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遥感在推动NFI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支撑NFI运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在将遥感数据作为辅助数据用于提高NFI总体参数估测精度和效率方面,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估计模型和方法研究,可概括为4类:设计推断法(design-based inference method)、模型辅助法(design-based and model-assisted method)、模型法(model-dependent method)和混合法(design and model hybrid method)。笔者针对这4类估测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重点研发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建议。在设计推断法方面,国内外技术水平没有太大差距;国外开展了大量模型辅助法研究并已应用于NFI业务,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业务应用仅体现在面积成数估计...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是以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沉积相为基础,以地震相、地震属性地层切片、可视化地貌分析等物探技术为手段,结合钻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综合开展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分析和地震地貌描述的研究。调研对比中外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关于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的论文较少,主要重视碳酸盐岩沉积相与地震技术方法相结合的研究;外国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主要集中在地震地貌学、三维可视化和定量研究。整体而言,中外学者都重视地质历史时期的碳酸盐岩沉积同现代碳酸盐岩沉积进行类比分析,提升地下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