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南方红粘土工程属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红粘土主要分布在南方,是性质复杂且变化范围较大的特殊土类.讨论中国南方红粘土工程属性的变化规律,对中国南方红粘土进行分区;对剖面性质变化规律进行总结,以便在工程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和改造红粘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亚甲基蓝在经过不同浓度H2SO4溶液处理的粘土水悬浮液中的可见光谱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充分反映了酸处理条件对粘土表面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无机盐对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两性离子聚合物在粘土表面吸附特点,确定出了两性离子聚合物分子结构特征对其在粘土表面吸附规律及其受无机盐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轴UU剪切试验,得出了试样饱和度对软粘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关系;再通过大量的固结快剪试验,得到软粘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不同固结度下的强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CFRP材料加筋粘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型材料CFRP材料应用于加筋材料在国内尚未开始研究.测试了CFRP材料作为加筋材料的力学指标试验.将CFRP材料作为加筋材料,应用3轴试验研究加筋粘土试样的强度变化规律.试验表明CFRP材料完全可以作为加筋材料,而且在粘土中加入CFRP材料后可以明显提高粘土试样的强度.试验表明CFRP材料不适合饱和度较大的粘土.图8,表5,参10.  相似文献   

6.
饱和粘土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饱和粘土渗透特性的试验结果,分析其在结构扰动和有荷条件下渗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饱和渗流原理的路基含水率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路基内含水率分布规律,确定地下水位、降雨和蒸发作用对路基材料含水率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非饱和渗流原理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稳态及瞬态的渗流计算,模拟粉质粘土、砂质粘土、亚粘土和亚砂土4种路基及边坡材料含水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埋设频域反射仪得到路基含水率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路基的含水率均随地下水位的升高呈指数形式上升,持续的降雨和蒸发作用对路基边坡影响深度范围为0.2~0.6m;基于非饱和渗流原理的有限元模型对路基含水率的预估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达到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硬粘土基坑在无支护开挖过程中主动区、被动区土压力以及坑脚处集中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典Rankine理论不适合于硬粘土土层土压力的分析研究:基坑开挖主动区土压力与深度呈正定线性关系;基坑被动区土压力在坑脚附近形成近似矩形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开挖侧面上的突变应力,存在于1.0-1.2倍开挖深度的土层区域内,其值是相应深度处静止土压力的1.0-1.8倍。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强度及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掺入比下水泥加固萧山粘土的试验结果,分析和研究了水泥加固土早期强度变化规律及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路基填料粉质中液限粘土和粉煤灰土的动力循环荷载试验,分析了粉质中液限粘土和粉煤灰土1:2的动力特性,并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动剪强度与循环荷载次数间的变化规律,动模量与动应变的关系表达式,粉煤灰土1:2动剪强度好于粉质中液限粘土,可以作为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酸、碱污染对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分别使用酸(HCl)溶液和碱(NaOH)溶液对桂林雁山红黏土进行浸泡,考虑酸浓度(0、1%、4%、8%)和养护时间(7,14d),碱浓度(0、4%、8%、12%)和养护时间(7,14d)双因子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包括固结试验、三轴试验(UU)和直剪试验(快剪),分析酸碱污染对桂林雁山红黏土压缩性指标和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红黏土在HCl和NaOH中浸泡后,其压缩模量、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逐渐减小,且随着酸、碱浓度及养护时间增加,减小的幅度增大;2)对比经HCl和NaOH浸泡红黏土,在相同养护时间下,经HCl浸泡红黏土的压缩模量、黏聚力的变化程度大于经NaOH浸泡红黏土的变化,内摩擦角反之;3)随着养护时间增加,经HCl浸泡的红黏土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程度小于经NaOH浸泡红黏土的变化,压缩模量反之。对试验结果分析后认为:在酸碱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化学成分、颗粒大小及形状都将发生变化,使其原本稳定的结构状态发生改变,导致桂林地区酸碱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土遗址加固材料的制备及加固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合成一种丙烯酸-有机硅-环氧树脂体系的土遗址加固材料,将其应用于成都金沙土遗址土样的加固试验.通过对加固前后土样的重量、颜色、透气性、耐溶剂性、抗水解性和耐盐安定性等主要性能的分析,评价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加固材料对土样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在不影响土样颜色和透气性的前提下,其耐溶剂性、抗水解性和安定性有明显改善.加固后土样在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中长期浸泡半个月无任何开裂,而且能够经历10个抗水解性循环和5个抗硫酸钠溶液循环而不会开裂崩塌.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硫酸和盐酸处理杭锦2#土制备活性白土,以其为载体制备SO42-/杭锦2#土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不同酸处理载体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BET、XRDI、R和TG-DTA表征.结果表明,硫酸处理载体制备的固体酸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高于盐酸处理所得的催化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酸处理对杭锦2#土的结构影响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吸附等温线法测定改性粘土表面酸总酸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用不同强度的正丁胺,3-甲基吡啶,吡啶等测定改性粘土表面酸总酸度的方法。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来拟合非酸中心部位对有机碱的吸附,排除了非酸中心部位吸附的影响,可用于实际改性粘土体系的表面酸总酸度测定,是一项简捷的粘土表面酸测试新方法,其终点不受样品本身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红粘土在土类划分上属于特殊性土,由于其特殊的成因过程及成因环境,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粘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粘土界限含水量以及胀缩性的影响,探究其内在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浸泡7d后的土体的界限含水量均会改变,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在NaCl和CaCl2溶液中浸泡的土样液限和塑性指数增大、塑限减小,且随着酸性和碱性的增强会进一步加大这一趋势。而在NaCl和CaCl2溶液中浸泡的土样的自由膨胀率、线缩率、体缩率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自由膨胀率在酸性相同条件下随着pH值的减小而增大,在碱性环境中自由膨胀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大,线缩率和体缩率则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6.
较详细地考查了聚季铵盐型粘土稳定剂对粘土矿物表面的润湿性和带电性的影响,并讨论了这些性质的改变与粘土稳定剂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黏土孔隙参数对其导热系数的影响,以武汉地区黏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导热系数试验,通过CT扫描获得了不同干密度、固结压力下黏土的高精度图像,利用Matlab2016B和ImageJ图像处理软件识别出土样孔隙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控制黏土土样含水率25%不变,干密度一定时,其导热系数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增幅保持在0.34%~3.58%之间;固结压力一定时,其导热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增幅保持在2.34%~12.2%之间。比较发现,干密度的变化对黏土导热系数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固结压力的变化,同时黏土导热系数受土样细观结构中的孔隙数目、面积及孔隙率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杭锦土/丙烯酸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杭锦土和丙烯酸合成了一种高分子复合物,探索了杭锦土投加量对该复合物表观接枝率和凝胶强度的主要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热扫描(DSC)和红外光谱(IR)分析比较了加入杭锦土和未加入杭锦土所合成物质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杭锦土投加量为65%时,高分子复合物的表观接枝率为93.4%、凝胶强度为77.35%、老化率为26.7%.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地区广泛分布的软黏土是一种不良地质土,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的特点.土体含盐量在不同的季节下会受河流、潮汐、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波动.对长江口沿岸软黏土进行采样并测定其含盐量,然后通过对原状样进行直剪试验、侧限压缩试验、渗透试验,得到了土体含盐量对软黏土抗剪特性、压缩特性、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原状软黏土含盐量在0.5% ~1.1%时,土体含盐量越高,土体的抗剪强度越高、土体压缩性越低、渗透性越强.根据对渗滤过的原状土进行试验对比分析,黏土颗粒中的盐分、孔隙水中的盐分共同影响软黏土的特性;黏土颗粒中的盐分对软黏土特性的影响更大.最后通过压汞试验得到了含盐软黏土的孔隙分布特征.长江口沿岸地区土体冬季的力学性能较差,应该更加注重冬季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积矿物分析方法对南海北部九口探井渐新世—中新世沉积物进行系统的黏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随时间及空间呈现规律性变化,黏土矿物伊/蒙转化深度具有自北向南逐步变浅的规律,与地温梯度升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种黏土矿物伊/蒙转化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地壳减薄,莫霍面抬升,热流值升高的趋势.通过黏土矿物组合演变特征与热流变化趋势的相关关系,可以预测区域性温度场变化规律,加深对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地壳厚度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